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洛克菲勒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在他左右的人是他的「同事」,人人都憑自己的本領工作,有權力,有魄力。沒有其他一些商業帝國明顯具有的種種矛盾、私仇或激烈對抗。標準石油公司需要一些能幹、獨立的人士,使公司在競爭者中間迅速上升。洛克菲勒自己解釋說:「我們從開頭起就有一些強有力的人士。他們是弗拉格勒、哈克納斯、佩恩上校、安德魯斯、我弟弟以及後來的其他人士。我們的一般規則是,在全體人員確信是英明辦法之前,不採取重要行動。在我們前進之前,我們總是弄清我們是對的,還要計劃好應付各種意外情況。」老約翰當然是一位模範領袖,一位行政人員,一位解決問題的能手,決不需要拍桌子或者對下屬吹鬍子瞪眼睛。 在《漫憶》中他描繪了一個畫面,經營標準石油公司的人員是怎樣一起工作的:「勸導強硬有力的人同意一件事,並不總是最容易的。我們歷來的政策總是在試圖達成結論,最後決定一項行動以前,耐心聽取和坦率討論,直到最後一點兒證據也攤在桌面上。我們當時經常碰到一些新鮮的意外事件。但是我們身邊有一批勇敢的人,他們認識到這一偉大原則:一個企業不充分而有效地接受和利用它的機會,是不能取得大成就的。我們經常地討論那些棘手的問題!我們之中有些人要一下跳進龐大的開支中去,而另一些人要保持比較適度的開支。通常是妥協了事,但是我們一次抓住一件事,解決掉它,既不走得最先進的人所願意的那樣快,也不做得像保守的人所願望的那樣十足小心,可是到末了我們總要做出全體同意的表決。 在老約翰的事例中,似乎他說的話在同事中間具有很大影響,因為他們認識到他往往是對的。有時候他也向別人的意見低頭。但當分歧意見不能調和,無法作出妥協時,又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恰當的事例是19世紀80年代的那個問題:要不要買俄亥俄州西北部和印第安納東部那片新發現的利馬油田。那裡的原油被叫作「酸油」,因為含硫量高得發出像臭雞蛋一樣的氣味,誰也找不到一個方法可以有利地提煉它。 質量低得只賣1角5分一桶,但是油很多。洛克菲勒買下「酸油」,儲存起來,隨後建議標準公司應該自己買下這些油田,期待有朝一日發現一種新方法煉去高硫。阿奇博爾德反對,普拉特反對,羅傑斯反對,執行委員會的大部分人士堅決反對。「很好,各位先生,」洛克菲勒最後說,「我將冒個人風險自己拿出錢去關心這一產品,如果必要,拿出200萬,300萬元。」 面臨著非此即彼的選擇,執行委員會同意了。標準石油公司第一次以800萬元的最後價格購買了油田。同時洛克菲勒聘請赫爾曼·弗拉希,派他到利馬去,他是一名德國移民,被認為是傑出的煉油化學家。 一次又一次地實驗了兩年,他失敗了。標準公司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傾注了20幾萬。公司執行委員會繼續進行爭論,要不要放棄這項表面上看來沒有希望的工程。但是在1888年,這位德國化學家最後報告說成功了。利馬油從每桶1角5分漲到1元。標準石油公司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煉油廠,處理被稱為「空前地開鑿到的最大礦囊之一」的原油,盈利猛增為幾億元,在離芝加哥這一大都會僅17英里的地方誕生了印第安納標準石油公司。阿奇博爾德,起初的懷疑者之一,馬上承認洛克菲勒實在比標準公司的任何領導人具有更大的遠見。「是的,洛克菲勒能比我們任何人看得更遠——而且還能看到拐彎過去的地方。」阿奇博爾德說。 80年代,標準石油公司又進一步向西歐和中國擴大海外市場。以致在那個時期的大多數年頭裡,標準公司在國外比在國內出售了更多的石油,對美國的貿易收支大大有利。羅斯蔡爾德家族、諾貝爾兄弟和俄國人利用在巴庫地區的廣大石油資源從事競爭,標準石油公司贏得了大部分歐洲地區火油市場的主要部分,應當注意的是沒有取得任何鐵路回扣。美國的工藝已使標準公司的產品比歐洲的產品好,但是為了在價格競爭中取勝,標準公司建立了世界範圍的銷售系統。不像通常一樣把一桶桶石油運到歐洲去,洛克菲勒和他的會計人員發現把油裝在耐火的大油槽裡,散裝運往歐洲,在那裡裝桶後按照地區性價格對外銷售,價錢要便宜得多。在拉丁美洲,對標準公司沒有相應的競爭。在中國,標準公司替自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它分送掉幾百萬盞廉價的油燈,以便中國人購買和點燃標準公司的火油。這是創造性的推銷方法。 洛克菲勒應付生產過多問題的答案是把美國煉製的石油及一切產品的市場,從克利夫蘭和中西部擴展到全美國,隨後擴展到世界各地。 海外市場擴大,以致洛克菲勒在1884年把標準公司的國內基地從克利夫蘭遷到紐約,他也和公司一起遷居。標準公司的總部設在老百匯路26號。這幢大樓高14層。它馬上成為當時紐約最出名的地址之一。在紐約的一家旅館裡住了許多年之後,洛克菲勒以60萬買下一幢四層樓的老房子,這是西五十四街四號,就在五馬路口。對有他這樣財力的人來說,它實在是一幢簡單的房屋,主要以當時非常普通的沉重而深色的桃花心木裝修。一層樓上那些主要房間之間都是拉門。 在家裡,洛克菲勒輕鬆愉快。但是在辦公室裡,他很嚴肅,有意避免種種友情,唯恐它們毀壞行之有效的指揮。儘管公司發達和健全,他從不放鬆一步。公司從一家單一公司轉變成一家合併公司,後來又成為一個國際托拉斯時,老約翰·洛克菲勒就成為組織工業的天才。那是標準公司取得成功的另一不可缺少的配料。標準石油公司這一世界範圍的帝國向百老匯路26號會合。每個月公司各部門把工作的事實和數字向百老匯路26號的委員會——製造委員會、潤滑委員會、生產委員會、出口委員會等呈報。這些委員會又各自連同它自己的建議向執行委員會呈報,老約翰·洛克菲勒是執行委員會主席。 標準石油公司是實行集中統管的最初大工業企業之一。 充當簿記員受過商業洗禮的洛克菲勒查閱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益數字,考核標準公司每個部門的工作。 他是統計分析、成本會計和單位計價的先驅者。他將提煉一加侖原油的成本計算到第三位小數,計算到一分錢的千分之一。 他能在1879年寫信給一個西部煉油廠的經理單刀直入地提出質詢: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火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工作只要每加侖9厘1毫?他寫過成千封這樣的信。他在寫給一個煉油廠的信有關於用來塞住油桶、價值極微的塞子:「上個月你廠報告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給你廠1萬個。本月份你廠用去9527個,你廠報告現存1020個。其他580個下落如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