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九、科學前哨 在歐洲人看來,中國一直是:一幅泛著冷光的畫——一大批農民,飄零的藝人和隱士,少數城市士大夫、官僚和商人。 李約瑟在中國工作4年之後,他在廣播上、演講中,他著書撰文指出:不,中國不是這樣。 李約瑟在這4年中,幾乎踏遍了這個神秘國度的每一寸土地。他的汽車穿過肥沃的原野、廣袤的沙漠。 他看過千佛洞美麗的石窟,目睹了西安碑林的蒼涼悲壯。他難以忘記,東奔西走,歷盡艱辛之後,他進入的荒廢的道院、廟宇,看到傳統建築,也有時看到了道人!他難以忘記,蟲蛇百足,大老鼠們騷擾下,他荒廟中難眠的夜晚。成都舊書肆令人眼花繚亂的珍貴藏書,廣東市集上的油炸餅也讓他回味無窮。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中國社會在崩潰中等待黎明到來時的苦難。他也看到侵略者的壓迫下,在貧困、苦難面前,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的堅韌和勇氣,他們的勤勉、果斷,他們的信心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李約瑟執行科技援華任務。他沒有嫌棄我們的貧困、簡陋,他沒有嫌棄我們的一無所有和落後,他只注意了我們的將來。1944年12月,他在倫敦電臺上發表演講指出:在抗戰期間的艱苦條件下,中國人民因陋就簡,表現出驚人的智慧。 人們可以看到在一所煤的碳化工廠中,舊汽油桶建成了所有的管道、洗氣塔和金屬部分;人們也可以看到一個大學中,用兵工廠鑽鉛管所產生的刨屑來代替電爐絲;用天然雲母的薄片代替顯微鏡蓋片。所有的人都在勤勉工作,為使這國家實現工業化。戰後中國政府只要真正能用大量經濟力量支持研究,中國在20年內很有可能成為科學的領導國家。14年的消耗戰使中國受到了可怕的損傷和破壞,但是所有的人,農夫和工人,科學家和工程學家以及士兵們都表現了驚人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的勇氣! 1946年,魯桂珍陪同李約瑟離開重慶到上海、北平、南京等地參觀訪問,在北平城內買了許多珍貴的書籍。之後,李約瑟經過香港回國,魯桂珍則留在南京。 回到劍橋後,李約瑟夫婦在友人的要求下,編了一本《科學前哨》,主要是他倆在中國的活動記錄,形式有工作報告、日記、通訊、攝影,還有為英國《自然》雜誌寫的10篇文章。內容中兩篇「報告」帶有一些公事性質,其他的都是以私人著述形式寫出。 「專文」9篇敘述後方各區科工學術事功。「書簡」部分摘錄了李約瑟夫婦對英美友人的通訊,內容大多敘述在中國各地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和中國科學界人士交往的記錄。「詩歌」部分是李約瑟遊歷時乘興之作,中文的他自己譯成了英文。一篇長達17頁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歌劇,由他和廖鴻英從中文翻譯而成。 《科學前哨》的序言表達了李約瑟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對中國科技前景的樂觀態度,還有他對中國人民的由衷敬意。 他指出,科學前哨,並不是指李約瑟及其英籍同事在中國以前哨自居,而指的是在中國的全體人員,無論是英國人還是中國人,構成了中國西部的一座前哨。李約瑟及其同事會盡力援助中國人民,在這個歷史上最大的持久戰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李約瑟指出:「這本書如有任何永久性的價值,一定是因為它提供一類記錄(雖然不甚充分),顯示一個大民族的不屈不撓,從一農業半封建文化出發,精通近代科學及工程,雖受帝國主義侵略,仍盡力設法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不必要如何說明,人們就可以透過千瓦、昆蟲帶菌者、維他命忍受試驗、開口式爐、侏羅紀岩層等類無情的科學名詞,看到這一代人全體所具有的創造力、犧牲精神、堅韌、忠誠和希望。我們和他們同深引以為榮,今天的前哨就將成為明天的中心和司令部。」 李約瑟在中國的4年間,到達10個省份,行程約2、5萬里,視察296個科學技術機關,贈送6700餘本科學書給各大學及圖書館。薦送給英、美科學期刊論文100多種,80%以上被接受。李約瑟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所有與他交往過以及沒有交往過的科學家,所有炎黃子孫都會銘記心頭。 同情我們但不瞭解我們的人,是我們的朋友,特別在艱難歲月;瞭解我們但不同情我們的人,需要我們特別警惕。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既瞭解我們又同情我們的人,尤其是他們的同情是由瞭解而來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