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一九


  我們不用說李約瑟雪中送炭給中國人民巨大的支持,不用說李約瑟在調查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及其謹嚴的成就,僅僅是他能夠頂風破浪參加調查,就表現出一位科學家的正義感和良知。

  通過這次調查,更加深了李約瑟的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科學、宗教、歷史、哲學和藝術創造是人類認識宇宙的五種經驗形式,如果誰對這個或那個方面缺乏見識,他就他一貫對有些著名科學家表示沒有時間去考慮社會和政治問題,認為要求他們以科學家的身份去向同胞們發言是毫無道理的做法,十分反感。

  戰爭中細菌武器的使用,廣島、長崎蘑菇雲的升起,充分證明科學並不獨立,它總是和社會政治生活密不可分。李約瑟認為,科學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因此他們對公眾負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是其他任何公民所擔負不了的。因此,希望他們在研究當代世界其他方面的問題的同時,也研究由於亞洲民族復興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如果他們認識到,為了要實現世界和平,必須將現代科學技術普及於全人類,希望他們直言不諱,並向他的同胞們說明這個問題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在調查細菌戰回國之後,李約瑟及其他正直的科學家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攻擊,他們被斥為「不忠於使用細菌武器的集團」。英國坎特伯雷教長約翰遜博士在中國看了「美國政府細菌戰罪行展覽會」之後,因回國揭露美國的細菌戰罪行,被政府報紙誹謗和污蔑,他被提議解除教長終身職務,甚至幾乎因「叛國罪」遭審訊。李約瑟也不例外,在劍橋倍受冷遇,他甚至被列入了美國國務院的黑名單。此後許多年,他去美國講學也困難重重,但李約瑟從未後悔過!即使成為「少數派」,他也堅持自己的主張:

  科學、宗教、歷史、哲學和藝術創造是人類認識宇宙的五種經驗形式,如果誰對這個或那個方面缺乏見識,他就不能算作一個完美的人。同樣,如果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能將這五者結合起來,那也是不完美的;尤其是科學的發展如果脫離社會倫理的制約,便會對人類帶來災難,科學必須與宗教、哲學、歷史與美學經驗共存!

  §十二、SCC治學方法

  SCC即「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是《中國科技史》的簡稱。SCC是李約瑟傾後半生全部心血計劃出版的7卷34冊、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文明發展史的巨著。

  在開始步入SCC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李約瑟博士如何挖掘中國古文明的寶藏,為什麼在他之前沒有類似的著作產生?我們學習的目的,並不僅僅在於知道1+1=2,力是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以至於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重要的是明白科學的思維方法,即如何對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後又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才最重要的。那麼,李約瑟打開中國科技史這扇大門的金鑰匙何在?他又具有哪些科學家們必備的成功的素質呢?

  我想李約瑟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他的好奇心,他對所研究課題表現出來的濃厚的興趣,並且由興趣轉為鍥而不捨的毅力,處處留心、不恥下問的性格。

  抗戰援華的4年,李約瑟幾乎走遍整個中國,在執行其科技援助中國的同時,拜訪、請教了許許多多專家學者,只他在SCC序言中提到予以感謝的就有:

  中國史學家雷海宗和聞一多,牛津大學漢學家修中誠博士,物理學家錢臨照博士,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藥物學專家經利彬,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博士,財政專家冀朝鼎,史學家侯外廬,醫學家陳邦賢和朱恒璧,生物學家張孟聞,化學家張資拱,道教弟子郭本道、黃方剛,老關台觀主曾永壽,哲學家王星拱、馮友蘭,病理學家、解剖學家侯寶璋,經濟學家王亞南,社會學家吳大琨等等。在1952年李約瑟調查美國細菌戰在京逗留期間,他結識請教的有竺可楨博士、工程學家劉仙洲教授、建築學家梁思成、火藥和軍事技術史專家馮家升和王振鋒等等,共三四十人,而具體與他交往,討論的專家學者已不計其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