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三三


  §反共先鋒 競選總統

  在戰後的年月裡,共產主義在遠東成為一種強大的勢力。作為對參戰的報償,蘇聯佔領了庫頁島、中國東北、朝鮮北緯38°以北地區。在中國大陸,毛澤東的軍隊在同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交戰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卓有成效。麥克阿瑟不安地注視著這些事態的發展。多年來,他一直是反對共產主義的強硬分子。人們可以回想起,他曾認為他本人一直被克里姆林宮當作要消滅的目標。

  在對日佔領問題上,美國制定了排斥其他盟國對日佔領的政策。對於美國的獨斷專行,蘇聯表示強烈反對,提出由美、蘇、中、英四國代表組成對日管制委員會,遭到美國拒絕。

  1945年12月,迫于蘇、英的壓力,美國同意在華盛頓和東京分別成立遠東委員會和對日理事會。

  遠東委員會名義上是對日佔領的最高決策機關,但實際上無法左右美國的對日政策。至於對日理事會則更無任何實權。但不管怎樣說,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兩個機構的設立都是沖他來的。他對華盛頓向蘇聯讓步感到十分氣憤,聲稱對那裡所作出的決定「不負任何責任」。

  實質上,「一號大樓」認為華盛頓對共產主義態度軟弱,而且這種看法在以後的歲月裡變得更加根深蒂固,甚至認為在華盛頓的國務院裡,有人暗中反對麥克阿瑟。隨著時間的推移,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在國務院中發現了明確的目標。這是一個以副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為首的「勾結緊密的小圈子」。艾奇遜曾對新聞機構講,「佔領軍是執行政策的工具而不是決定政策的因素。」艾奇遜的這番話被認為是對麥克阿瑟的嚴厲責難,是對麥克阿瑟的警告,即制定政策的是華盛頓而不是麥克阿瑟。因而也就「敗壞了麥克阿瑟的名聲」。從那以後,麥克阿瑟對批評更加敏感,他把國務院,特別是艾奇遜看作是敵人,宣稱有朝一日他要把國務院攪個天翻地覆。

  麥克阿瑟不僅把蘇聯看成他的眼中釘,而且把中國共產黨也當作他的肉中刺。1946年6月,當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後,他抱怨美國政府未能及時進行援助,並把這看作是美國歷史上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當蔣介石最終被逐出大陸時,他哀歎道:「這是我們在亞洲大陸力量崩潰的開始,也是那個遭人奚落的『紙老虎』的誕生之日。」

  這時的麥克阿瑟雖然剝下了天皇的神聖外衣,但他卻取代天皇成了日本的絕對統治者,擺出了似乎他自己就是上帝的架勢。他不僅陷入了極端的想入非非中,而且還得了偏執狂。他深居簡出,脫離社會活動,過著修道院一般的生活,很少有人能見到他。他拒絕舉行記者招待會,常常詰難那些批評盟軍最高司令部對日政策的美國或外國記者,或把他們驅逐出日本。

  新聞界被絕對禁止發表不利於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報道。

  一旦遭到美國報紙的批評,他就立即起草沉贅而過分修飾的回答,即使對最小、最沒影響的報紙也是如此。

  這些作法常常是不明智的,給本來會自行熄滅的火澆上了油。他自己只能或只願聽到或看到「最偉大」、「在世最偉大的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軍」等等讚美之詞。而他自己則說:「我現在只看得起兩個人——喬治·華盛頓和亞伯拉罕·林肯。」在這種不正常的思想狀況下,在一些熱心而又持保護態度的參謀人員的不明智的勸告下,以及對華盛頓不滿的一夥人的支持下,他產生了競選總統的想法。

  早在1944年,麥克阿瑟就曾受阿瑟·範登堡等人的鼓動,首次參加了總統競選,結果一敗塗地。

  支持麥克阿瑟的多是右翼極端主義者、孤獨主義者、美國至上主義者和仇視羅斯福新政的人。雖然當時麥克阿瑟在公開場合從未表示過有意競選總統,但范登堡在1943年就開始尋找能夠擊敗羅斯福的候選人。

  從共和黨的投票記錄看,麥克阿瑟雖然遠在澳大利亞,而且不是正式候選人,但他的票數僅次於當時呼聲很高的威爾遜和杜威。因此,範登堡認為,一旦日後兩人的票數形成僵局,那麼麥克阿瑟就很可能作為一匹「黑馬」而被提名為候選人。但在後來的威斯康星州候選人的預選會上,24人代表中只有3人投了麥克阿瑟的票,致使「黑馬計劃」受到致命打擊。儘管如此,在隨後的共和黨代表大會上,麥克阿瑟的名字還是被列在了候選人提名單上。結果,他只得了可憐的一票,也令那些支持他的人大為不解。

  1948年,又值美國大選年。當總統選舉揭幕時,麥克阿瑟再次被提起有可能成為共和黨候選人。

  儘管他1944年未能奠定任何重要的政治基礎,並在威斯康星州預選中丟了臉,他還是決定要爭取到提名。這次他不再扭扭捏捏了。他以東京「一號大樓」簡樸的辦公室為基地,在不超過現役軍官必須遵守的法律界限內,公開地進行尋求得到提名的活動。很快在反杜魯門的赫斯特新聞社的鼓動下,麥克阿瑟競選俱樂部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麥克阿瑟遠遠過高估計了他的政治勢力基礎,於3月中旬向新聞界發表了一份百般修飾的聲明,宣佈參加競選。

  像1944年一樣,他的支持者們是把他當作一名「寵兒」帶進威斯康星州預選的。當時,在他的老家威斯康星州,到處充斥著他的傳記:《麥克阿瑟:天賜的英雄》、《麥克阿瑟:自由的戰士》、《偉大的麥克阿瑟》等等。但是結果幾乎完全是1944年慘敗的重演。當計算選票時,競選積極的史塔生大獲全勝,他贏得19名代表的選票,而麥克阿瑟只贏得了8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