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將軍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二


  麥克阿瑟繼續通知華盛頓如果不能給他增援20萬人,那就只有兩種方式可以結束朝鮮戰爭。聯合國部隊要麼被消滅要麼被迫撤退。1951年1月,中國軍隊攻陷漢城。聯合國部隊仍然在撤退,麥克阿瑟堅決的要求似乎越來越可信了。他自己似乎也不像平時那麼樂觀了。能經常見到他的幾個人發現他表現了異乎尋常的疲憊和沮喪。

  在這一緊急關頭,也許是洛上校把將軍情緒低落的消息告訴杜魯門的,杜魯門為了緩和他和麥克阿瑟的關係,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就美國為什麼要執行在朝的現行政策列出了10條很好的理由。總統在信的結尾部分還以個人名義表示了對將軍的感謝。他寫道:「全國人民感謝你在朝鮮那種艱苦的鬥爭中所作出的傑出指揮,以及你的部隊在最困難的環境中的出色表現。

  當麥克阿瑟還在揣摩著這封信時,J·勞頓·科林斯和霍伊特·範登堡正準備再去朝鮮。李奇微讓他們相信中國事實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不堪一擊了。2月,李奇微指揮第8集團軍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一個月後奪回漢城並把中國軍隊攆回三八線。麥克阿瑟曾斷定朝鮮戰場上或全軍覆沒或撤退的兩條出路一下子成了失敗主義的表現。自從仁川勝利以來籠罩在他身上的「軍事天才」的光環漸漸地失去了光輝。李奇微在沒有大部隊增援的情況下大敗中國軍隊,說明了除偶然因素以外,最瞭解朝鮮戰場形勢的將軍不是麥克阿瑟而是李奇微。

  麥克阿瑟極力聲稱,他對李奇微向第8集團軍灌輸的進攻精神充滿信心,並在他的回憶錄裡不加掩飾地講:「我命令他再次向北挺進。」李奇微在麥克阿瑟去世後不久讀到這句話,既氣憤又困惑。他在麥克阿瑟的《回憶錄》中這段文字旁的空白處寫道:「從來沒有下達過這樣的命令。

  正當中國軍隊慘遭重創時,杜魯門和艾奇遜認為通過協商結束戰爭的時機成熟了。麥克阿瑟得到通知:總統計劃發佈通告,召集有關方面進行討論。麥克阿瑟在決定阻止總統的這一倡議之前對未來前景考慮了數日。美國還沒有贏得勝利。杜魯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基本上維持雙方戰前(北朝鮮進攻前)所占地盤的條件下結束這場戰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毀滅,以及所有犧牲將士的生命沒有達到任何目的。麥克阿瑟向中國發出了一份長長的電文,要求中國要麼承認失敗,要麼準備冒險,「聯合國部隊可能會忍無可忍,不再繼續把戰爭限制在朝鮮地區,而是要把我們的軍事行動向(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地擴展,(這)將註定紅色中國面臨著軍事崩潰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是:馬上撤退,否則我們就消滅你。不用說,他又沒有事先與參謀長聯席會議商量過這件事。

  杜魯門再次被激怒了。麥克阿瑟一下子就將他尋求和談的可能性化為泡影。麥克阿瑟詭辯說,他不過是例行公事地發佈了一條新聞稿而已。他的行動十分露骨地對抗總統的和談倡議,可他說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是很難令人相信的。實際上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了一點,朝鮮戰爭已經讓他受夠了。如果不能戰鬥到最後勝利,那還不如現在就退出,成為一個烈士,一個戰鬥者的終結就是成為政治懦夫神壇上的祭品。與其將自己輝煌事業的最後幾年放在與共產黨人沒完沒了的談判上,可憐巴巴地企求他們同意休戰,還不如冒著被解職的風險並要求杜魯門改變戰略。

  對杜魯門來說,麥克阿瑟膽大妄為地向中國發出的通告是目無上級的表現。但是對公眾來說,麥克阿瑟對敵人的公開指責則是一種成功的表現,經歷了整整一冬的不斷失利和撤退之後,這一舉動給美軍一劑強心針。現在還不是解除這位將軍職務的最佳時機。總統還要等麥克阿瑟再犯一個錯誤,一個更明顯的嚴重錯誤。

  他沒有等很長時間。當麥克阿瑟思考如何答覆杜魯門總統要北朝鮮和中國進行停戰談判的建議時,他寫信給眾議院共和黨發言人約瑟夫·馬丁。信中批評了美國對外政策的歐洲中心主義,為此不惜以遠東為代價:「如果我們在亞洲這場與共產主義進行較量的戰爭中失敗,歐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如果我們勝利了,歐洲才最有可能避免戰爭而維護自由。」儘管朝鮮戰爭如何結束是他真正頭疼的事,他仍憤然高呼「什麼都代替不了勝利。」

  麥克阿瑟沒有要求馬丁將他的信保密。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當他寫信給國會成員時,那位國會成員通常是將此信公之於眾而不是自己保留,所以,當4月5回馬丁在國會當眾宣讀他的來信時他幾乎不可能感到吃驚。當晚,杜魯門將一腔怒火述諸於日記,「這已經讓人忍無可忍了。他的目空一切令人厭惡。」

  麥克阿瑟曾接受前共和黨期刊《自由人》和保守的英國報紙《每日電訊》的採訪,其間他公開批評他在作戰時受到的種種限制。更有甚者,他指責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戰略十分「荒唐可笑」,而這些限制和戰略最終都是由總統下達的。如果說這種行為不是由於一個人想讓自己被解除職務,那至少也不能說明他很想保住現在的職務。

