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丹 | 上頁 下頁
一五


  §十、《雨果》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又一場劃時代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法國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與此相呼應,法國的文學藝術也開始了根本性變革。在啟蒙主義代表人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的影響下,法國文學藝術開始逐漸擺脫古典主義的束縛走進浪漫主義時期。

  在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過程中,盧梭的學說起過重大的作用。盧梭宣揚個性解放,崇尚想像,歌頌自然,肯定感情是人的思想行為最奧秘的源泉。盧梭關於感情的學說,後來成為浪漫主義作家的思想基礎,導致浪漫主義抒情風格的形成。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也受到歐洲其他國家文學的影響,如英國的莎士比亞、彌爾頓、拜倫、雪萊,德國的歌德、席勒,以及意大利但丁的《神曲》、西班牙的民歌等。這些作家和作品的介紹,使法國作家眼界大開。

  1824年,以一個偉大文學人物為中心的積極浪漫主義者開始顯示他們的力量。這個偉大人物就是維克多·雨果。

  雨果的一生占了19世紀3/4以上的時間,後人稱19世紀為「雨果的世紀」。的確,在整個19世紀,雨果一直是一個把個人命運和時代命運交織在一起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及政界的英雄。在如火如荼的年代,雨果的思想經歷過數次大的轉變。青年時代他同情法國保皇黨。1926年開始從保皇主義轉向新興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在文學上,他從創作歌頌王朝和天主教的詩歌《頌歌和雜詩》,從否認文壇上存在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分歧,到企圖調解分歧,最後則完全站到新興浪漫主義一邊。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劇本因不符合舞臺藝術的要求,未能上演,但《序言》卻成為當時文學浪漫主義運動的一篇重要宣言。

  與此同時,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出現了以大衛及其弟子安格爾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繪畫。

  他們有著古典主義者圓熟的技法,但同時又有一些古典繪畫中所缺少的熱情與活力。大衛的名作《馬拉之死》反映了一個具有進步色彩的藝術家對民主革命的關注。

  而具有「浪漫主義獅子」稱號的德拉克羅瓦則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是色彩大師。同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言》一樣,他的《自由領導人民》也吹響了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鋒號。

  可見,藝術的發展是同時代的變革和發展緊密相連的。

  1848年元月革命以後,雨果的生活和創作發生了重要的變化。1851年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雨果因反對政變而遭迫害,開始了歷時19年之久的國外流亡生活。流亡期間,創作了長篇巨著《悲慘世界》。

  1870年,拿破崙三世政權崩潰。雨果懷著悲喜交加的心情回到了法國。68歲的雨果呼籲法國人民起來保衛祖國,反對普魯士侵略,同時也大力呼籲德國人民起來反對普軍的侵略行徑。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後,雨果又毫無畏懼地站出來為遭受殘酷迫害的公社社員辯護。

  雨果不僅是一位創作了《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不朽名著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反對第二帝國的精神領袖,是共和體制活的象徵。不管在哪裡,只要人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雨果就站出來大聲疾呼,提出抗議。他具有神的色彩,而對眾多法國人來說,他就是個神。

  1883年,雨果已經80歲,一個把個人的命運和時代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大文豪已經即將走完他坎坷而多彩的一生。而羅丹才剛剛43歲,另一個巨人戰鬥生命的初期。兩人相遇了,羅丹一下子被老人那豐滿的嘴唇、充滿激情的下陷的雙眼和佈滿皺紋的面容迷住了。當他表達了他想為雨果塑一個胸像時,雨果對這個不知姓名的中年人顯得不感興趣。他說:「我不會安安穩穩地坐著,不會為你改變我的生活習慣,你自己想辦法好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