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在比利時北部的成功,並不如理想中那樣完全,依照丘吉爾所報導的數字,從敦克爾克撤出的敵軍總數共為338,226 人,其中2,176 人為法軍,儘管他們把一切的重兵器裝備都丟光了。盟軍之所以能夠撤出的主因,是由於希特勒曾經兩次命令我方裝甲部隊的停進——一次是在前進的途中,另一次則在敦克爾克的郊外。 對於後述的命令,共有三種不同的解釋理由,但其真正的效果卻無異於是在海峽上架了一道金橋,幫助英軍的撤退。第一個原因為希特勒希望保留德國的裝甲兵力以供法國戰役第二階段使用,就這一方面,據說凱特爾曾經告訴希特勒在敦克爾克附近的地形是不適宜於使用坦克的。第二個原因為戈林曾經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即足以獨力阻止敵軍逃出敦克爾克。戈林是死要面子,而且極愛吹牛,所以我相信他很可能說過這些話。從軍事的觀點來看,上述的兩種辯論都是錯誤的。依照希特勒與倫德斯特之間的談話,第三個理由是說希特勒故意讓英國人逃走,因為他相信這樣可以增進與英國人之間的諒解。 不管這個答案是怎樣,敦克爾克是希特勒所犯的一個最具有決定性的錯誤。它影響了其對不列顛的入侵企圖,並使英國人以後在非洲和意大利能夠繼續作戰。 儘管希特勒接受了A 集團軍群的觀念,從阿登沖出,切斷在比利時北部的敵軍,直起海岸並達到敦克爾克的門外為止,但是他卻並未完全採納其另一個觀念,即同時為第二階段建立一個起點。所以德國統帥部為了掩護A 集團軍群機械化單位的前進,並防止敵軍在馬斯河兩岸上的反攻起見,只留下一連串的兵力構成了一道防線。 顯然它是認為用立即向南對馬斯河以西地區發動攻擊,一勞永逸的撕開敵人在馬斯河與奧塞河之間的正面,以阻止敵人反攻的手段是未免太冒險了。 從以後在俄國戰役中的經驗上看來,希特勒對於作戰問題是的確具有某種天才,但他卻缺乏一個軍事指揮官所需要的徹底訓練。這種訓練使後者在一個作戰的過程中,敢於接受相當的冒險,因為他知道他能夠控制它們。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中,希特勒寧願採取防禦行動的安全解決,而不願接受A 集團軍群所建議的較果敢的方法。 這對於希特勒而言,只可以說是運氣太好,因為敵人並未發動任何大規模的反攻,雖然事實上,後者是很易於集中50個師左右的兵力,在馬斯河的兩側發動一個反攻。 即使暫時放棄在荷比兩國要塞地區以外的一切東西,也都是不要緊的。 所以,在德軍攻勢的第一幕完成之後,雙方又再度沿著一條連續的正面互相對峙著,這條戰線沿著馬奇諾防線到卡裡格南(Carignan),然後再沿著埃納河和下索姆河走。德軍的第一個任務又是要再度突破這一道正面。所以在德軍攻勢的第二階段中,為什麼能使敵軍如此迅速全面崩潰的主因是一共有兩個:(一) 由於在比利時北部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所以已無適當的人力來據守其從瑞士邊界直到海岸為止的綿長戰線。(二)法軍的士氣早已受到了重大的打擊,而且更沒有任何部隊可以敵得上德國裝甲部隊的素質。假使盟軍統帥的行動是像A 集團軍群總部所想像的,則他應決定在馬斯河的兩側發動一個大規模的攻勢。依照A 集團軍群的計劃,是應該趁敵軍尚在集結階段時,即先加以擊碎,假使B 集團軍群,同時在圍殲了比利時北部的敵軍之後,也在下索姆河之上,向前旋轉照施裡芬計劃的典型,包圍其餘的法軍,則我們可以在馬奇諾防線的後方,以反正面一戰而把敵軍全部解決。 事實上,除了讓英軍從敦克爾克逃走了以外,我們在法國戰場上還算是終於已經贏得了一次卓越的勝利。