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二六


  休戰之後,陸軍總部開始採取步驟使相當數量的師復員,同時有某些步兵師也開始改編為裝甲師或摩托化師。

  第38軍的軍部最初移駐薩姆色雷(Samserre)地區,那是在盧瓦爾河的中游,處理某些師的改編工作。我們離開了那個古色古香的堡壘,移到一個較小的別墅中。我們這個新居是一個假古董,一位酒商的私產,到處都顯得趣味極為低劣,唯一值得欣賞的就是在小山的頂上可以遙望盧瓦爾河的河谷。

  7月19日,所有高級將領都被召往柏林,去參加德國國會的開會典禮,希特勒在那裡正式宣佈西線戰役已經結束。同時他為了表示國家對軍人的感謝,給予一部分高級軍官以榮譽,好像戰爭已經完全勝利了一樣。自然,德國人民是應該感謝軍隊,但是我們軍人卻感到這種賞賜在性質與範圍上都似乎有一點過度。

  希特勒同時任命了一打陸軍元帥和一位海軍元帥,這種行動毫無疑問足以使這種官階的威望貶值,過去在德國這是一種極高貴的榮譽。除了威廉二世曾在和平時期任命幾位元帥以外,其餘的人都是必須親冒炮火立下極大的戰功才能獲得這種尊號。

  波蘭戰役結束時,陸軍總司令與兩位集團軍群總司令是能夠符合這個要求的,但是希特勒卻未把他們升任元帥以表示對於陸軍的感謝。現在他卻一次製造了一打元帥,除了曾經打了兩次卓越戰役的總司令以外,還包括著三軍統帥部的主管在內,他既不是指揮官又不是參謀長。另外還有空軍部的副部長,他的組織功績固不可沒,但卻決不足以與陸軍總司令相提並論。

  希特勒最狂妄的行動要算是把戈林升到了陸海兩軍總司令的頭上,任命他為帝國大元帥,並使他成了鐵十字章中的大十字級勳章的唯一受領者。在這種情形之下,這種嘉獎的方式似乎是故意貶抑勃勞希契,這也可以明顯表現出希特勒對於陸軍總部的看法。

  這一天我也得知我這個軍已經有了新任務。我們應移駐海峽海岸上並準備入侵英國,有3個步兵師交給我們指揮。我們的營區設在列托庫特(Le Touquet),是靠近包羅根的海濱勝地,有許多英國人在那裡建有美麗的別墅。我們的軍部設在一個極豪華的大旅館內。我和幾個機要人員則住在一個小別墅中,那是屬￿一位法國船主的。雖然主人已經逃走,但是他卻留下了他的家務管理人員在那裡照料一切。與以後盟軍在德國的行為恰好成一個對比,我們德國人在法國並未以主人自居,對於敵人的財產從不敢任意佔有。由於我們部隊的紀律嚴明,我們在法國居留的六個月裡,從未與平民發生過激烈的爭執。

  我們在海岸上駐防使我們在11月中旬都還有洗海水澡的機會,這對於我的隨從人員是一件極愉快的事情。有一次,我們忘記了在英吉利海峽中高低潮位的相差可達26英尺,所以幾乎出了危險。這對於渡海攻英的問題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

  但是這個美麗國家的享受和吸引力,以及在勝利之後的休息,都不曾軟化我們的部隊——通常這是佔領軍極難避免的。因為我們需要訓練部隊執行一個全新的任務,所以大家一點都不敢懈惰。部隊每天都在沙丘上演習,那裡有許多地方都與想像中的登陸地區相似。等到我們的渡海工具到達之後——改造後的萊茵河和易北河的駁船、小拖船和摩托船等——在風平浪靜的天氣中,我們就可以和海軍一同練習上船和下船的工作。這些船員對於其任務也都不太熟練,不過我們深信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學會。

  海獅作戰

  我想這是適當的位置,容許我在這裡對於希特勒的入侵計劃和使他放棄這個計劃的理由,可以略加評論。

  假使希特勒是真正相信在法國被擊敗他就贏得了這次戰爭,而征服英國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那麼他才是錯到底了。英國人對於他的招降反應冰冷,證明英國的政府與人民都無法說服。

  於是希特勒和三軍統帥部就要不得已而思其次了。

  任何政治家或最高統帥,當戰爭中突然有全新的情況發生時,就都會要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或者是軍事上的挫敗,或者是政治方面有意想不到的發展,例如有一個另外的強國加入了敵方。在這種情況中,他也許將會毫無選擇的餘地,而必須把現有的「戰爭計劃」完全丟棄掉。同時,大家也許會感覺到他對自己的資源估計得太高,而對於敵人的則又未免估計得太低,所以才會受挫,或者是在政治判斷方面犯了錯誤。

  但是當他的軍事作戰目標已經完全達到,而且更遠超過最初的料想,那麼一位國家元帥或最高統帥在研究何為「下一步驟」時,情形就大不相同。當時的德國究竟有沒有所謂「戰爭計劃」,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誠然,並無任何的戰爭是完全依照某一方面的固定計劃而發展。但是自從1939年9月起,希特勒即已冒險與英法兩國作戰,他也就有責任應該事先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可能發展以及應付的方法。非常明顯,在對法國的攻勢尚未發動之前,甚至在攻勢之中,德國的最高統帥部都毫無「戰爭計劃」,以決定一旦所希望的勝利贏得之後,還應該採取何種措施。希特勒希望英國人會自動投降,至於他的軍事顧問們,則感覺到應該等候「元首的決定」。

  上述的情況是德國缺乏完善軍事高層組織的必然後果。當希特勒自兼最高統帥之際,他並不曾建立一個帝國總參謀部,負責處理大戰略的問題。事實上,在負責作政治決定的國家元首之下,並無一個軍事權威當局被授權負責擬定這種全盤戰略。從一開始,希特勒就是把最高統帥部當作是一個軍事秘書處看待,無論如何,它的負責人凱特爾也是一個最沒有能力向希特勒就戰略問題提供顧問意見的人。

  至於說到三個軍種的總司令,希特勒實際上就完全不准許他們對於大戰略發生任何的影響。他們雖然也偶然在私人的談話中,可以發表對有關政策問題的意見,但是最後希特勒卻還是根據其自己的思考來作決定。希特勒是如此的堅持認為只有他有權決定一個政策,除了在挪威的作戰中,雷德爾(Raeder)也許曾經作最初的建議以外,據我所知再沒有其他有關全盤戰爭政策的基本決定,是可以歸功於任何一位三軍首腦的。

  因為沒有任何機構曾經獲得草擬「戰爭計劃」的授權,而最高統帥部則更是如此,其結果是所有的人都只好聽命于「元首的直覺」。像凱特爾和戈林之流,對希特勒一直視為天生聖人,甘願俯首貼耳。而勃勞希契和雷德爾只好沉默地接受。事實上,所有三軍的總參謀部,在它們的內部固然也都進行過對長期政策的研究,但這對大局卻是毫無補益的(例如早在1939年到1940年的冬季,雷德爾元帥曾命令海軍總參謀部研究在英國海岸上登陸的技術可能性與要求。)。德國並無一個希特勒認為不僅是一個專家或是執行者,而且有資格負責主管全面戰略的真正的總參謀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