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二


  這種荒謬的朝令夕改,是徒然的浪費精力,照理說,最傷腦筋的應該就是我們的集團軍群總司令,倫德斯特上將。他這個人也是很缺乏耐性的。在這個時候,許多的文件簡直是像洪水一樣的沖入了我們的司令部。幸虧德國陸軍中有一條非常合理的不成文法律,那就是指揮官應該不親細務,所以倫德斯特可以不受到煩擾,每天上午還能夠在萊茵河岸上作一個長時間的散步。因為我也得有一點運動,所以常常去迎接他。即使在這種寒冷的冬天,萊茵河中的水都早已結冰了,倫德斯特都還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雨衣。當我向他抗議著說,他可能會受寒時,他卻只告訴我說在他一生當中,他都從來沒有穿過大衣,而在他這樣的年紀,也就決心不想再去買一件了!

  他的確是如此的,這位老紳士始終還維持著他在軍校學員時所養成的斯巴達精神。倫德斯特還有另外一個習慣,也使我回憶到自己在軍校學員時代中的生活。當他回到辦公室中,等候部下的口頭報告時(我自己與其他的幕僚人員,每天都要向他作如此的報告) ,他總是用一本偵探小說來消磨他的時間。也像許多其他的名人一樣,很喜歡用這一類的小說來消遣,但是他覺得看這種低級趣味的東西是很難為情,所以總是把小說放在抽屜中看,一見有人進來就迅速把抽屜關上。這正是我們在軍校學員時代所用的老辦法,當我們自修時就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偷看小說,和對付教官!

  不過希特勒這種朝令夕改的麻煩,在這個冬季中,給予我們的頭痛還只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使我們真正的感到不安者,卻另外有兩種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點是由一種發展所引起的,我無以名之,只好總稱之為陸軍總部的失勢。這種發展使我個人真感到難堪。一直到1937-1938 年之間的冬季為止,我都是陸軍總參謀部中的首席參謀次長,也是弗裡特希與貝克的主要助手。我們一直都在為陸軍總部的地位而奮鬥,希望能在整個戰爭政策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第二點,在這一整個的冬天裡,本集團軍群總司令部,都在努力使當局能夠採取我們所擬定的一種作戰計劃,但卻始終尚未能獲致成功。照我們看來,只有那個計劃,才能保證在西戰場上獲得一個決定性的勝利。一直到陸軍總部對於我們的要求感到厭煩,才解除了我的集團軍群參謀長職務之後,希特勒才親自出面干涉,於是這個計劃終於變成了攻勢的基礎。

  這兩個事實——陸軍總部的失勢與作戰計劃的鬥爭——遂大體構成了西線戰役的背景,本書所要記載的也以此為主。至於這次戰役的經過已經有了許多的記載,所以已經沒有詳述之必要。我所要說的只是我個人以一個軍長的地位所看到的那一部分而已。

  雖然如此,在「沉悶的冬天」之後,還是有一個「光輝的夏天」。

  第五章 作戰計劃的爭論

  一直到戰後,那個代替了1939年10月19日和29日所頒發的陸軍總部原定「黃色作戰計劃」,而變成我們在西線攻勢基礎的計劃背景,才開始為大家所普遍知道——這個計劃使我們一舉而擊敗了英法盟軍和比荷兩國的兵力,並獲得了迅速而具有決定性的勝利。第一個把這個「新」計劃公開發表出來的人可能為利德爾- 哈特,他根據倫德斯特元帥和布魯門提特將軍(當時我們的作戰處長) 的談話記錄,而把這個計劃定名為「曼施坦因計劃」。

