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戰時文件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部 1940年的法國戰役 第一章 默茲河上的突破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在西戰場發動了其期待已久的侵入戰。它獲得了一個閃電式的勝利,足以改變歷史的進程,並且影響到全體人類的未來前途。 這一幕震動世界的戲劇,其中最具有決定性的一場,就在5月13日上演了——當時古德裡安的裝甲軍在色當(Sedan)的附近,隆美爾的裝甲師在迪南(Dinant)附近,雙雙越過了默茲河 (Meuse)。這兩個狹窄的裂縫不久就擴充成為一個大口子,德軍的戰車如潮水般從這裡沖入,一個星期之內,就到達了英吉利海峽的海岸,於是把留在比利時境內的聯軍後援完全切斷了。這一場大戰打垮了法國,同時也孤立了英國。雖然英國人憑著這一道海洋的天險,勉強守住了,戰爭延長了下去,變成了世界性的大戰,慢慢地才轉敗為勝。所以,1940年5月中旬的突破戰,在歷史上的價值實在是太重要了,簡直無法估計。 在這一幕大悲劇之後,大家都認為將面臨一場無可避免的挫敗,因為希特勒的攻勢實在大厲害了,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可是戰後仔細地加以研究,才知道這種想法與真正的事實並不相符。 完全與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德軍並不曾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而且他們所能調集的兵力,甚至還不如對方。德軍只剩136個師可發動攻勢,但是對手,包括法英荷比四國的兵力在內,相當於156個師。只有在飛機方面,德軍在數量和素質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他們的戰車尤其不如敵人——德軍共有2800輛,而聯軍則在4000輛以上。一般而言,德國戰車在裝甲和火力方面都比較遜色,只有在速度方面略占上風,以及在運用的技術方面比較優秀。關於裝甲戰的新理論,本是在英國萌芽的,但卻不為英法兩國軍政當局所認識;面德國的「閃擊英雄」們卻採取了這一套理論,並且付諸實行,因此才締造了這個空前的勝利。 在德軍136個師當中,只有10個是裝甲師——但是利用這一點微弱的兵力當作矛頭,已完全決定了整個戰役的勝負,而德軍其他部隊,只不過是配合裝甲部隊而已。 由於這種「裝甲兵突擊」的結果如此的輝煌,使人們忽視了它們的規模是那樣的小,而且這一次侵入戰的成功,其機會也還是十分的偶然——最主要的是因為德軍有了古德裡安和隆美爾這樣的優秀將領。 德軍原有的攻擊計劃,是以1914年以前的施裡芬計劃(Schllieffen Plan)為藍本。其重點是放在右翼方面,博克將軍 (Bock)所轄的B集團軍群應直向比利時平原進攻。但是到了1940年年初,這個計劃就開始改變了——由於曼斯坦因將軍(Gen.von Manstein)的建議,決定採取一個更果敢,且更出人意料的行動。全軍主力改由阿登高原(Ardennes)沖出。於是攻擊的重心移到龍德斯泰特將軍(Gen.von Rundstedt)[原譯龍德斯泰特]所轄的A集團軍群方面。它管轄7個裝甲師,和大批的步兵師。 向默茲河突破的主力是由克萊斯特將軍(Gen.von Kleist)的裝甲兵團(Panzer Group)來擔負,它又構成李斯特將軍(Gen.List)的第十二集團軍的前衛。它一共有兩個矛頭,較強大的一個是古德裡安軍 (轄3個裝甲師),在色當附近負責作決定性的突擊。另外一個裝甲軍由賴因哈特將軍(Gen.Reinhardt)率領,共轄兩個裝甲師,在古德裡安的右側前進,在更右方,由克盧格將軍(Gen.von Kluge)的第四集團軍指揮的,是霍斯將軍(Gen.Hoth)的裝甲軍,從阿登高原的北部進攻,以掩護克萊斯特的側翼,而以在吉非特(Givet)與那慕爾(Namur)之間渡過默茲河為目的。這個次要的攻勢,也有兩個小型的矛頭,由第五和第七兩個裝甲師分別負責。 第七裝甲師的師長就是隆美爾。這本是原有四個輕裝師(Light Division)中之一個,冬天時才剛剛改編為裝甲師。它只有一個戰車團,而其他正式裝甲師都有兩個團,不過這個團卻有3個營(通常只有兩個營),因此戰車總數也有218輛之多,但其中過半數都是捷克造的。 下面是第七裝甲師的編制表: 裝 甲 兵:第二十五戰車團(下轄3個營)、第三十七裝甲偵察營 摩托化步兵:第六步兵團、第七步兵團、第七機車營 工 兵:第五十八工兵營 炮 兵:第七十八野炮團(下轄3個營)、第四十二戰防炮營 輕裝師被改編為裝甲師的原因,是由於波蘭戰役的教訓。[編者注:輕裝師是由騎兵和裝甲單位混編而成,在波蘭戰役上證明這種混合是大而無當的,不久都改成了裝甲師,後來在北非戰場又使用過這個名稱,不過已經和原本的編制有很大的不同。]隆美爾,原本是一個熱心的步兵主義者,在這個時候也就認清了戰車的威力。2月15日,他才在萊茵河上的高德斯堡(Codesberg),接任第七裝甲師的師長,但是他對於這些新技術卻學習得非常迅速。他過去在步兵團時,就一直有猛將之名,因為他從來都是把步兵當作機動部隊使用,現在他更認清了這一新兵種具有更大的機動能力。 在攻勢開始的當天,德軍簡直沒有遭遇到什麼抵抗。比軍的大部分都集中在一起,準備擔負比利時平原的防禦工作,他們的主要城市都在那個平原上面。至於默茲河的東岸,丘陵起伏、森林遍地的盧森堡地區,則由一個特種的「阿登高原部隊」,負責實行遲滯的行動,以待法國援軍的趕到。以上所說的就是比利時的防禦計劃。 至於法軍的計劃,則是用比較富有攻勢意味的觀念來做基礎。第一和第七兩個集團軍,擁有法國機械化師的大部分,與英國的遠征軍會合在一起,直向比利時平原開進。同時,法軍第九集團軍形成了這個作戰的樞紐,用較短的旋轉運動,越過比利時邊境,沿著默茲河佈防。它共擁有7個步兵師,其中只有一個是摩托化的,另有兩個騎兵師——為乘馬單位和機械化單位的混合體。5月10日夜間,法國騎兵奉命渡過默茲河,第二天就向阿登高原地區深入推進。在那裡,他們就遭遇到了正在迅速挺進中的德軍裝甲師,這些師早已把當地比軍肅清得差不多了。 在攻擊的前夕,正在緊張備戰之中,隆美爾就寫了這樣一封簡短的信給他的太太,並且開始對於他的作戰經過,加以記載。 [編者注:以上是李德哈特所寫的引子。在以後全書中,凡是由李德哈特所增補的附注,一律用仿宋字排印。 ] 最親愛的露[編者注:隆美爾夫人的閨名是Lucie Marla,隆美爾通常呢稱她「露(Lu)」。]: 我們終於要出發了。希望我們這一次不會徒然地回來。過幾天你可以從報紙上面看到這一次的消息。請你不要為我而感到擔心。所有的事情都會一帆風順的。 1940年5月9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