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爾薩斯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馬爾薩斯說:「這種幸福而不朽的『瓊樓玉宇』,這些真理和美德的『聖殿』,當我們清醒來回到現實生活,並思慮人生在世的實際處境的時候,就會像『泡影』一樣消滅於無形」。 馬爾薩斯從他所維護的階級的利益出發,極端仇視工人和勞動群眾。更有甚者,他把反抗地主和資本家剝削的工人和農民誣衊為「暴民」。「暴民是一切摧毀自由的惡魔中最兇猛的。所謂暴民,一般地說,就是多餘人口的產物」。如果暴民起來革命的話,「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結果,必然是不斷的變更和不停的屠殺,而只有建立一種絕對專政制度才能把這種血腥鬥爭制止」。「所以,下層階級接受痛苦的壓迫,並且一貫地把他們的痛苦歸咎于他們的統治者,照我看來,似乎就是專制制度的基石,它的堡壘與護身符」。馬爾薩斯毫不掩飾他仇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反動立場,他「寧願屈服於強大的壓力而絕不支持民眾的暴動」,所以他主張對工人和農民和革命行為實行堅決鎮壓和不停的屠殺。英國勞動階級因而十分憎惡馬爾薩斯,咒駡馬爾薩斯是「賣假膏藥的牧師」,是「敵人的辯護者」。而地主資本家和形形色色的反動派卻把他捧上了天把他的《人口原理》一書奉為反對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聖經」。恩格斯嚴正地指出:馬爾薩斯《人口原理》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最公開的宣戰。 毋庸置疑,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的反動性是極其明顯的。馬克思在提示資本主義人口規律時指出:「事實上,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規律。抽象的人口規律只存在於歷史上還沒有受過人類干涉的動植物界。」資本主義大批的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是資本主義資本積累一般規律發生作用的直接後果。在這裡隨著執行職能的社會資本量的增長程度的提高,隨著生產規模和雇傭工人階級的擴大,隨著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財富更加增長。 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迅速加快,資本對工人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相結合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因此從工人人口本身在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過剩的工人人口是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財富增長的必然產物,但它又是資本積累的杠杆,甚至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相對過剩人口現象,絕不是像馬爾薩斯所說的那樣,是工人人口繁殖過快,消費資料供應不足造成的,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勞動者卻腰纏萬貫、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而創造財富的人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人類極端不公平的現象是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邪惡制度的結果。 §「濟貧法是一種使國家破產的制度」 馬爾薩斯從他的人口原理出發,極力反對當時英國實行的濟貧法,力圖論證濟貧法有害無益,是一種使國家破產的制度。 1601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為了使因圈地運動失去土地、家園而無家可歸的農民不致于到處流浪,於是把他們集中在一定地區,以保資本家獲得所需要的勞動力,因此頒佈了濟貧法。具體實施辦法是:責成教區對貧苦的工人進行救濟;徵收濟貧捐;舉行法律規定的慈善事業。按濟貧法規定每個窮人可以在其出生的教區領取一定數量的貨幣和實物救濟。可是,經過200多年後,到18世紀下半期,在失業人數激增和麵包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舊的濟貧法已經不符合資產階級利益。於是1795年英國開始廣泛實施斯干漢姆斯制度,規定根據麵包價格上漲的比例,每個「貧窮而勤勉的」人可以從濟貧稅中取得救濟金。 這規定使資本家能夠把一部分工資負擔轉嫁給納稅人,因此它實際上起了鼓勵資本家降低工資的作用,結果使貧民數量更為增加。18世紀未,產業後備軍已經形成,資本家可以從市場獲廉價的勞動力,濟貧法已失去了它的作用。這時資本家就撕去了偽裝的慈善家面孔,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攻擊勞動人民,極力反對濟貧法。對於資本家來說,現在已經不是需要消滅赤貧了,而是需要它萬古長存。馬爾薩斯適應資本家們的這種需要,意圖反對濟貧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