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四八


  最高法院的這一轉變大大削弱了羅斯福法案的必要性,這甚至是對總統論點的釜底抽薪。因為總統多次宣稱,在他和他的進步改革目標之間似乎橫亙著一道保守的柵欄——最高法院。他還向人民暗示,政府機構的三套馬車正在耕一塊極難耕作的土地,而其中一騎馬總是往另外一個方向用勁。在這項被人稱為"囊括法院計劃"引起的激烈辯論的月份裡,他甚至設想,索性讓新政立法全部被否決,這樣就可以把爭端擺到人民面前。然而現在,自己憋足了勁掄起的拳頭卻停在半空,不知該砸在哪裡。

  6月2日,78歲的保守派大法官威利斯·范·德萬特宣佈退休,這就給羅斯福的任命留下了一個空位並保證了最高法院中能夠有一個認可其政策的多數。這樣,羅斯福的司法改革法案似乎就沒有必要了,因為以後的改革法案已不再擔心受到否決。各方人士已經看出再沒有理由對司法機構加以變動。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0∶8票否決了總統的議案。羅斯福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拒絕擺佈,這次卻未能遂願。

  但是,新政立法得救了。德萬特退休後的2個月,羅斯福任命令南部保守派厭懼的雨果·布萊克來補缺。不久,薩瑟蘭、巴特勒、布蘭代斯宣佈退休,羅斯福又任命了斯坦利·裡德、費利克斯·弗蘭克福特、威廉·O·道格拉斯。由於羅斯福當總統的時間過長,其他一些法官或退休或亡故,這樣到1943年,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全部是由羅斯福任命的。人們稱新法院為"羅斯福法院"。新法院大大擴展了可由國家管制經濟的領域,而同時又保障哪怕是最煩人的少數群體的公民自由權。這似乎證實了羅斯福所說的他已"打贏這場戰爭"一語並非虛語,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羅斯福打輸了這場戰爭。對司法改革法案的長期爭論及其廣泛的波及面,破壞了民主黨的統一,卻大大加強了兩黨反新政聯盟。更為重要的是,新的最高法院可能樂於支持新法律,但分裂的國會將只通過不多的幾項供法官們審查。國會裡的保守派過去擔心選民不答應,不敢公開反對羅斯福和新政,現在卻能成功地利用選民害怕過去削弱法院的厭亂趨安心理,「求掩護他們不批准新政立法的活動",或者將羅斯福提交的改革法案閹割得面目全非。保守派的強大是"新政"勢頭漸弱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看,有關最高法院的鬥爭虎頭蛇尾地結束了。但在實際上,羅斯福囊括最高法院的計劃完全實現。羅斯福倔強地表明瞭自己的姿態,即拒絕保守力量的擺佈。鬥爭涉及到行政權與司法權之間的關係問題。鬥爭對日後美國總統權力的不斷擴大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一深遠影響還來源於另一條戰線的鬥爭成果。在1938年以前的幾年裡,羅斯福以其剛毅果敢的魅力、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和極富策略性的手段,幾乎支配了國會。這些手段主要有:精確地選擇有利的時機;持續不斷地施加壓力而又適可而止,"拉緊韁繩卻不使之崩斷";親自向國會提出國情咨文報告;讓行政部門草擬法案而又由個別議員提出;以自己的魅力親自說服立法領導人;巧妙地打出任免職位那張牌。當上述這些辦法都不足以使國會就範時,他還有兩件致勝法寶,即使用否決權或以將要行使否決權相威脅;以"爐邊談話"等方式直接向人民攤牌,以"訴諸全民公決"的形式迫使國會讓步。這些"高明的統治藝術"發揮出來的實際效果就是,國會通過了大量的載入立法史冊的提案。而在實踐中,他形成了一種由行政官員和國會議員組成的"萬能內閣"。領頭羊則是他自己。

  羅斯福乾淨徹底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或搜刮利用了憲法中正式規定給他的權力。美國憲法中關於總統權限和義務規定的微言大義,在羅斯福那裡得到了充分的和寬泛的闡釋。根據1939年重新組織法所授予的權力,羅斯福建立了總統行政辦公室,內設預算局和全國資源計劃委員會,並為處理緊急情況籌備了一個辦公室。這樣,羅斯福便可通過這些機構來高度調控各級行政職能。他還增加了白宮辦事人員,改組了文官任用制度,建立了行政部門內部獨立審計的制度。這顯然又增強了總統的權限。不過,聯邦中央集權色彩的日益濃厚,大部分是通過憲法修正程序及制訂新法以外的種種方式,往往是按照當時國內外急迫嚴峻的情勢需要而作出的相應調整——來實現的。威爾遜總統認為,憲法不只是一種類似遺囑、契約的僵死文件,更是一種適應生活變遷的工具,"調整方法不決定於起草憲法者原來的意圖,而決定於生活本身的迫切需要和新的情況。」羅斯福也像他的老上司威爾遜一樣讓公眾懂得,總統的權力就是總統所造成的權力。而這一點,在新法院那裡得到了一種基於寬泛的解釋之上的認可。羅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果斷地大權獨攬,也可作如是觀。

  面對國內各類反對派的攻擊,羅斯福坦率地聲明,自己既不打算成為一個獨裁者,同時也不具備一個成功的獨裁者應有的素質。在1938年4月14日的"爐邊談話"中,他向美國人民指出:

  「歷史證明:獨裁不產生于堅強有效的政府,而產生於軟弱無效的政府。如果人民通過民主方法建立一個堅強得足以保護他們免除恐懼和饑餓的政府,則平民主就是有效的……自由得以繼續存在的唯一確實的屏障就是一個堅強得足以保衛人民利益的政府,以及堅強而又充分瞭解情況足以對政府保持至高無上統治的人民。」

  除別有用心的政敵之外,美國人民對於民主政體或許會被獨裁所吞噬的憂懼之心是極其自然地產生的。因為整個30年代,自由或民主能否在現代世界存續下去已大成問題,歐陸的獨裁者們日益咄咄逼人地向民主制國家叫板挑戰。在太平洋地區,日本軍國主義早已實施了其侵略步驟。在這個被鬥爭與潰退的混亂驚懼震撼著的世界上,羅斯福此刻明晰堅定的聲音,無異於給美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了顆定心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