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三四


  在威斯康星的失敗意味著麥克阿瑟競選的結束。

  事情本該過去了,但命運之神又非要捉弄他一下不可。當6月下旬共和黨在費城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時,偏偏有人又把他的名字列入提名人選中。結果在第一輪投票時,他獲得1094張選票中的11票;在第二輪投票時得7票;在第三輪投票時就一票也沒有了。

  杜威以全票被正式投名為共和黨候選人。

  這種悲劇式的結局對麥克阿瑟是個沉重打擊,大大刺傷了他的自尊心。他沒想到會這麼慘,而且慘得讓他無法接受。當他得知選舉結果時,這位向來高傲的將軍「心情沉重地垂下了頭」。這一失敗使日本人民也多少感到震驚,「他們難以理解美國怎麼會拒絕這位偉大的領導人」。這對瓊和年已10歲的小阿瑟可能也是一次震動。他們一直希望能夠回美國去看看。

  麥克阿瑟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對這次競選失敗解嘲道:「我一點也沒有要當國家元首的願望,因為在治理日本中,我已幹夠了這種事情。我所犯下的最大錯誤,是沒有更堅決地拒絕置身於政治舞臺。」

  或許是受了這次失敗的刺激,麥克阿瑟固有的偏執情緒和反共意識更加強烈了。他大肆侮辱國務院,恨不得將它看作是親蘇親共的「小集團」。

  1949年秋,中國的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面對多年來苦心經營的資本主義世界的東方支柱迅速垮臺,已是當時國務卿的艾奇遜無可奈何地寫道:「中國內戰的不祥結局,非美國政府所能控制。」

  「我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已做的和可做的一切,都無法改變這個結局。」對於艾奇遜的這個解釋很少有人相信。他們對杜魯門和艾奇遜大加指責。一些共和黨人甚至直呼艾奇遜是叛徒,是共產黨特務。

  麥克阿瑟也毫無例外地加入到這一討伐行列。他認為美國不但沒有給蔣介石足夠的援助甚至還同情中共,堅持要蔣介石組成有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致使力量均勢發生了有利於中共方面的變化。這說明他對中國問題是多麼缺乏瞭解。

  後來,杜魯門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總統諮文,系統闡述了其向「抵抗共產主義勢力擴張」的非共產黨國家提供援助的理論。美國陸軍部長在舊金山發表了「要使日本成為對付共產主義的堤壩」的著名演說。作為佔領當局的最高行政官,麥克阿瑟積極推行了美國變日本為「反共堤壩」

  的政策。他下令禁止公務員參加罷工,並把工人編入公職機構,全面取消國家公務員的團體交涉權和鬥爭權,從而剝奪了工人運動核心力量的基本人權和政治活動自由。日本當局在麥克阿瑟的支持下,開始了重要的清共步驟,首先是進行行政整頓、大量解雇公職人員,以達到驅逐共產黨員和左翼工會會員的目的。

  接著,日本當局又利用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幾起惡性事件,逮捕了許多共產黨人,判以重罪。

  在「清共」的同時,麥克阿瑟還不斷改善日本的國際地位,使其納入美國的戰略棋盤,發揮日本在遠東的反共支柱的作用。在這方面,他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他積極推動了與日本單獨講和。他認為締結和約和結束佔領越快,對美國的亞洲戰略越有利。在他的鼓勵下,1951年,排除中、蘇等國的片面和約在舊金山簽署,確立了日本的獨立地位,同時也確立了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對美國的從屬關係。另一件是他實現了對日本的重新武裝。朝鮮戰爭後,由於駐日美軍全部開赴朝鮮戰場。為填補美軍走後的空白,麥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建立一支7.5萬人的警察預備隊(後改稱自衛隊)。從此日軍結束了戰後5年沒有軍隊的歷史,開始走上重整裝備的道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