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肯尼迪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肯尼迪採取的這些行政措施使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在短時間內劇增,但是它對恢復經濟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行動不僅提供了經濟復蘇的原動力,而且也為恢復基本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奠定了基礎,而這種信心是復蘇經濟所必不可少的。私人支出的那股勢力很可能遲早會使衰退結束,但那是一種太緩慢的途徑,此外,肯尼迪不希望再出現一次像1958年經濟衰退後所呈現的那種貧血症似的經濟復蘇。那一次,生產、就業和工廠設備的利用率都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之前,另一次衰退接著又來了。 肯尼迪在1961年年初的努力應該說是有成效的,可形勢依舊是嚴峻的。肯尼迪在整個國家的發展狀態中發現,他在經濟方面面臨著根深蒂固的呆滯局面,這種局面提出的問題比單從衰退走向復蘇具有更加嚴重和更加長期的性質。就某種意義上說,他遇到了和30年代富蘭克林·羅斯福相似的問題:30年代,尋找工作的人面臨著就業機會特別少的局面,在60年代,潛在工人的人數特別高,遠遠超出了可提供的就業機會。除非經濟增長得很快,否則人力資源的增長速度永遠會超過新的就業機會,那麼失業現象也就無法避免。從1947年到1962年以前,民間勞動力增加了近1200萬男女,而就業的機會只增加了1000萬個位置,肯尼迪算了一筆賬,按願意找工作而找不到全日制工作的人來計算,即使在繁榮的年代裡損失的工作時數也要達到驚人的十億個工作日,等於整個美國整整三個星期完全停止生產、服務和發薪。 失業問題在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一個一般經濟問題,但肯尼迪不準備忽視它,他清楚地認識到,失業是經濟呆滯的根源,也是他用特殊的辦法解決的那些特殊問題——如蕭條地區問題,低於法定標準的工資問題等——產生的根源。他對國會說:「在經濟衰退時期,大規模的失業是很糟糕的,而在繁榮時期,大規模的失業則是不能容忍的。」 技術的發展使就業機會減少,這並非什麼新鮮事,而到五六十年代,經濟的發展速度不足以把新技術頂替掉的工人吸收進去,就成為失業的一個新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機器加快發展的步子從一個工業部門擴大到另一個工業部門,從農場擴大到工廠,從裝配線擴大到營業處,工人正以每週35000人的速度被取代掉,這一點使人們越來越驚恐。在約翰·肯尼迪進入國會時,鐵路司機使用柴油發電機的比重不到百分之十五,而到他當總統時,這個數字上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七。他在西弗吉尼亞州看到,使用機器後,46個礦工所挖的煤相當於他剛進國會時100個礦工的工作量,他還看到失業了好幾年的礦工臉上露出的那種失望的神色。在他擔任總統後,聯邦政府本身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地使用了計算機和自動化設備來代替公務員和抄寫人員。 約翰·肯尼迪期望能改變這種狀況。他指示他的經濟顧問們向他提供最多的關於歐洲政府的經濟政策。在他看來,西歐的穩定繁榮提供了證明,迅速自動化並不一定會導致嚴重失業,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肯尼迪說,自動化並不是敵人,機器能夠使人的生活更舒適點,如果不由機器來支配人的話。自動化能夠提供一些新的就業機會,但是這種目標的達到需要勞資雙方合作以及在政府中工作的人開動腦筋。 約翰·肯尼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只是開動腦筋,而可謂絞盡腦汁,原農業工人,被機器頂替了的年齡較大的工人,還有許多其他年輕人充斥著美國各地的勞動市場。這些人要麼是非熟練工人,要麼是老技術的熟練工人,於是,肯尼迪覺得應該訓練他們,使他們獲得工業變化所需要的技術。這種思想在肯尼迪的一系列計劃中貫串之,如有關蕭條地區,公共福利,青年就業,掃盲,以及第一個全面的有關人力發展和援助的聯邦計劃。 好心不見得有好報。不僅那些安於現狀的富裕者反對肯尼迪這些計劃,勞工運動對肯尼迪的這些計劃也覺得有些不耐煩。他們覺得進展太慢,他們等不及了,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每週工作35小時,而拿與每週工作40小時同樣的工資。肯尼迪沒有支持他們,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將對美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對他本人為防止通貨膨脹以免吞沒購買力所作的種種努力也將產生不利影響。肯尼迪承認,最終一個工作時數較少的工作周可能是合乎標準的,但他的目標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不是瓜分現有的數目過少的就業機會。 「如果自由社會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就不能保全少數富人」,這是約翰·肯尼迪在他的就職演說中概括的他自己的哲學,這種哲學也適用於他的國家。正是為此,肯尼迪把解決失業看成了頭等大事,他使用赤字開支和放寬信貸的辦法來同失業作鬥爭。但1961年的美元危機嚴重限制了他在反衰退的鬥爭中充分利用貨幣政策——降低利率。 美國作為一個政治和經濟大國,長期以來就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國際收支逆差。從這個國家流出的美元要比流入的多。在肯尼迪就職前的十年中,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的美元數量穩步增長,但在1958年前,美國的黃金儲備基本穩定,國際收支逆差是適度的。從1957年到1960年這段時間,由於種種因素的合力,如高價美國商品未能滲入競爭日益激烈的歐洲市場,西歐日益增長的經濟已使它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場所,外國政府限制它們的公民在美國企業投資的數額,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由通常的每年約十億美元急劇上升到40億美元,從而使美國的黃金儲備與國外美元持有者擁有的美元數之比發生了危機,1960年這一年,美國黃金外流總數達到近20億美元。有些廣為流傳的說法,說美國黃金儲備將不足以應付國外美元持有者的需要,除非新總統提高黃金價格,但這樣做就使美元貶了值。 約翰·肯尼迪無意使美元貶值,也不想用停止信貸、停止進口或停止美元兌換等辦法制止美元和黃金外流。他並不認為一定要在削弱國內經濟或削弱美元的國外價值之間做出抉擇,但肯尼迪的確意識到,國內經濟肯定會受影響。他最擔心的是,權力很大,不受約束的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馬丁可能提高利率來妨礙經濟恢復,經濟恢復需要降低利率。馬丁一貫害怕的是通貨膨脹,而不是失業。約翰·肯尼迪根據法律是不能命令馬丁做任何工作的,於是他開始私下裡接近他,與他商談,讚揚他的工作,邀請馬丁到他的辦公室參加定期召開的機要會議,這一招挺奏效,同前幾年破紀錄的利率提高剛好相反,抵押貸款和債券的長期利率全降低了。與此同時,短期利率則明顯提高,使它足以阻止短期資金繼續大量外流。 1961年即將過去時,約翰·肯尼迪的反衰退計劃——以反貧窮反失業為中心——已經使美國經濟走出了低谷,人們開始用「生氣勃勃」或類似的詞語形容經濟的發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