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應運而起 羅斯福州長對付大蕭條的舉措及其轟動效應無不表明,站在競選1932年總統的起跑線上的羅斯福處於極其有利的一條跑道上,其成績和聲譽使得那些也想爭當總統候選人的民主黨人相形見絀。一開始,精明而老練的羅斯福故意壓低競選總統的調門,以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和有利地位而成為對手們的眾矢之的。於是在他再度出任州長伊始,一個似乎是自發組織起來的要求他競選總統的運動就在紐約州乃至全國興起了,儘管其中有許多真誠地為美國命運仗義直言的羅斯福的崇拜者和敬慕者,但幕後操縱這場志願競選運動的關鍵人物乃是接受羅斯福授意的路易斯·豪、法利以及"紐扣俱樂部"的原班人馬。 "羅斯福之友"作為一個新的俱樂部組織在紐約市應運而生,並且很快在全國旗他州發展到了50多個。1931年夏,法利精心地進行了一次橫穿全國的旅行,以測試羅斯福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各種可能性,以及發現為達到這一目標尚需作些什麼。法利考察的結果鼓舞了羅斯福,於是一切籌備活動緊鑼密鼓地全面鋪開,並且極具針對性。羅斯福這時也開始逐步走向前臺,他頻繁地招待來訪的全國知名的政治家,不失時機地向全國宣傳他對於大蕭條的看法,及他的政治哲學和治國方略:什麼是國家?國家就是一個有組織的人類社會的合法代表,它是這些人為了互相保護和過上幸福生活而創建的。……我們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國家對公民的責任就是僕人對主人應負的責任。……國家的責任之一,就是關懷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別人幫助就連起碼的生存資料也無法獲得的公民。」 1932年1月23日,羅斯福正式宣佈他已作了競爭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候選人。不久,就有起碼6名其他候選人宣佈加入這一角逐。首當其衝的便是業已同羅斯福分道揚鑣的「快樂勇士"史密斯,其次是來自得克薩斯州的新教徒、眾議院議長約翰·N·加納。相形之下,聲譽鵲起的羅斯福州長經過一年巧妙的籌備,已然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但他的弱點也很明顯,即其支持者成份過於複雜和分散,這將可能導致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難以形成一種凝聚力以及僵持局面下必不可少的耐力。並且,他的宿敵和競爭對手們立即開始針對他的一些薄弱環節展開了輪番進攻。 羅斯福的老對手、強有力的報界巨擘、孤立主義分子、民主黨人威廉·R·赫斯特一馬當先。他甚至在1931年底就開始對羅斯福實施了打擊。他的報紙反復證明大蕭條乃是美國的債務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協約國)沒有能夠償還巨額債務所致,而羅斯福這樣一位曾經力主美國加入國際聯盟的人顯然不適於做總統候選人。他控制的報系擁有千百萬美國讀者,羅斯福若是對此置之不理或拖延行事,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在1932年1月底,羅斯福委託中間人暗中去說服赫斯特,豈料此舉竟弄巧成拙,老辣的赫斯特不吃這一套,反而立即將羅斯福試圖做的幕後交易公之於眾:「假如羅斯福先生願意聲明他不是國際主義者,他應當把這一點公開告訴大家,而不是對我個人講,……如果他擔心對選舉不利,當然也就沒有勇氣公開說出自己的意見,可同時又想私下做好人——對誰都是好人,更確切地說是對一些人是好人、而對另一些人是猶大的話——那麼,當然,他既得不到公眾的信任,也得不到個人的信任。」 私下妥協的努力受挫,路易斯·豪也承認這是致命的打擊,必須儘快對公眾有所交待。經過一番準備,羅斯福於2月2日在紐約向"保護農業社"發表了答覆赫斯特的演說,他首先全面地回顧了國際聯盟的發展演變史,「今天的國際聯盟已不是伍德羅·威爾遜所設想的國聯了。這些年來,國聯的主要作用已經不把世界和平作為壓倒一切的目標,而只是一個討論歐洲各國政治困難的會議場所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不應參加這種討論。這些年來,國際聯盟並沒有沿著它的創始人所期待的途徑向前發展,而且它的主要成員國也沒有作出安排,把用於武裝力量的巨額資金轉向合法貿易、平衡預算和償付債務方面。美國加入國際聯盟並不能按照美國人的基本信念去達到防止戰爭和解決國際困難的最高目的,因為這些事實,所以我不贊成美國參加。」 同樣地,他也改變了對戰爭債款問題的態度,他非但不提醒他的同胞關於美國經濟上的民族主義是怎樣削弱了歐洲的償還能力的,相反,他抨擊歐洲國家巨大的軍費開支,並以此證明歐洲人欠美國的債務是有償付能力的。他還抨擊了1931年斯穆特——霍利的過高的關稅對國際貿易及美國人民的害處,並主張美國不要強迫那些沒有現金的國家支付現金,從而實現商品互惠貿易的順利進行。他在演講結束時宣稱:「美國的崇高理想要求我們嚴格遵循華盛頓的原則,在國際舞臺上保持我們的理由,同時願意向貧困的人類提供指導。」① ①《紐約時報》1932年2月2日,第四版。 在這裡,羅斯福不得不表示他已經背棄了他早期的國際主義。此舉激怒了許多威爾遜主義者,但他卻達到了讓赫斯特感到滿意的目的,後者在黨全國代表大會的關鍵時刻,沒有阻止加利福利亞和得克薩斯代表團轉向羅斯福陣營。弗蘭克·弗雷德爾寫道,"羅斯福悲切懺悔地出現,並拜倒在赫斯特的面前。屈辱是走向最後勝利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在總統運動結束時,羅斯福就開始偏離他這次講話的主旨了。 羅斯福不願使他在競選運動開始時,就處於比對手領先遭受風險的地位。他作了系統的努力,回避對外政策等有爭議的問題,以免引起主要的集團之間的對抗。當農民和製造商反對羅斯福這次講話中提出的互惠貿易計劃和降低關稅時,羅斯福立即放棄了他2月2日的立場,開始變得要毫無保留地支持減少農產品的稅收和停止對美國工業的保護,但同時他又拒絕完全放棄他的互惠貿易的想法。令莫利目瞪口呆的是,他甚至準備把這兩個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主張"揉在一起",放進他的競選演說詞中。雷蒙德·莫利在1932年4月12日的家信中寫道,"我認為他在經濟問題方面讀書不多,他所採取的方法令人吃驚的一面是他的非凡的接受能力。就我所知,對於我或其他人告訴他的東西,他從不花功夫去核實。」 已故美國著名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認為,羅斯福這種使莫利感到吃驚的"非凡的接受能力"正是羅斯福政治天才秘密之所在——在大蕭條的歲月裡,他變成了一個對民眾疾苦和國家尋求的各種補救辦法都反映很靈敏的人,他是如此熱衷於不間斷的實驗,以致於他試圖把這一切都納入一個在政治上可能會是首尾一貫的方案,而從經濟角度上看來卻並不協調甚至大相徑庭。譬如,將羅斯福在競選中的所有許諾,如恢復購買力、解決失業問題、發放棄困救濟、援助農民、提高農產評價格、平衡預算、降低關稅及繼續實行關稅保護、擴大出口市場等,加在一起,對於那些希冀有一個首尾一致的自由主義綱領的人們來說就形成了一個令人沮喪的實現前景。堅韌不拔地相信個人自由的胡佛總統則順勢指責羅斯福"是個方格花紋的變色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