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劍橋大學的霍普金斯主持的生物化學實驗室是最優秀的兩個實驗室之一。有句話在劍橋流傳了很久:

  「霍普金斯的鵝群全都變成了天鵝。」更有甚者,有人將霍普金斯與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貝爾納稱作劍橋的「思想發動機」。生物化學實驗室除了其活躍、民主性以外,還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它廣泛接納了來自波蘭、德國、加拿大、南非以及中國等各地學者;第二,便是吸收婦女參加研究工作。

  那時候李約瑟因為有一種從事科學研究的急迫感,性格較急躁,穿著被腐蝕了許多孔的白色工作服東奔西跑。當然,樸素是李約瑟的天性,同時也是霍普金斯實驗室的一貫作風。這裡還有一段小故事,說是李約瑟買了件新襯衣,他又不好意思穿新衣服,便在同事們散步卿天時,把它鋪在草地上以使其早些變舊。

  大凡偉大的科學家似乎與生俱來都有一種對奢華生活的排斥心理,譬如居里夫人,譬如愛因斯坦。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精力有限,他們無暇顧及;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智慧使他們穿過世俗的雲霧,而將人生目標定位于更崇高的科學事業中去。

  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李約瑟還是一名堅定的教徒。從1924年起,便做了劍橋良牧宣道會的一名雜務修士。李約瑟的天性中有一種吸取他人優點看到別人長處的特性,神父們各有所長,從他們身上,李約瑟學到了堅定樂觀等許多東西。同時,李約瑟在哲學、宗教方面思考了許多,造詣極深。他在1924年夏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獲得了文學士學位。正如他自己所講:「由此,我在大學裡試圖在科學與宗教之間搭橋不無成就,因為我從魯道夫·奧托和R柯林伍德著作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科學、宗教、歷史、哲學與藝術創造是我們人類認識宇宙的五種經驗形式,如果誰對這個或那個方面缺乏見識,他就不能算作一個完美的人。」

  李約瑟經過畢業前和做研究生的那整個一段時期,得到這樣一個信念:「人類生活少不了那五種經驗形式,這些經驗的各個範疇,無論用什麼語言或文字來闡述,沒有一個能夠達到絕對真理——所有的範疇都是相對的,彼此之間都有矛盾。可是,只要我們不執著於某一範疇,不要認為某一範疇是唯一可以解開宇宙之謎的鑰匙,那末我們就有責任儘量體驗所有的範疇,或許它們之間的矛盾只能用生活去全面體驗,才能解決。雖然我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其實那是十足的存在主義者的立場。它解釋了我在生物哲學方面所提倡的『新機械論者』的觀念:科學必須用某種方法去研究,但它不會給你任何尋得絕對真實的鑰匙。

  神學必須適應科學告訴我們的關於星系和宇宙的性質的解釋,而科學又決不能忽視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的洞察力。」

  1931年,李約瑟終於完成了歷時10年的胚胎發育期化學變化的研究,發表了3卷巨著《化學胚胎學》,探索了胚胎在發育過程中的化學變化。一經問世,這部巨著便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李約瑟也被譽為「胚胎生物化學」之父。英國皇家學會兼英國學術院院士、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物種起源》作者托馬斯赫胥黎之孫朱利安·赫胥黎撰文將這本書稱為經典名著。他認為《化學胚胎學》與《物種起源》、華萊士的《馬來群島》一樣,再過幾十年以至幾百年,依然能保持其科學的而不是歷史的價值。

  「大多數科學名著成為經典,有的是因為它們具有劃時代的作用,如林奈的《自然系統》;有的是因為它們打開了扇大門,如門德爾的那些論文;有的是鞏固了一種學說,如威爾遜的《細胞》。李約瑟博士的著作是屬￿最後一類。它闡明了他的先驅者在這新的領域所已經達到的學說的深度,確定了它的範圍,用這一部分鞏固另一部分,向全世界宣稱:生物學的這門分支科學將從此完全有權利在它自己的領域中名正言順地樹立起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