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將軍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一


  這就是在朝鮮戰爭中指揮關係的問題了:誰來作出戰略決策?無疑,參聯會不希望從一萬英里之外對戰爭進行微觀指揮。美國的傳統是允許戰場指揮官在解釋其命令時有一定的餘地。另一方面,在不許美軍接近中蘇邊界的命令中也沒有一丁點模棱兩可或含糊其辭的地方。沒有任何文件規定允許麥克阿瑟在沒有事先征得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作出變動。

  只讓南朝鮮軍隊向中蘇邊界挺進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美國不想引發中蘇介入,也不會給他們任何藉口介入朝鮮戰爭。杜魯門也要考慮如果這場戰爭需要國際援助,將會引起盟國憂慮。特別是英國就曾反對越過三八線,因為他們怕中國趁機奪回香港。麥克阿瑟的行動之所以不能被認為是正當的,是因為它不是修正了美國的戰略——它是軍事戰略,但更是政治戰略——而是改變了美國的戰略。他把一個避免戰爭擴大的戰略變成了公然招致擴大戰爭的冒險行動。

  麥克阿瑟在這件事上一意孤行,先斬後奏,甚至連向上級通報他的想法的禮貌都沒有。他無權改變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戰略,而這一事實是任何詭辯都改變不了的。現在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因為麥克阿瑟老了,他的判斷力正隨著他的健康狀況日益下降。就像很多步入老年的人一樣,他對問題的反應越來越感情用事,而且處於壓力之下時越來越不能清晰地思考了。儘管如此,杜魯門、馬歇爾和參聯會還是對麥克阿瑟聽之任之。因此他們對於隨之而來的災難像麥克阿瑟一樣是有責任的,理應受到譴責。

  在這個時候,中國已經向北朝鮮滲入了近10萬人。他們晝伏夜行,沒有被人發現。這些由老兵組成的部隊掌握了戰略主動,插入了第8集團軍和第10軍之間的巨大間隙地帶。10月25日,他們發起進攻,集中力量打擊並殲滅了南朝鮮最前出的幾個團。儘管如此,麥克阿瑟仍然拒絕承認中國人已經大規模進入北朝鮮。永遠忠心耿耿擔的確很靠不住的查爾斯·威洛比支持麥克阿瑟的說法,他堅持認為中國軍只有6000人隊渡過了鴨綠江。

  麥克阿瑟對中國介入的反應是命令遠東空軍針對北朝鮮的交通運輸線,包括跨越鴨綠江的橋樑進行為期兩周的空中閃擊戰。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刻命令他不要轟炸鴨綠江上的任何橋樑。當這條電文在電話會議的屏幕上閃爍時,麥克阿瑟勃然大怒。他暴怒地沖回他的辦公室擬了一份電報,要求立刻解除自己的指揮職務。他的代理參謀長多伊爾·希基少將請求他不要發出。他對麥克阿瑟說,如果你現在辭職,那麼一旦前線部隊遭到攻擊就會士氣大減。

  安克阿瑟把這封他可能從未打算發出的辭職電報撕掉了——他草擬這份電報並和希基談論此事是施加壓力的一種形式——然後,他近乎歇斯底里地口述了一封致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文。他詛咒中國的介入「極端無禮,無法無天」,批評參聯會「強加的種種限制對他身體上和心理上造成的極其惡劣的影響。」他要求轉告杜魯門他的下述的意見:「依我之見,你的命令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災難,」並要求杜魯門「立刻重新考慮你的決定。」

  杜魯門不情願地同意遠東空軍炸毀橋樑,但是堅持空襲必須限制在北朝鮮一側,不得攻擊中國一側。這真是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命令。他可能在政治上有些意義,但在軍事上純屬無稽之談。用B-29轟炸機不可能只炸掉橋樑的一端,當時它們還缺乏執行這種任務的精度。

  但中共軍隊突然停止交戰。他們突然消失了。好像是中國共產黨感到他們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他們不能容忍美軍在自己的邊境存在。很難說這不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姿態。畢竟,美國也決不會允許中國人在加拿大或墨西哥邊界部署軍隊。中國停止交戰是要給美國的決策者一個機會來吸取這個明顯的教訓。但是麥克阿瑟卻對此置若罔聞。無論是杜魯門、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都不吸取這個教訓。麥克阿瑟經過周天整頓其後勤系統之後,再次向鴨綠江邊挺進,而華盛頓方面沒有任何人制止他。

  11月24日,他飛往朝鮮觀察前線的狀況。當第24師師長約翰·丘奇少將報告說他對自己的部隊打到鴨綠江充滿信心時,麥克阿瑟高興地答道:「好啊,如果你們足夠迅速,可能有的人都能趕上回家過聖誕節了。」站在旁邊的幾位記者只聽到那句關於部隊回家過聖誕節的話,就匆匆發回快訊,斷言麥克阿瑟鄭重宣佈現在在朝鮮的部隊將於聖誕節前回家。他們還添技加葉地編造了許多細節,併發明瞭一些「引自」麥克阿瑟的話來自圓其說。當「聖誕節回家」的話傳出來時,麥克阿瑟試圖糾正這一說法。但沒有成功。這個故事幾乎出現在關於朝鮮戰爭的每一種歷史記載中。

