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四七


  天亮了,風停了,大火也燃盡了。一位第二天早上趕來搶救的日本醫生這樣寫道:「在黑色的隅田河面上,漂浮著數不清的屍體。那一具具屍體都被大火燒得像木炭一樣,你分不清哪些是男哪些是女。」

  經過這次襲擊,東京四分之一的城區被燒毀,25萬幢建築物變成了斷壁殘垣,有8萬多人喪生,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在以後的10天裡,美軍又出動轟炸機1595架次,對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神戶共投擲燃燒彈9373噸,給城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並有數十萬人員傷亡。後來肯尼回憶說,在這段時間裡,他指揮的以沖繩為基地的飛機也參加了空襲,每天都出動飛機600架以上。

  海軍對日本本土的襲擊是從2月16日開始的,2月17日和2月25日連著進行3次。3月18日,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5艦隊,再次對瀨戶內海的目標進行了攻擊,擊毀日軍飛機160架。但是美軍的艦隻也受到日軍飛機的回擊。「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險些沉沒,損失了800多名官兵。

  6月2日,哈爾西指揮的第3艦從襲擊了九州的日軍飛機場。7月1日起,哈爾西率艦隊出海,3次襲擊東京,兩次襲擊北海道,3次襲擊瀨戶內海。

  面臨絕境,日本統治集團一面企圖垂死掙扎,準備在本土與盟軍決戰,一面進行試探,看是否有可能體面地投降。

  6月22日,沖繩失守後,裕仁天皇把最高御前會議成員召集在一起,說一定要找出一個結束戰爭的辦法。這一點做起來要比說起困難得多。因為日軍將領中有許多頑固不化的戰爭狂人,為了顧全「臉面」,堅持戰鬥到死,也存在著這些狂人廢黜天皇、奪取政權的危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必須找出說服盟國允許保持天皇制度不被廢除的辦法。

  日本認為讓蘇聯人充當調解人較為合適,這樣還可以阻止蘇聯對日宣戰,但蘇聯不准日本談判特使入境。

  華盛頓對日本這些試探和談的行動一清二楚,密碼破譯人員破譯了東京同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之間的電報。

  在此期間,在美國國內,決策者們正在尋求不必進攻日本本土,又能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途徑。根據沖繩戰役推斷,如發動進攻,盟軍傷亡可能超過100萬人。一些人認為,儘快使用即將研究成功的原子彈是個辦法,在6月18日新任總統杜魯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陸軍部長史汀生和馬歇爾都主張使用原子彈,轟炸一個能突出顯示其威力的目標。陸軍助理部長麥克洛伊則強調,應事先給日本人以適當的警告,再給它一次宣佈投降的機會。

  7月16日,在德國的波茨坦,美、蘇、中、英四國領導人會晤。就在這一天,杜魯門得到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喜訊。7月24日,杜魯門告訴斯大林,美國已擁有能儘快結束戰爭的威力巨大的炸彈,其用意一方面是炫耀,另一方面是暗示蘇聯已無參戰的必要。斯大林平淡地表示很高興,並說蘇聯仍將於8月份對日宣戰。同一天,杜魯門批准了給戰略空軍司令斯帕茨將軍的命令:「1945年8月3日後,一俟天氣條件允許目視轟炸,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即對下列目標之一投擲第一顆特種炸彈: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表,該「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佈其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警告說,若不立即投降,日本將遭徹底毀滅。7月28日,鈴木首相在記者招待會上稱:「我認為,『波茨坦公告』只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視,我們對之「默殺』(不予評論的意思)。」美國人把「默殺」理解為「置之不理」、「拒絕接受」。杜魯門得知這個消息後,只說了一句話:「現在沒有選擇餘地

  8月6日,第一枚原子彈投在廣島,造成7.2萬人死亡,6.8萬人受傷,被炸現場慘不忍睹。8月7日,杜魯門總統發表了震驚世界的廣播聲明:「16小時前,一架美國飛機在日本重要基地廣島投下了一顆炸彈。它不是普通炸彈,是一顆原子彈,它的威力超過2萬噸TNT炸藥……我們將徹底摧毀日本的作戰能力。請記住,日本政府必須接受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否則,遭到徹底滅亡的只能是日本人民。」

  然而,日本政府仍然執迷不悟。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當晚,強大的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迅速開進中國東北同日本關東軍交戰。麥克阿瑟說:「蘇聯參戰是應受歡迎的……每死一個蘇聯人就可以少死一個美國人。」

  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投在長崎,炸死4萬人,炸傷6萬人。對於投擲原子彈,麥克阿瑟認為,從軍事角度看,為了迫使日本投降,使用這種炸彈「是完全不必要的」。這個看法很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在那時,日本無疑已到了徹底崩潰的邊緣。但是這種炸彈,對於即將進攻日本本土島嶼的每一名步兵、水兵和飛行員來說,無疑是個大喜訊。

  8月9日晚,裕仁天皇為連日來爭論不休的最高御前會議作了決斷:

  事實已經證明,戰爭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曠日持久的流血和暴行已超出帝國和人民的忍受限度。儘管「波茨坦公告」的條件是不能容忍的,但是現在到了我們不能容忍也得容忍的時候了。

  8月10日,日本向華盛頓、倫敦、莫斯科和重慶傳信(通過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稱它將接受「波茨坦公告」——條件是完整保存天皇制度。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爾納斯起草了盟國的答覆,其中主要的有兩點:天皇必須向盟軍最高指揮當局投降;然後,由日本人民通過自由選舉最終決定天皇的地位。

  與此同時,美國對日本不斷地施加壓力。從馬裡亞納和沖繩,每晝夜都出動數百架轟炸機猛烈轟炸日本城市。哈爾西於8月9日率領艦隊對本州的北部進行了襲擊,他的飛機擊毀了200架日本轟炸機。8月13日和14日兩天,哈爾西出動1000架次的飛機,再次對東京進行襲擊。

  殘酷的現實告訴日本決策者,任何幻想都是脫離實際的,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無條件投降。

  15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4日上午,天皇表示接受盟國提出的全部條件,要求內閣立即起草投降詔書,並說要發表廣播講話。當天午夜,幾名少壯派軍官衝擊皇宮,殺死了天皇的近衛師長,還放火焚燒了鈴木首相的官邸,他們堅決反對投降。但他們的兵變因得不到支持而很快瓦解了。

  8月15日上午,美軍出動800多架轟炸機再次轟炸了東京。到了中午11點,廣播電臺按時播出天皇講話的錄音:

  朕已命政府通知美國、英國和蘇聯政府,帝國接受聯合宣言的條款。……繼續戰鬥下去,不僅將導致日本民族的最後滅亡,也將導致人類文明的滅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