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爾克斯 | 上頁 下頁
一〇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格林「來到我們這裡,把我們這裡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並教會我們怎樣去解釋熱帶地區,如何認識加勒比。」

  美國作家格雷厄姆教給了他不少東西,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談過這一點。

  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樣說:「格林教給我怎樣探索熱帶的奧秘。一個人很難選取最本質的東西對其十分熟悉的環境作出富有詩意的概括,因為他知道的東西是那麼多以至無從下手,要說的話是那麼多最後不知從何說起。這是我在描寫熱帶風光上存在的問題。……有些人只是羅列現象,而羅列得越多,他們的視野就越顯得狹窄。我們知道,有些人在雕琢詞句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格雷厄姆非常正確地解決了這個文學問題:選用一些互不相干的、然而在客觀上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事物。

  用這種方法,熱帶的奧秘就成了腐爛的番石榴的芳香。①加西亞·馬爾克斯和格雷厄姆。格林不但在文學方面有聯繫,而且私交上也過從甚密。當加西亞。

  ①《加西亞·馬爾克斯研究資料》第134頁。

  馬爾克斯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他接到的首批賀電之一就是格林的電報。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為格林打抱不平,他問瑞典科學院為什麼沒授給格林諾貝爾文學獎,儘管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他們的回答是,他們不認為格林是位嚴肅的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他們說:雖然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我,但也是間接地授給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讀過格雷厄姆。格林的書,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當格雷厄姆。格林以86歲高齡走完人生的壯麗歷程時,他把21部小說、7部故事、5部劇本、5部電影腳本、1部詩歌和17部散文留在了人間。加西亞·馬爾克斯懷著沉痛的心情回顧了他與格林的交往。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我曾以極大的興趣閱讀過《一起結束的事件》。這是他的不太知名的小說之一。我曾從這部書中借用過一隻船。

  在這部書中有一種對船的描寫,而這只船和馬格達萊納河裡的船一模一樣。

  這是大主教的船,我曾把它用在《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這部書裡。我曾對他說,『我偷了你一隻船』。格林也曾讀過這部小說,但他沒有發覺。「加西亞·馬爾克斯還說:「從技術觀點來看,我的小說《惡時辰》的結構幾乎是對格林著作的模仿。格林的書,我比較喜歡的是《權力與光榮》、《一起結束的事件》、《陰謀的背後》……說真的,我喜歡他所有的書,但我最喜歡的是《人的要素》,它是本很接近於完美無缺的小說。」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過,如果有人要我對全部世界文學加以選擇,我會選中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我認為《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歷史上所有已經完成的長篇小說中最偉大的作品。就閱讀所及,我實際上喜歡所有的俄國長篇小說作家。我認為,對世界上任何一位作家來說,俄羅斯長篇小說作家是優中之優。

  在談到文學巨匠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時,人們絕不會忘記被加西亞。

  馬爾克斯稱之為文學大師之一的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歐內斯特。海明威。

  儘管加西亞·馬爾克斯僅僅在巴黎流亡時遠遠望見過海明威,卻給他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他後來說過:我生活中仿佛發生過某件事,而且這件事總是縈繞我的一生。

  這裡,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指1957年春天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當海明威偕同妻子漫步在巴黎聖米歇爾大街時,他在街對面一下子認出了他,於是,加西亞。

  馬爾克斯懷著欽慕的心情,把兩手握成杯形,站在人行道上大聲喊道:「藝——術——大——師!」海明威明白是在喊他,便轉過身來,舉起手,用西班牙語高聲叫道:「再見了,朋友!」

  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見到海明威的惟一時刻,但卻讀了他發表的每一部作品,而且不是當作一般讀物來讀,是當作獨樹一幟的文學作品仔細研讀。加西亞。

  馬爾克斯曾這樣說:「海明威是一位與他的寫作技巧最為密切相關的作家。

  像勤勞的孜孜不倦的蜜蜂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世界文學的百花園裡,汲取了無限豐富的養分,以最大的決心與毅力辛苦耕耘,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創作出更新更美的著作。他站在巨人的肩上,創造出了無與倫比的小說世界。

  然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如何醞釀、構思和創作小說的呢?尤其是他那部宏篇巨制的《百年孤獨》,世人不知他費了多少心血。

  加西亞·馬爾克斯毫不隱諱地說,要效法前賢,以前人的知識來豐富自己。

  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引下,他從青少年,也許從幼年時,就以博大的胸懷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向古今文學大師學習,取其作品之精華,才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典範!

  他身體瘦弱,褐色的臉龐,黑黑的卷髮,留著一綹小鬍子,見人怯生生的,沉默寡言,手裡經常拿著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又不時地在上面記著點東西。這個筆記本又名「筆記簿」,是他的一筆頗豐的財富,因此也不免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位年輕人就是青年時期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時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正在哥倫比亞海港城市巴蘭基利亞一家報社工作。

  他一邊孜孜不倦地為報紙撰稿,一邊正在寫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是《家》,他的好友稱之為「筆記簿」。它足有一千多頁。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生活的積累、知識的寶庫、創作的源泉。所以他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一時一刻也不離開它。

  別看當時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僅僅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卻具有非凡的創作能力。當時,他白天忙於采寫新聞,編排稿件,努力辦報,晚上又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創作。他寫呀寫,不停地寫他的《家》。

  他的親密朋友,當時和他一道在巴蘭基利亞辦報的赫爾曼,後來這樣說:我認為那是《百年孤獨》的雛形。在那個時候,他還寫不出像《百年孤獨》那樣的一部巨著。馬爾克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這一點。

  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影響和寫作》一文中所說的那樣,「十七歲的我曾經想寫,但是幸好我很快就發覺,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所講的東西。」「我還需要一種富有說服力的語調。由於這種語調本身的魅力,不那麼真實的事物會變得逼真,並且不破壞故事的統一。語言也是一個大難題,因為真實的事物並非僅僅由於它是真實事物而像是真實的,還要憑藉表現它的形式。」①由此可見,加西亞·馬爾克斯要創作《百年孤獨》這部巨著還力不從心,他還要作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於是,他暫停下來,改寫別的。

  ①《我承認,我歷盡滄桑》第183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