  因為我可能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這件事的主動者,所以我現在似乎應該自己作這樣一個企圖,根據我自己的記錄,來說明這個計劃是如何形成的經過——尤其是自從這個計劃既然已經獲得這樣的重要性,所以更是值得作如此的嘗試。無論如何,在這個計劃後面的觀念是出自我的頭腦中,它正好像我所起草的一切致陸軍總部的備忘錄一樣,其目的都是希望使這次作戰的計劃,能夠照我們的理想路線進行,在西線方面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最後也還是我個人獲得了一個機會,親自把這個觀念向希特勒提出,因為我們集團軍群總部一直都無法使陸軍總部批准這個計劃——當時,我已經被免去了集團軍群參謀長的職務。僅僅當我親自謁見了希特勒後幾天之內,陸軍總部才根據我們的建議發佈了一個新的作戰命令。

  同時我必須強調聲明我的總司令,倫德斯特上將,和我的同事,布魯門提特及垂斯考,也都始終同意於我的意見,尤其是倫德斯特更親自簽名支持我的建議。若無他的批准,我們也就不可能一再向陸軍總部提出備忘錄,企圖改變他們的原定計劃。

  戰史學家或研究軍事史的軍官,對於一個有關作戰計劃的全部爭論,也許是有值得詳細分析之必要。不過為這本書的目標起見,我卻只能首先簡述陸軍總部的計劃,並且解釋我為什麼不能不認為其戰略觀念(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應該說是希特勒的戰略觀念) 是具有缺點的理由。其次,與陸軍總部的計劃成一個對比,我又把集團軍群總部用來當作其戰略考慮基礎的某些必要理論列舉出來。最後,我就再簡單的說明,如何經過長久的挫折之後,原定的作戰計劃終於還是修改了,毫無疑問是出於希特勒的指示,才變得與我們集團軍群總部中的觀念相符合了。

  陸軍總部(或希特勒)的計劃

  假使有人要求我根據陸軍總部所頒發的作戰命令,說明該總部(和希特勒) 計劃在西線上所要採取的基本戰略,那麼我就可以簡單的答覆如下:

  遵照希特勒10月9 日的訓令,陸軍總部主張派一支強大的右翼兵力,經過荷蘭進入比利時北部,擊敗預計在那裡可以遭遇到的英法盟軍,並連同荷比兩國的兵力在內。換言之,主要就是想用右翼方面的強力突擊以尋求決定。這一個突擊由N 集團軍支隊(所謂「集團軍支隊」,德文為「Armee-Abteilung 」英文譯為「Army detachment」,為一種小型的集團軍,下轄兩三個軍) 和B 集團軍群(總司令為波克上將) 所組成。這支兵力集結在上萊茵河和艾弗爾(Eifel) 北部等地區中。B 集團軍群一共指揮著三個集團軍。這個北翼一共包括著三十個步兵師和機械化部隊的大部分(九個裝甲師和四個摩托化步兵師) 。因為德軍用在西線上的總兵力不過102 個師,所以約占了我們全部實力之一半。

  N 集團軍支隊的任務為消滅荷蘭的抵抗,B 集團軍群的三個集團軍則應通過比利時北部進攻從列日(Liege) 的南北兩側經過。強大的坦克兵力應在這裡企圖沖散敵軍,並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10月29日這個第一次作戰計劃被修正了,在最初階段中,把荷蘭完全撇開。這也許是由於陸軍總部的建議。

  於是B 集團軍群應分別繞過列日的兩側進攻,由兩個集團軍(第4 和第6)領先,另外兩個集團軍(第18和第2)則隨後。不過以後又還是把荷蘭包括在作戰的範圍之內,並由第18集團軍負責消滅這一方面敵軍。

  當B 集團軍群擔負決定性突擊時,A 集團軍群則負責掩護其南面的側面。後者包括著兩個集團軍(第12和第16) ,共有22個步兵師,但其中卻完全沒有任何機械化部隊。這個集團軍群在艾弗爾南部和亨斯魯克(Hunsruck)集結了之後,即通過比利時南部和盧森堡前進。第12集團軍在B 集團軍群的左側面,作成梯次防禦的部署,以掩護B 集團軍群的繼續前進,使其不至於受到敵軍的阻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