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利瑪竇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泰西儒士

  在利瑪竇到達澳門之前,耶穌會士就已試圖到中國內地傳教,但遭到拒絕,理由是他們不會說中國話。

  1575年,耶穌會士想把澳門一座佛寺裡的一個沙彌吸引信奉基督,由於操之過急,差一點引起廣州民變。於是遠東傳教團視察員范禮安神父認為要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必須學會官話,不僅要能說,還要能讀、寫。羅明堅神父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範禮安神父本人也在幾名翻譯的幫助下查閱中文書籍。不過,羅明堅神父在1582年5月底去廣東肇慶與制台交涉回來之後,身上長了惡瘡,幾乎一病不起,不能再去談判。利瑪竇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利瑪竇非常走運,剛到澳門時常害病,但很快就痊癒了。於是他立即投入到漢語學習中去。羅明堅和幾名翻譯對他很有幫助。不過利瑪竇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他甚至認為漢字這玩藝簡直不可思議。

  利瑪竇的漢語雖進步很快,但范禮安神父等不到利瑪竇掌握其運用,就要立即把它用於描述和介紹中國。因為歐洲人非常想讀到關於中國的事情,耶穌會士必須使傳教適應這些新民族,而過去對中國的描述很少,而且混亂。所以范禮安神父想通過寫東方傳教創始人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傳記來系統介紹一下中國的情況,而且要求資料來源可靠。由於當時中國的印刷業是全世界最發達的,所以解決資料來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盡可能完備的中文書庫。羅明堅神父曾去廣州採購,范禮安神父從日本來到澳門後首先關心的事情就是積極搜羅五花八門的書籍。利瑪竇在印度就以繪製地圖和熟悉歷史的本領表現出眾,所以他被請求簡略描述中國的情況。於是他利用羅明堅提供的材料,夜以繼日地寫出了《聖方濟各·沙勿略傳》中的三章。這三章有時單獨刊行為小冊子,題目就叫《論中國的奇跡》。整個傳記完成於1583年6月13日。

  利瑪竇在《論中國的奇跡》中一方面相信他們帶來的宗教優越,另一方面也不否認中國文明的偉大。

  書中有21頁談中國的優點,只有8頁說到混亂,還有兩三頁可說是讚美某些特點。當然,人們不能希望書中的一切都是準確的。利瑪竇在中國居住了20多年之後,自己也批判這些早期的嘗試。如利瑪竇繪製的地圖上標明的地名很稀少,這些地方的經度接近準確,緯度卻非常失真,相差好幾度。北京的緯度應是北緯40°,卻被向北移到47°或48°。但無論如何,1582—83年勾勒的那幅圖景仍不失為中國文明的初描,至今讀來仍饒有趣味。

  利瑪竇的到來對羅明堅神父是一個道義上的鼓舞。

  雖然年輕的利瑪竇神父很快就證明他作為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地理學家的能力使他能比羅明堅神父迅速得多地對中國進行相對而言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但他很尊敬這位先驅,並且善於吸收其經驗。1582年將近12月初時,澳門幾次收到肇慶制台來函要求羅明堅神父在健康情況允許時帶上利瑪竇從印度攜來的自鳴鐘去見他,並且允許神父們在該城建兩座房子。

  一座是寓所,一座是教堂。這一消息使在澳門的神父們歡欣不已。於是范禮安神父指派巴范濟神父和羅明堅神父前往肇慶,又命利瑪竇神父主持聖馬丁公學的望教事宜,等巴范濟和羅明堅交涉成功之後再前往會合。

  12月18日巴范濟神父和羅明堅神父乘船前往肇慶。范禮安神父12月31日離開澳門前往果阿前就留下指令:如果交涉未果,巴范濟神父仍回已派定的日本傳教住所,羅明堅和利瑪竇留下等待機會。

  羅明堅神父去肇慶拜會制台比較順利,他送給制台一座鐵制自鳴鐘、幾具沙漏計和若干眼鏡;然後委婉地提出想在中國學習,制台也似乎願意讓他們留下。

  制台的主簿對他們很客氣,所以準備讓利瑪竇攜一件禮物給主簿祝壽,借機來到肇慶。羅明堅和巴範濟還接受廣州都司的意見,為了在中國獲得社會地位,把自己的頭和臉剃得精光,穿上袈裟同化成中國僧侶。

  利瑪竇在澳門接到羅明堅的來信後,相信他不久就可以利用廣州春季集市的機會去與肇慶的傳教士會合了。不料沒過幾天,巴范濟和羅明堅狼狽不堪地回來了。因為制台受到彈劾而丟了官,害怕繼任者指責他把外國人引入中國,便急忙要把他們打發走,甚至不讓他們等到新官上任。新制台上任後貼出告示對有些中國人教「番僧」說中國話很不滿意。這樣一來,利瑪竇覺得要立足中國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然而沒過一個星期,制台衙門的一個小吏接受了傳教士們的重金賄賂之後,便發給正式批文,准許他們回肇慶建立住所和教堂。1583年9月1日,羅明堅和利瑪竇兩人乘船離開澳門,10日抵達肇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