  在11月25日返回東京以前,這位盟軍最高司令讓他的飛行員駕機帶著自己在5000英尺的高度沿鴨綠江飛行。麥克阿瑟俯視著鴨綠江兩岸的一派蕭瑟荒涼的景象:光禿禿的山巒和陡峭的山脊在令人眩目的白雪和閃閃發光的冰淩的映襯下更顯得蒼勁而雄渾。這裡荒蕪冷清,一點也看不出在最近幾個星期有大批中國軍隊越過鴨綠江的跡象。他滿懷信心地飛回東京,相信自己已把握住了大局。

  當夜,中國軍隊捲土重來,這次進攻規模很大。現在他們已有30多萬人進入北朝鮮了。鴨綠江已經完全封凍,所以不論橋樑被炸毀與否都無關大局。他們將不斷增援和充實兵力。中國軍隊一進入陣地,就伏擊了第8集團軍和第10軍的先頭部隊。到了11月底,聯合國部隊全面撤退。

  麥克阿瑟發表了一份特別公報,否認他曾經發起過一次打到鴨綠江的攻勢。他只是為確定敵人的兵力和意圖作過一次全面偵察。這種欲蓋彌彰的辯解正反映出一個人害怕自己因為一次魯莽的行動而成為歷史的審判台前的一個傻瓜,一個不顧中國的威脅並引發中國發動大舉進攻的傻瓜,一個讓美國蒙受恥辱的傻瓜。這份公報中唯一的一句實話就是:「我們正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戰爭。

  一周以後,J·勞頓·科林斯飛往朝鮮視察前線,他看到沃克有信心再打回他一度佔領的漢城一仁川地區,但是在東京,科林斯卻發現優多於喜。麥克阿瑟仍然處於動搖和失敗的情緒中,他告訴科林斯,除非在不遠的將來給他增派2萬部隊,否則「聯合國軍司令部就得撤出朝鮮了」。麥克阿瑟正在考慮一直後撤到釜山。

  在以後的幾個星期裡,沃克和阿爾蒙德奉命向南邊打邊撤。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死傷數千人,還有幾百人死於嚴寒和肺炎。山區的冬季可能是地面部隊所經受的最嚴峻的考驗了,而在那年冬天,北朝鮮的情況又要比大多數在那裡戰鬥過的人所能想像的還要糟糕。然而不論天氣多麼惡劣,山路多麼崎嶇,中國還是不斷進攻。聯合國軍隊的火力優勢使中國軍隊蒙受了數千人的傷亡,遠東空軍掌握了制空權,然而空中力量和炮火優勢面對英勇頑強的敵人,並沒有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第8集團軍撤回到三八線,但中國人還在前進。它們似乎在把聯合國部隊趕出北朝鮮後,還要「解放」南朝鮮。12月13日,當中國軍隊接近漢城時,沃克的吉普車與南朝鮮一輛武器運輸車相撞,沃克身亡。

  早在戰爭初期,麥克阿瑟就曾試圖解除沃克的職務,讓別人來指揮第8集團軍。他心裡的人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馬修·李奇微中將,他有著過人的智慧,令敵人喪膽的勇氣,以及好鬥的天性。麥克阿瑟在20年代初就結識了李奇微並非常喜歡他,當時他派年青的李奇微上尉負責西點軍校體育系的事務。沃克的死給了他一個他正需要的機會去要李奇微,他如願以償了。李奇微在聖誕之夜到達東京羽田機場,準備接管潰不成軍的第8集團軍。麥克阿瑟給他的指示簡潔明瞭:「第8集團軍是你的了,馬特(馬修的昵稱——譯者注),照你想的最好方案去做。」

  中國參加朝鮮戰爭時恰好是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蒙羞的時候。杜魯門白白去了威克島,白白忍受了麥克阿瑟的無禮。中國軍隊的參戰也大大嘲弄了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議上和會議後說的那句「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了」的信心十足的話。杜魯門陷入失望時,把威克島會談中種種令他氣憤的往事在日記中傾訴;「麥克阿瑟將軍站在機場上,襯衣的紐扣松著,帶了一項油膩膩的肯定是用了20年的帽子……將軍讓總統相信朝鮮戰爭已經勝利了,日本準備簽署和平條約,而中國共產黨不會發起進攻……」

  麥克阿瑟在遭到中國軍隊進攻時於11月底接受了一次《美國新潮與世界報道》的採訪。他告訴兩位記者,他與中國作戰出現的問題應歸咎於華盛頓方面對他的限制。總結起來就是「他們設置了無數障礙,這在軍史中是沒有先例的。」杜魯門被觸怒了,政府旋即對軍事指揮官和高級公務員頒佈了限制言論的一攬子命令。從現在開始,他們必須在向公眾發表聲明以前向其所在部門澄清所有的聲明內容。儘管看起來像是針對幾千人的一種限制,但實際上矛頭卻指向一個人。麥克阿瑟對此的反應是寫了一份新聞發佈搞批評五角大樓、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提供了關於中國意圖方面的錯誤情報。他一本正經地把這份稿子交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參聯會在這場小小的鬧劇裡扮演著他們自己的角色,他們嚴肅地告訴他,他的聲明不符合政府涉及情報內容的新聞報道範圍的有關政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