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爾克斯 | 上頁 下頁
四一


  作為小說家、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批評家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認為,在美國每天都有三四千萬人像喝牛奶和吃麵包一樣吸食毒品,所以現在已經到了使美國進行嚴肅調查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哥倫比亞是毒品的最大犧牲品,但美國政府卻借毒品問題向哥倫比亞施壓,這是不公平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一個偉大人物,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被人們閱讀,也許他是最重要的兩三個西班牙語作家之一,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重要的作家。他的整個一生正在變成一個故事,而他和卡斯特羅的交往將是這個故事的一個組成部分,歷史學家會把它寫入史冊。

  早在50年代,領導古巴革命反對古巴獨裁統治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已成為拉丁美洲乃至世界青年的榜樣,這時正流亡歐洲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卡斯特羅十分佩服,並為他的革命精神和行動所感動。

  1959年,大西洋加勒比海上最大的島嶼之國、產糖聞名於世、並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稱的古巴,在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下推翻了獨裁統治,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政權,成為美洲大陸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古巴堅持獨立自主,維護主權和世界和平,堅決反對美國對古巴的封鎖,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作為進步記者和作家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古巴的革命和卡斯特羅新政府的立場,持堅決支持的態度。當古巴新政府的拉美社聘請他為駐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特派記者時,加西亞·馬爾克斯欣然接受;接著他作為拉美社的記者去紐約,擔任拉美社紐約分社副社長兼常駐聯合國記者,一直工作到1961年6月。

  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院,近百年來美國一直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視作它的勢力範圍。古巴革命的勝利對美國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它決不允許其後院有一個敢於和它對抗的社會主義國家存在,因此把古巴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摧毀古巴卡斯特羅領導的新政府恢復舊政權的方針驅使下,1960年5月,美國宣佈停止對古巴的一切經濟援助,並切斷了古巴的原油供應線;1961年初宣佈與古巴斷絕外交關係;1961年4月,美國赤膊上陣,派出1000多名雇傭軍在吉隆灘和豬灣登陸,武裝入侵古巴,企圖把古巴新生的革命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

  此時,作為古巴拉美社記者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美國欲消除古巴革命政權的猙獰面目和險惡用心,看在眼裡,恨在心中;於是,操起他那如椽之筆,寫了一些譴責美國、聲援和支持古巴革命的消息和通訊報道。

  自此,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古巴人民及其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密切的關係。這種在革命中建立的深情厚誼,古巴人民不會忘記,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卡斯特羅也不會忘記。瞭解內情者都知道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卡斯特羅過從甚密的緣故。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集團消失,古巴與原蘇聯及東歐國家的戰略結盟關係也不復存在。由於外援急劇減少,古巴陷入了革命勝利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此時,美國以為搞垮古巴革命政權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採取以壓促變的戰略,進一步推行對古巴的孤立和封鎖政策,逼使古巴就範。

  但是,美國的陰謀並未得逞,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主席的領導下,與美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外交上,古巴奉行了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政策,重返拉美、回歸拉美大家庭是古巴近年來外交的重點。卡斯特羅主席頻頻出訪拉美,而1993年8月他對哥倫比亞的私人訪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積極促成的。卡斯特羅在哥倫比亞受到在職總統加維利亞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熱情歡迎。訪問期間,卡斯特羅主席所到之處也給哥倫比亞群眾留下很好的印象。從電視屏幕和報刊上都能看到加西亞·馬爾克斯陪同卡斯特羅活動的鏡頭。總統加維利亞給予卡斯特羅十分友好地接待,還達成了哥倫比亞向古巴提供石油的協議,解決了古巴的應急問題。

  當時,哥倫比亞報紙載文稱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卡斯特羅的偉大朋友,他寫過一系列有關古巴人的人道主義的報道。

  古巴是哥倫比亞的近鄰,在中斷了數十年外交關係後,古巴近兩年中先後與哥倫比亞、智利等10個拉美國家複交或實現了關係正式化。加西亞·馬爾克斯致力於哥—古關係正常化的努力終於見效了。加西亞·馬爾克斯不斷訪問古巴,他和卡斯特羅的關係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和密切。

  從聖菲波哥大傳來一條消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百年孤獨》飲譽世界的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紀實小說《綁票消息》,將於1996年初與讀者見面。小說紀錄了哥倫比亞販毒集團1989至1991年先後綁架9名記者的過程,反映了販毒集團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由記者到作家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向仗義勇為,打抱不平。早在80年代初,他應政府的委託,為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和記者卡斯特羅·卡伊塞諾一道,與大毒梟埃斯科瓦爾進行談判。

  當時,世界大毒梟埃斯科瓦爾正猖獗橫行一時,談判未果。後來,這個以盜墓和偷汽車起家的大毒販把黑手伸向最高當局,借1991年修改國家政治憲法、投票通過不引渡本國國民案的機會,投案自首,被關押在一座有豪華設備的監獄裡。

  但他後來越獄逃跑,躲藏在麥德林城裡。

  他潛逃17個月後,才於1993年12月2日被擊斃。

  埃斯科瓦爾幹盡了壞事。據揭露,他不但綁架記者,還殺害了《旁觀者報》社長吉列爾莫。卡諾及豪爾赫。恩裡克等記者。由於販毒集團的操縱或影響,哥倫比亞最近10年的兇殺數字增加4倍,而記者是他們殺害的主要對象之一。

  哥倫比亞職業記者伊西多羅。梅迪納和卡洛斯。奧維多合著的《我是記者,不要開槍》一書指出:那些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士,不論是從事文字工作,還是在電臺和電視臺工作,都是為我們苦難深重的國家,為記者的崇高事業而獻出了他們的生命,他們在哥倫比亞人的腦海和心靈裡都佔有重要位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