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科學曾給與這一代人們無限災禍或無限進步的媒介。當這一次戰爭勝利的時候,我們將避免了災禍,留下來的將是一種更大的工作,把知識持久地傾向和平及人類幸福等方面。在這種工作中,世界的科學家們,由一個單純目的所構成的連續結合在一起,超越一切種族和語言的界限,能夠參與領導的、激發的工作。 ——邱吉爾 李約瑟的認識深處有這樣一種觀念,用我們中國一句老話來講,就是「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只有一個。全世界人民必須共同生活在這個由於飛機和無線電的發明而日益縮小的世界內。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種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時期。假使人類能戰勝那種掌握著空前未有的強權而不負責任的人們所帶來的危機,那末,大同世界的觀念便能把一切國家和勞動人民團結成一個共同的、合作的社會。」 早在二戰期間。一些同盟國流亡政府的教育部長,便未雨綢繆,提前規劃戰後恢復教育、建立國際合作組織等問題。當時同盟國的流亡政府以及各國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都聚在倫敦。一經英格蘭及威爾士教育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巴特勒提議,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同盟國積極響應。1942年11月,盟國教育部長在倫敦的亞湯山德宮舉行首次會議,不過當時並未涉及建立永久性國際教育組織的問題。在第二屆會議上,提出這個問題。 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目標,李約瑟為國際科學合作事業呼籲。他發表文章指出,在將來幾世紀中,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的任務,便是指工業落後的國家實現工業化。但是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及其資源開發,只能由它們自己去做。國際社會能做的,便是建立一個具有國際規模的組織,這樣便可把西方現代的科學思想以及工業技術,傳播到不發達的東方,並且在東西方搭起科學交流的橋樑。在這種情況下,青年科學家應該行動起來,不僅要推行我們在戰時科學合作館的工作而且還要著手進一步的工作。 科學是超越國界的,各國政府將來只能承認科學家的重要並積極支持科學合作事業。 以前,科學家們從事獨立的研究。以個人的身份或是以大學和各協會中團體的名義,跨越國界進行交流,或者僅僅憑藉郵寄表完成科技合作。現在這種時代已成為歷史。 為使科技交流與合作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建立某種科學合作組織,對於這個組織,李約瑟提出5點建議。 1、一個國際合作組織,應當由聯合國在戰後建立起來,置於任何最高國際機構的保障之下,和國際勞工局、國際糧食及農業(永久)委員會,以及其他類似團體相平行。 2、國際科學合作事業的功能是:(a)促進全面科學合作;(b)收集並發佈科學情報;(c)擴大研究協作計劃;(d)便利科學家作越過國境的移動;(e)必要時準備向政府及個別國家外交人員建議有關科學事項;(f)準備對其他國際機構作科學方面的援助。 3、國際科學合作事業所需的經費,比較其他方面所需的自然要少些,可以由聯合國各會員國政府在大家同意的所得稅基礎上籌劃。 4、國際科學合作事業應當在所有各國或區域內有永久性的代表團,具有外交官或「國聯委員」的地位,並且保證能從政府方面獲得通訊及運輸的便利。 5、國際科學合作事業應當有永久性的總部,設立的中心地點容後決定,但是除掉中央及外圍永久性的秘書處外,它的全部官員中應有比例相當大的一切國籍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服務是暫時性,那就是說他們是由政府、研究院,也可能由工業研究室借用;為的是保證這個組織永遠保有真正研究的氣氛和瞭解。 有了這樣一個規劃之後,李約瑟便積極行動起來。 他到澳洲、印度、美國和歐洲,將這個藍圖分送給同盟國的許多外交家、政治家和科學家。同時,他還與美、英、蘇的重要人物建立私人友誼。李約瑟的努力對當時創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1945年4月25日召開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上,終於通過了法國代表的建議,即「各國政府應在近幾個月召開大會,擬訂有關文化合作的國際組織的組織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