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三一


  當晚,福特為拉賓舉行了國宴招待會。在一通熱情洋溢的致詞和答詞之後,賓主在歡快的迎賓曲中享用夜宵,並盡興跳舞。福特是個舞迷,他幾乎把利揚包了。拉賓卻是個舞盲,曾因此鬧過笑話,卻不想在此又要出醜了。他本想跟福特夫人解釋自己不會跳,但福特夫人卻起身來相迎,並爽朗地答應教他。拉賓只得硬著頭皮跳,好在後來基辛格為他解了圍。

  第二天,基辛格送來了福特批准的緊急供應武器清單。拉賓一看,發現大部分要求都批准了,其中包括集束炸彈、武器部件、坦克、裝甲運兵車和大炮等,價值7.5億美元,將在7個月內運到以色列。拉賓對此十分感謝,並贊成基辛格在10月到中東再次推進以埃和談。

  在以埃達成臨時協議問題上,拉賓主要考慮兩點。一是以色列能再後撤多遠,二是埃及給以色列什麼回報。拉賓認為以色列還能再後撤30~50公里,但他希望埃及作出終止交戰狀態的回報。他手中有兩張可供討價還價的好牌,一張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西奈阿布·魯迪斯油田,另一張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吉迪和米特拉山口。

  這一切的落實,都等待著基辛格的中東之行。

  5.天馬行空的基辛格

  拉賓訪美歸來不久,美國便派基辛格國務卿來到中東,開始了推動以埃和談及中東和平進程的外交活動。基辛格此行,是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的。基辛格在訪問了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之後,於10月12日到達以色列。基辛格告訴拉賓:阿拉伯國家不急於與以色列達成臨時性的和解協議,它們等待著拉巴特首腦會議的討論結果。而拉賓則不願等什麼拉巴特會議,他想先與埃及單獨達成協議。薩達特則對以色列只後撤30~50公里不滿意,同時他也不願放下阿拉伯兄弟走得太遠。因此,儘管基辛格在1974年10月至1975年3月間多次進行穿梭外交,以埃單獨和談卻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1975年3月,以埃雙方終於都表示願意推進和談的姿態。比如,它們都對基辛格表明了願意以和平手段解決兩國衝突的誠意,雙方都降低了戰爭宣傳的調子,一些掛著外國旗子的以色列輪船通過了蘇伊士運河等。在這種情況下,福特讓基辛格務必使以埃兩國能夠單獨達成臨時和解協議,從而進一步擴大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同時也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於是,基辛格又一次穿梭飛行起來,在拉賓和薩達特這兩個願意成交但又錙銖必較的顧客之間,充當起「誠實的掮客」來。在撮合中,基辛格發現拉賓這一方更難纏,不要足價錢絕不輕易點頭。為使雙方能夠談成,基辛格使出渾身解數來往奔波,極力壓低以方的要價促其成交。

  基辛格穿梭於拉賓與薩達特之間,無異於天馬行空。1975年3月,基辛格帶了一幅埃及國防部長賈馬斯將軍標注的西奈地圖,向以方提出了埃及的新建議:以軍後撤到山口以東、國際邊界以西15~20公里的一線;在埃、以兩軍之間設立一個防止衝突的緩衝區。美國對此持讚賞態度,但以色列卻不同意。拉賓、佩雷斯、阿隆組成的談判班子堅持以軍後撤線只能畫在山口以東。但他們採取靈活的態度,如果埃及同意結束兩國交戰狀態,以色列可以撤到阿裡什——拉斯·穆哈默德一線,即山口以東地區;如果埃及願同以色列達成部分或全面和解協議的話,以色列願意把絕大部分及至全部西奈半島都歸還埃及。

  薩達特聽到此話後沉默半晌,他考慮到阿拉伯兄弟的利益,毅然否定了單獨與以媾和的可能性。但他在另一次會談時又告訴基辛格,如果以色列同意撤到賈馬斯線上的話,埃及可以考慮終止埃以交戰狀態。這可喜壞了基辛格,他一來勁,他的專機便開始頻繁地在開羅和耶路撒冷之間來回飛行,他根本不管人們公認的休息時間,他起飛或降落的時間總怪得出奇。這可苦壞了拉賓,他常常在被窩裡被叫起來,長談一夜是常有的事。這樣,拉賓的談判班子被基辛格牽著鼻子走,計劃全被打亂了。最不可思議的是基辛格有著無窮盡的精力,當拉賓等人快睜不開眼睛的時候,他卻像剛睡了十多個小時似的,精神抖擻,侃侃而談。

  功夫不負有心人,埃、以終於拿出了自己的新方案。3月20日,埃及提出的方案含有兩種選擇,但實際上是要求以軍後撤50~70公里,而埃軍則前進20~30公里,並且能收回油田。以方的方案是以軍撤至山口地區的中部地段,埃軍至多可前進到以軍撤走前的那條線上。此方案的目的是為了保住設在烏姆·哈什瓦山頂的雷達站。在基辛格的壓力下,以方又作了些讓步:以軍撤至山口地區東段;把油田以一塊肥地的形式劃歸埃及;埃及保證不使用武力。薩達特對此表示頂多能忍受兩年,過期後埃及將要求收回整個西奈。

  天馬行空,穿梭折騰的時間一長,又沒有實質進展,基辛格煩了,他對拉賓說:「這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挫折,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總統本人如何看待此事。蘇聯人會為此感到高興的,他們和阿拉伯人將會要求重開日內瓦會議。在這種情況下,我難保美國政策會發生什麼變化。」福特很快來信證實了此話,他對和談沒有進展及以色列的態度表示失望。他警告這將影響以美關係,並說他已下令重新研究美國的中東政策。但此話毫無效果,反而激怒了以色列內閣,他們一致要求談判班子堅持自己的立場。

  至3月22日,基辛格的斡旋宣告失敗,最痛苦的莫過於基辛格和拉賓。在基辛格的外交生涯中,是很難找到真正意義上的失敗的。對於拉賓來說,自己在美國拼搏的成果有可能付之東流,他感到沮喪和痛心。更使他難過的是他與基辛格多年來建立的友情,因對以色列安全的看法不同而受到損害。他動情地對基辛格說:「我充分意識到目前的形勢充滿著危險,這對我本人來說並不僅僅是個政治問題,我對於每一位以色列士兵都像對兒子那樣負有責任。你知道,我的兒子是駐守在西奈前線的一位坦克排長,我妹夫在那裡指揮著一個坦克營。我清楚仗一打起來他們可能面臨著什麼樣的命運,但以色列不能按照目前的條件去簽訂協議。現在我除了肩負起沉重的國家和個人的責任外,無其他路可以選擇著走。」基辛格被這番肺腑之言感動了,他哽咽著說不出話,只是用右手輕輕地拍著拉賓的手背。說再見時,基辛格熱淚盈眶,拉著拉賓的手久久不肯放開。在場的人都感動了,兩位記者竟放聲大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