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將軍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第二十三章 一展宏圖

  戰時美國防軍最大的弱點就是士兵們思鄉心切。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士氣日益低落。在麥克阿瑟的士兵們看來,棺材、失明或殘廢就是回家的推一車票,這似乎成了不言而喻的事實。除了像艾克爾伯格的這樣的將軍們能回國休息以外,剩下的就只有陣亡或永久性殘廢的人才能離開戰場。

  1943年秋,埃莉諾·羅斯福視察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醫院。在她的想像中,這裡一定同別的戰區一樣,按規定已將重傷員護送回國了。陪同她一起參觀這些醫院的艾克爾伯格不忍對她說出真相,要說就太令人痛心了。所以當埃莉諾試圖讓那些面色蒼白的士兵們振作精神、從巨大的傷痛中恢復過來,竭力以慈母般的話語安慰說他們不久就能踏上回家的歸途時,站在她身後的艾克爾伯格只能垂下頭盯著地面或望著窗外。因為埃莉諾見到的這些傷員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美國,無論他們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1943年底,除軍部突然發現情況不妙,那就是18到26歲的健康男子資源已幾近枯竭,而麥克阿瑟面臨的兵源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了。就在幾星期以前,華盛頓推行了一項人員輪換政策,以激勵士氣。該政策規定,戰區司令宮每個月可以安排1o/o的作戰部隊人員回家探親。這個消息讓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士氣驟然高漲。但後來,1944年1月6日,馬歇爾卻直言不諱地通知麥克阿瑟;「目前兵源狀況形勢嚴峻,按計劃現在缺少數10萬人。鑒於一些還能繼續有效服役的士兵面臨著退伍的趨勢,這一形勢將日趨緊迫……美國防軍必須維持現有人員……望你對此事予以即對、深切。持續的關注。」

  於是,麥克阿瑟起草了一封致各部隊的親筆信。幾百份拷貝從總司令部的油印機裡飛了出來,麥克阿瑟親自在每一份上簽了名、這些文件被下發到戰場上的各個單位,並指示務必在特定日上午11點將這些文件張貼在連隊的公告牌上。那天中午士兵們回來吃午飯時,聚集在了公告牌周圍。

  「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士兵們——由於你的出色的作
  戰素質,我們已經戰勝了我們的敵人,取得了重大勝利。
  身為軍人,我知道你們能夠理解,我們必須在敵人的力
  量重新集結起來之前擴大戰果、再接再厲繼續給敵人以
  無情的打擊。因此,為了保持足夠的人員繼續鞏固我們
  來之不易的勝利,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將來的痛苦,
  茲下令暫停執行人員輪換制度直至下達新的通知。」

  戰士們盯著麥克阿瑟那獨特的簽名。目瞪口呆。這的確就是他個人與戰士們的一種溝通方式。

  這麼做雖然能令他們的失望緩解一些,但失望情緒仍然相當嚴重。麥克阿瑟在美國享有極高的威望,但在他的部隊卻並非如此。各部隊官兵們尊重他的將才,布納戰役之後,要不是由於他指揮得力,很多人都可能會失去生命,是他挽救了他們。然而崇拜這個人的才能永遠不可能轉變為敬愛這個人。麥克阿瑟對普通士兵的冰冷態度,就等於放棄了他那贏得軍心的天賦。據說當麥克阿瑟的面孔出現在澳大利亞的電影屏幕上時,美軍士兵都會喝倒彩。

  為了讓軍隊保持旺盛的士氣,1944年2月,麥克阿瑟決定在莫爾茲比港設立一個陸軍電臺,並在電臺開播那天直接向他們發表演說。他對士兵們說:新幾內亞島上有限的娛樂設施讓他憂慮,「歷史上任何戰役的艱難性都無法與這裡相比……沒有人比我更瞭解輕鬆和娛樂的必要性了……讓你們瞭解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情,讓你們偶爾還能聽到美妙的音樂和笑聲,感受一下將我們和家鄉聯繫起來的那些相似的東西。這就是我希望這個電臺能為你們做的。」

  麥克阿瑟還儘量從其它方面照顧他的部隊。美澳兩軍同級軍官在工資收入上的懸殊一直是同盟國間產生內部磨擦的根源。澳大利亞政府暗示,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讓美國的海外駐軍只領取部分工資。麥克阿瑟卻堅持認為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澳大利亞政府提高本國軍隊的待遇。

  鼓舞士氣、保持鬥志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創辦士兵的報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星條旗報》就是例證。《星條旗報》的巨大成功甚至引起了歐洲戰區許多軍官的強烈反感,巴頓巴不得看到它辦不下去。《星條旗報》上的文章都出自士兵之手,他們為自己,特別是為那些戰場上的戰士而寫,這份報紙為那些精神生活處於重重壓力之下的人提供了難以估價的釋放機會。艾森豪威爾和馬克·克拉克等開明的指揮官認識到了這一點,頂著高層對該報的種種指責極力保護這份報紙。在中緬印戰區,史迪威將軍批准創辦了一份與之類似的報紙——《中緬印戰區綜述》,他本人及手下的參謀不干預辦報。他對《綜述》的編輯說:「如果你能夠對事實負責,你就儘管印刷這份《綜述》。」他說到做到。

  麥克阿瑟過於敏感,他決不允許自己軍隊發行的報紙中有任何言論自由。因為那些對軍隊士氣有益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喪失鬥志。一群想創辦事業的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利用莫爾茲比港一家新聞發行機構出版一份名為《幾內亞黃金報》的報紙。這份報紙被廣泛分發給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士兵,但它也就是一張無害的廢紙,報上的內容幾乎都是電臺的報道和麥克阿瑟的公報。

  即使沒有士兵的報紙,麥克阿瑟也能知道士兵們對他的看法。他的反諜報主管埃利奧特·索普準將每月都要提供一份士兵思想和言論的《摘要》。這些摘要采自多種渠道;有民意調查,有例行的信件審查,甚至還有枕邊風。索普手下的一名軍官確信美國軍官為了取悅于跟他們上床的澳大利亞女人竟然洩漏機密。於是他便在了兩個年輕性感的女郎,讓她們把美國男友們的言談話語彙編成一份份報告。

  索普提供的《摘要》的內容包括以下方面:部隊伙食,美軍對澳大利亞人的看法,軍官對戰區內運作方式的看法,士兵對軍官能力的看法以及部隊官兵對麥克阿瑟的看法。《摘要》如實反應,不做任何修改。一份典型的《摘要》中可能會引述這樣的話「他是一個有權有勢的老雜種·……油嘴滑去的大傻瓜……那頭自以為是的驢。」

  麥克阿瑟看到這些評論時通常不加評論,但有一次他勃然大怒地對索普說:「我不在乎人們怎麼議論。我心裡明白,自己做得對。」

  實際上,他當然非常在意。麥克阿瑟是個極其敏感的人,絲毫的怠慢都可能會給他造成傷害。他對自己在士兵們中間不受歡迎感到十分悲傷。「我知道士兵們不喜歡我,」有一天他愁眉苦臉地對薩瑟蘭說,「並不是一直都這樣。在法國時,我是一個能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的軍官。現在我老了,我的腿就像牙籤一樣。我再也不能作戰了。但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霍蘭迪亞登陸後,艾克爾伯格花了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拿下了聖塔尼湖的3個機場。主要由現役部隊構成的1.1萬名日本守軍躲進深山密林裡。在搜索日軍的過程中,美日雙方展開了一些激烈的交戰,美軍總共擊斃日軍3000人。其餘8000名日軍大多死於饑餓和疾病。艾克爾伯格的部隊有150人陣亡,1100人受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