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克思 | 上頁 下頁
一四


  《宣言》接著說:「共產黨人現在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國,是因為德國正處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夜,是因為德國將在整個歐洲文明更進步的條件下,具有比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更發展得多的無產階級去實現這個變革。所以,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一定要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序幕。」就在《宣言》出版後不久,德國果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但是使革命得以進行的那些條件卻發生了恰恰相反的作用:它們使資產階級革命半途而廢,而幾個月以後的巴黎六月戰鬥使資產階級,特別是德國資產階級的任何一點革命念頭都煙消雲散了。

  這樣,時光磨蝕了《宣言》的某些恰像雕刻在大理石上的論斷。早在1872年,在新版本序言裡,作者們自己就承認他們的綱領的「某些地方已經陳舊了」,但是他們有充分的權利加上一句:《宣言》中所闡述的基本原理總地說來仍舊是完全正確的。只要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世界歷史性的鬥爭沒有結束,這些原理就總會是正確的。《宣言》的第一章無比精闢地闡述了這一鬥爭的關鍵性的理論原理,而第二章也以同樣完美的文字闡述了現代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思想。構成第三章的內容的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文獻的批判,雖然只敘述到1847年,但是它如此深刻地掌握了革命過程的原理,以致其後興起的社會主義的或共產主義的派別,沒有一個不曾在《宣言》的這一部分被批判地分析過。甚至第四章和最後一章關於德國的運動發展的預言,雖然和作者原來所設想的不同,也是正確的;萌芽中凋萎了的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成為無產階級階級鬥爭蓬勃開展的一個序幕。

  《共產黨宣言》是一部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文獻。

  全部世界歷史都響徹著《宣言》結尾處提出的戰鬥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第五章 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

  1948年2月24日,革命推翻了法國的資產階級王權,隨後布魯塞爾也被捲進了革命的浪潮,但是比利時的國王列奧波特這個老於世故的狡猾的科布爾克家族的人,比他那在巴黎的岳父更加巧妙地擺脫了困境。他向他那些自由主義的大臣、議員和市長表示,只要人民願意,他是可以退位的。這種做法大大地感動了那些軟心腸的資產階級國務活動家,結果他們果然把一切犯上作亂的想法全都放棄了。

  跟著國王就命令軍隊驅散廣場上的人民集會,要警察搜捕國外流亡者。馬克思這時受到了特別粗暴無理的待遇。警察不僅拘捕他本人,而且拘捕他的妻子,把她同妓女一起監禁了一夜。對這一無恥行徑負責的警官後來被迫撤了職,拘捕令也立即撤銷,但是驅逐出境的命令卻依舊有效,儘管這種做法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多餘的侮辱。

  因為,馬克思本來已經準備動身到巴黎去。二月革命爆發之後,倫敦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立刻把自己的權力交給了布魯塞爾的區部委員會。

  3月6日馬克思在巴黎的德國流亡者召開的一次大會上發言反對那種想以武力攻入德國以便在那裡引起一場革命的冒險計劃,表現了他的驚人的見識。這個計劃是伯恩施太德想出來的,而遺憾的是,這個可疑的人物卻把海爾維格拉到他那一邊去了。巴枯寧也曾同意這個計劃,不過後來又後悔了。臨時政府支持伯恩施太德的計劃,但不是出於革命的熱情,而是另有打算:想在失業現象嚴重的情況下擺脫外國工人。臨時政府給他們提供行軍營地,並且給他們每人每天50生丁作為開往國境的行軍費。海爾維格本人並沒有為臨時政府的這種做法所迷惑,他知道這種做法乃是出於「政府的一種利已的動機,那就是乘機把同法國人競爭的幾千名外國手工工人清除出去」。

  但是由於缺乏政治的眼光,結果他使這一冒險行動在尼德多森巴赫遭到了悲慘的結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