因此上述的分析也似乎是多餘的。不過其唯一的重要性,也許即可證明,即使敵人能有較大的活力和較好的判斷,這個「新」計劃也還是照樣能夠贏得這次戰役——不過在第一個階段中,在馬斯河與莫斯裡河之間,也許將遭遇到緊急的場面。 第六章 第38軍軍長:旁觀者 以後我在西線攻勢的執行中所擔負的任務就是如此的不重要,所以我甚至可以把這一段故事完全不列入回憶錄中,也無關大局。我之所以要將其列入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要對於當時在我指揮之下的部隊所具有的勇氣和優異的成就,表示感謝之意而已。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德軍在索姆河獲得了突破的成功之後,第38軍的作戰可以當作一個「追擊」的戰例,我們從塞納河一直進到了盧瓦爾河,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直到他最後崩潰為止。 當旁人正在繼續為我的理想而工作時,我本人卻在斯退丁(Stettin) 忙裡偷閒,坐看著我的軍部從事于集中的工作,同時也一再奉命去視察正在波米拉尼亞和波茲南編組中的新師。 1940年5 月10日,我在李格尼茲從無線電中收聽到德軍在西線已經發動攻勢的消息,當時我正請了短假在那裡休息。不用說,在以後幾天之中,我的一切希望和熱烈的願望,都完全寄託在經阿登向前進攻的部隊身上。他們是否能夠在強大的法軍趕到之前,就先沖過盧森堡的國境,而在巴斯通(Bastogne)的兩側透入比利時的防線呢?當裝甲部隊在色當渡過馬斯河時,是否仍能維持其衝力,而構成包圍敵軍北翼的基礎呢。 讀者一定能諒解我對那些暗害我的人的怨恨心情,當我曾經奮鬥了許久之後,我的計劃才在西戰場上開花結果的時候,我個人卻投閒置散地坐在德國的心臟地區中幹看著。 5 月10日的夜間,第38軍的軍部奉命移駐布侖斯維克(Brunswick) ,從那裡我們又進駐杜塞爾多夫,並由B 集團軍群指揮。在以後幾天之內,我還是無事可做,只是到處邀遊,視察已經為我軍所攻陷的比利時要塞。我也前往B 集團軍群總部和第六集團軍司令部去聽取有關作戰進展的簡報。我在那裡發現他們對於敵人的最後意圖,仍無明確的概念。同時,陸軍總部似乎也沒有這種認識,因為它對於它自己的未來始終繼續保持沉默,而不是把兩個集團軍群的分界線向西北作更進一步的延伸。 5 月16日,我們的軍部改由A 集團軍群指揮,次日我在巴斯通向我的老長官,倫德斯特上將報到。在那裡我受到他,我的後任索頓斯滕將軍(Gen. V. Sodenstern),以及我舊日同僚們的熱烈歡迎。並且也終於知道了通過阿登山地和渡過馬斯河的作戰,已經在順利進行中。我們這個軍撥交給第十二集團軍指揮,它是擔負向西直趨索姆河下游的任務,新成立的第2 集團軍則準備夾在第12與第16兩個集團軍之間,其正面向西南。 當我剛剛達到第12集團軍的司令部時,就經驗到一次希特勒直接干涉軍事行動的事件,奉了希特勒的指示,陸軍總部下達了一個命令,要克萊斯特裝甲集團軍在此時不得再越過奧塞(Oise)河前進,而第12集團軍則應轉向西南並改取守勢。第2 集團軍現在就應插在第4 與第12兩個集團軍之間,並接替繼續向西前進的任務。據說其理由為元首希望不惜一切的代價,以使德軍避免受到任何挫敗,因為即使只是暫時性的,也足以使本已降到了深淵中的法國士氣再高漲起來。他害怕第12集團軍若仍照原定計劃,繼續向西直趨索姆河下游,則其側面即可能有暴露的危險。於是法軍若從南面向馬斯河以西發動一個反攻,則德軍即可能受到一個挫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