  4月9日,當阿爾蒙德在返回朝鮮前來看望他時,麥克阿瑟憂鬱地說:「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你了,所以,別了,內德。」

  「我不懂您的意思,」阿爾蒙德困惑地說,「在過去的6個月或者8個月中,您經常來看我的呀。」

  「不是指這個,」麥克阿瑟回答道,「我捲入了政治,可能總統要免我的職了。」

  過了不到24小時,杜魯門簽署了一項命令:免去麥克阿瑟所有的司令職務。消息很快洩露出來,佈雷德利在4月10日深夜匆忙去見杜魯門。他告訴總統如果麥克阿瑟在命令下達到他那裡之前聽說這件事,他可能會立刻辭職。杜魯門勃然大怒:「我不會讓那個狗娘養的向我辭職,我要免他的職!」淩晨1點,白宮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總統的決定:立即免除麥克阿瑟的職務。

  錫德·赫夫從廣播中聽到麥克阿瑟被免職的消息並告訴了瓊。她隨後通知了麥克阿瑟。4月12日,當麥克阿瑟一家正在吃午飯時,一個專送急件的陸軍通信兵帶著一個裝有杜魯門的命令的郵包到了他的家,官方確認書到了。泣不成聲的赫夫回到餐桌前,手裡拿著一個棕色的信封,上面寫著「麥克阿瑟親啟」。麥克阿瑟打開信封讀道:「出於總統和美國三軍總司令的職責,我非常遺憾地解除你盟軍最高司令、聯合國軍指揮部總司令、美軍遠東總司令、遠東美國陸軍司令的職務。」

  「請立刻將你的指揮權交給馬修·B·李奇微接管。如你選擇前往某一地點,茲授權你下達有關命令,以完成所需的旅行。哈裡·S·杜魯門」。

  麥克阿瑟轉向他的妻子,他那張一向表情豐富的臉上沒有流露出任何感情。沒必要再讀下去了,此時也無法理清思路。麥克阿瑟那種奇怪的平靜就像一塊鋼鐵,當一個人身心俱疲的時候,他最可能有的表情就是面無表情。「瓊,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第三十二章 驪歌切切

  麥克阿瑟一家3口都有暈飛機的毛病。他們計劃坐船回美國,一起享受一下漫長而悠閒的旅途生活。將軍要適應一個新世界,一個比現在就要離開的他自己的王國要小得多的世界。赫伯特·胡佛認為乘船慢慢返回是個嚴重錯誤,敦促麥克阿瑟立即乘飛機回美國。因為任何一點延誤都可能讓白宮有機會在麥克阿瑟踏上美國大陸以前,就讓公眾把矛頭指向他。而目前,公眾的情緒是敵視杜魯門而傾向于麥克阿瑟的,但是每個政治家都知道,公眾輿論可以在一個星期以內就來個180度的大轉彎。麥克阿瑟接受了胡佛的建議,和家人立刻飛回美國。

  胡佛無疑是慮及麥克阿瑟的政治前途,但是誰又能說凱旋而歸會導致什麼結果呢?由於整個國家深深地捲入了一場不得人心的戰爭,在1952年,人們可能會樂意讓一個將軍進入白宮。

  麥克阿瑟當時和後來都沒有抱怨自己被免職的事。杜魯門擁有免除他職務的至高權力,他對此並無異議。令人憤怒的是杜魯門的做法大卑鄙,他讓幾百萬人(即使沒有上千萬人的話)比他本人更先知道這件事。他鬱悶地對他的政治顧問威廉·西博爾德說:「這是52年戎馬生涯後受到的公開侮辱。」幾年以後,他寫道:「從來沒有哪個辦公室的勤雜員、女清潔工或其它任何一類僕役曾經被如此絕情地解雇過,全然不顧及起碼的禮貌。」事實的確如此。

  麥克阿瑟被免職的消息讓幾百萬日本人民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悲慟之情如喪妣。日本很多地方陷入了一種近乎哀悼的狀態之中。4月12日,當麥克阿瑟離開大使館回國時,大約25萬日本佇立在通往機場的公路兩旁,許多人黯然會首,臉上淚水縱橫。19響禮炮為麥克阿瑟送行,李奇微獻上了清真意切的頌詞,軍樂隊奏起了《昔日無悔》。麥克阿瑟深受感動,與熱淚盈眶的總部參謀人員和他們的家屬依依話別。麥克阿瑟的飛機「盟軍最高司令」號已經改名為「巴丹」號,機頭粉刷一新。麥克阿瑟即將返回他的祖國,不是作為現任的日本總督,也不是作為朝鮮戰場的總司令。不,他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無不勝的英雄,一個為了挽回美國和他自己的榮譽,為了讓巴丹失而復得的人回到祖國的。

  國會兩院都邀請麥克阿瑟夫發表演說。在前往夏威夷12個小時的飛行途中,麥克阿瑟還在修改他的演說稿。當銀色的「巴丹」號飛機在夏威夷著陸時,小亞瑟終於在13歲時首次踏上美國的領土。第二天麥克阿瑟向缽狀山敬獻了花環,這個蒼茫的火山口是太平洋上的國家陵園,這裡埋葬著13000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陣亡將士。「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生得高貴,」他歎道,「但我知道他們死得光榮。」這句話是1941年12月曾經講過的,當時這個榮譽授予科林·凱利上尉,他是B—17轟炸機飛行員,他因在日本人首次于呂宋登陸時擊沉日本戰艦而立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