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莫奈 | 上頁 下頁
二三


  §第八章 《池塘睡蓮》

  就在這些年,莫奈的生活有了一個新的轉折,1886年,丟朗-呂厄遠赴美國,在紐約開了一個叫「巴黎印象派畫家與色粉筆畫」的展覽會,觀眾如潮,批評家和公眾都不抱偏見來觀看這次展覽。美國評論家表現出非凡的理解力,他們不作愚蠢的嘲笑,而誠懇地努力去瞭解。他們從一開始就承認:「我們明顯地感到畫家們是抱著確定的意圖從事創作的,如果說他們不注意創造規則,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超出了規則之外;如果說他們不理會較小的真實,這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更重要的東西。」美國藝術家們從展覽會上感到了印象派的無比的力量。不久,丟朗-呂厄不僅在巴黎與紐約,而且也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組織印象派的展覽會。當這些展覽會在德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時候,法國公眾卻仍然還蒙在鼓裡。莫奈與雷諾阿的名氣得以在國外迅速傳播開來。

  1887年,巴黎的「布索與瓦拉索畫店」買下了莫奈後期的全部作品,而且可以毫無困難的高價賣出去。1889年,莫奈和羅丹兩位藝術家聯合在喬治·帕蒂陳列館內組織一個單獨展覽。莫奈把自己25年辛勤創作的成果,數百幅油畫全部拿出來展出。

  這次展覽在這兩位藝術家的個人事業中是一個大轉折。

  莫奈用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征服了法國的公眾。莫奈在向美國畫家利拉·卡波·培裡講述他的作品時,說他「希望他生出來就是一個瞎子,而後忽然獲得視覺,這樣一來他就能夠不知道他眼前看到的東西原來是什麼而開始作畫」。

  他們的藝術獲得了成功。莫奈的經濟困境終於得以擺脫,他可以從事自己理想的創作。

  莫奈更加強烈地感覺到一種對於孤獨生活的切望,他想找個地方,遠遠地離開巴黎的繁華與喧鬧,騷擾與紛爭。他只想沿著自己的道路前進,不再理會他人的意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艾麗絲·奧雪德,一位已離異的收藏家的妻子一起生活。他帶著兩個兒子和艾麗絲·奧雪德的6個孩子一起移居到離巴黎約有一小時公共汽車路程的吉維爾尼村,在那裡度過了他今後40多年的藝術生涯。

  吉維爾尼村位於塞納河東岸,埃普特河的匯合處,村莊依山傍水。

  那裡山谷幽深,樹木成蔭。村的一邊鄰近公路,另一端和近省城的小鐵路相聯。莫奈興致極好,他在寫信給丟朗-呂厄說:「這裡很好,我非常滿意,只要一但安定下來,我就能畫出好畫來。」經過籌劃,莫奈租下了一塊帶有一個果樹園、一個萊圃的庭院。

  莫奈的經濟狀況本來不甚寬裕,加上不把傭人計算在內的10口之家,不得不儘量賣畫。

  莫奈在那裡創作十分勤奮,從炎炎夏日到陰冷的嚴冬,從不知休息。

  這段時間對他的生活藝術主題的選擇、技法上的探索和事業上的成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最初,畫家租了當地已遷走的一戶大地主的糧倉住下來。當天好的時候,就去野外探查不熟悉的風景,尋找入畫的環境。例如河流,在前十年裡一直是作為他的風景畫題材。他曾說:「我的一生都在塞納河,可以說每天所有的時間都是這樣,甚至每個季節我從沒有對它產生過厭倦,對我來說,它永遠是新鮮的。」莫奈買了四個小遊艇,自己動手把它們拼起來,搭成一個漂浮畫室,他可以隨心所欲在水面遨遊,去尋找那些在兩岸所無法見到的絕妙的構圖。當他畫完了最近的景色,他開始向更遠的田野進軍。1884年,他橫跨塞納河深入對岸山丘地帶,從東到南,先後三次以幾種不同的畫面描寫約夫斯的景色。

  在吉維爾尼,莫奈專心從生活裡取材作畫,他沒有講究的畫室。

  他在一個像牛棚似的建築物裡擺好了畫架畫布,室內地面沒有地板,不過是泥土而已,再就是安裝了一個大門,他也從來不在室內進行任何裝飾,這就是他的畫室。他經常吸著煙斗,面對著他的作品仔細端詳,試圖從中分析它們存在的缺點和哪怕是一點小毛病。他的朋友經常來看望他。在這個簡陋的畫室中,他們看到年已半百的老莫奈仍然有一雙清澈的灰眼睛,在突出的下巴上,一撮金黃色的鬍鬚倔強向前。

  他曾歷經艱險,卻仍舊流露出坦率的熱情,那些忠誠而簡短的隻言片語,清澈如井水,時而生硬,時而悲哀,時而又充滿豪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