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法家主張以封建官僚國家來代替封建體制,倡導集權主義,專制殘酷近於法西斯。當秦朝推行法家思想以治國,僅僅兩代便被漢朝所代替後,法家宣告失敗。 墨家是崇尚俠義的軍事和平主義者。其學說的中心是兼愛和非攻。他們宣揚和平,但以軍事武裝自己,隨時準備扶弱鋤強。而他們的築城及防禦技術實踐,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中國科學的基本觀念」一章中,李約瑟提出並論述了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以及《易經》的哲學思想。陰代表黑暗、軟弱、女性、夜晚等等,陽代表光明、強壯、男性、白天等等。陰和陽是「實在的」既獨立而又相克相成的兩個方面。 由它們之間的完美與和諧滋長出自然界的微妙理論。 「五行」說也是論及一種相生相剋的過程。「陰陽」、「五行」說2000年來對中國政治、社會、科技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中國科學思想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這章中,李約瑟還對《易經》中的基本概念及哲學思想作了解釋,指出《易經》對中國化學和數學等學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這卷中,李約瑟指出了中國古代傳統中的偽科學。 他指出龜蔔、蓍筮、《易經》爻卦的應用以及占星、擇日、算命、堪輿、相術、占夢及拆字等項占卜都為偽科學。李約瑟認為漢代的王充是中國「懷疑論」學說的代表人物。 在「佛教思想」一章中,李約瑟指出佛教主要是關於日月運行的哲學。佛家的「成」、「住」、「壞」、「定」,是一種關於宇宙循環「輪回說」。災難過後,海洋與陸地顛倒過來,世界處於混沌狀態,然後再度分化為正常的世界。關於動物「化身」與「轉世」的學說更出於佛家思想。李約瑟在肯定佛教思想對中國科學所作貢獻的同時,指出佛家思想因其對現實人生的逃避,而極大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這卷書中,李約瑟對宋代理學家朱熹思想的研究,在整個思想界產生了極大反響。 在闡述他的思想之前,先對當時的哲學背景作一番介紹。 二三十年代科技界流行兩種哲學思想:其中一派持傳統的「機械論」,他們認為宇宙中一切現象都可以用原子和機械學來解釋。另一派是流行的懷特海的「有機體哲學」。懷特海是從事形而上學的美國哲學家、數學家。20世紀初科學界一度出現停滯,用傳統的機械論和還原法使科學研究陷入困境。這時,懷特海提出一種「過程哲學」。他認為,世界是由機體組成,機體是活動的,活動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要把握這一切,就必須從整體上來研究機體的結構、個性和相互關係。哲學也應以機體為對象,研究其生成、變化和發展的機制。 在劍橋同樣有兩種流派。一派持機械論,其代表是由盧瑟福領導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另一派是由霍普金斯領導的生物化學室,他們主張新活力論。與懷特海一樣,認為生物不能單靠機械學解釋,有一種活力使生物能夠決定或控制自己的行動。 李約瑟自己是劍橋大學霍普金斯的追隨者,他在SCC第2卷中分析指出有機論自然觀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的理學,同時也發展了他的有機論哲學。 首先他分析了宋代理學家朱熹的思想體系,朱熹以理(組織)和氣(物質——能)的概念,來解釋自然論的宇宙觀。他繼承了《周易》中的有機論哲學思想,又能把儒、道、釋思想融會貫通,建立了自然有機體的「普通模型」。而理學的最高深的觀念便是由無極而太極,無極本是太極。它裡面蘊含的哲學思想是: 整個宇宙是一種有機的統一體,而事實上也是單個的有機體。 在SCC第2卷中,李約瑟還對這種「有機論自然觀」作了如下闡釋。 1、它類似于現代科學所引發的整合的層面學說。 根本不是二元的,而是整體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哲學家已避免了「甲或非甲」的概念。比如中國的陰陽,宇宙間這兩種力量可以用波動模型來表示,陽達到頂點時,陰處於低谷,但這兩種力量也僅僅在一瞬間佔有優勢。之後,二者立即進行緩慢的轉化、交替。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2、他分析了這種理論與辯證唯物論的相似之處,亦與當代懷特海哲學相通。 3、他認為現代歐洲科學思想的發展,得力於中國的「有機自然論」。歐洲學者一旦推翻機械唯物論,建立有機論,科學界就出現一個飛躍,進入了達爾文、菲理沙爾、巴斯德、斯柏曼、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的時代。而西方有機論哲學的建立,李約瑟由懷特海追溯到恩格斯、黑格爾,由恩格斯、黑格爾追溯到萊布尼茲,從萊布尼茲則追溯到了中國的朱熹。即現代歐洲自然科學的哲學基礎,歸根結底,是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 4、歐洲人的精神分裂,是由於許多世紀以來,思想觀念搖擺於神學的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之間不能達到平衡。而中國文化正由於其有機的統一性,所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李約瑟認為朱熹完成了儒、道、釋思想的融會貫通,堪稱中國思想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在世界範圍內,與西方的亞裡土多德、斯賓諾沙、萊布尼茲爭輝。 SCC第2卷出版之後,國際上出現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一個新的科學革命即將到來。 後來,李約瑟又發表演說強調:中國文化、中國傳統、中國社會的精神氣質等諸多方面,將對日後指引人類世界做出十分重要的貢獻。人類也只能按照東方——中國見解行事,才能對付科學與技術的潘多拉盒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