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肯尼迪 | 上頁 下頁 |
九六 |
|
但是總統一旦邁開了步子,就不再後退。對於那些認為把這筆錢用來消除我們這個星球上的貧窮無知更為值得的人,他指出,我國有財力把這兩方面的事業都辦到,但提出前面那種意見的國會議員,不論空間計劃的規模大小如何,似乎都不會投票提供更多的福利基金。對那些批評他把力量集中在登上月球的計劃上的人,他指出,這是進行具有廣泛基礎的科學研究力的焦點問題,約有六十項其他互不相關的工程占去了空間預算的將近四分之一。對那些爭辯說單靠儀器本身就能完成這項工作的人,他回答說,人是「一切儀器中最了不起的計算機……〔人的〕判斷力、勇氣以及……吸取經驗[的能力]仍然使人」在各種儀器中居於「獨特的地位」。對那些擔心我們的發射萬一失敗、已作出的宣傳將使我們蒙受重大損失的人,他回答說,這個冒險不僅顯示出我們獻身于自由的精神,還可以提高我們取得的成就的聲望,否則的話,別人可能會把我們已取得的成就看作是第二流的。 但是,正如他指出的,他從未放棄過的那個目標,「不單單是第一個把人送上月球,正象查爾斯·林德伯格①的真正目的不是第一個去巴黎一樣」,而是在一個新的冒險時代中加強我們國家的領導地位。1962年9月,他在休斯敦賴斯大學就這個問題發表的最著名的演說,總結了這個國家為什麼必須「在這片新的海洋中揚帆航行」的各種理由。他說,不管我們參加與否,太空的探索將繼續下去,正如合眾國是以能量和遠見來立國一樣,它在每一個新時代中——工業革命、現代發明和核動力——總是首先破浪前進,從而取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因而,這一代的美國人也立志要成為「世界上領先的星際航行國家」。他的講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他對生命以及對太空的總的看法: 但是,有些人說,為什麼要登上月球?……他們也可以問, 為什麼要登上最高的山峰呢?為什麼三十五年前要飛越大西洋? 為什麼賴斯隊要同得克薩斯隊進行比賽?(得克薩斯隊是個傳 統的、但幾乎必然是更強的足球勁敵。)……我們決意在十年 中登上月球,還做一些其他事情,不是因為這些事容易做,而 是因為它們艱難;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用來組織和衡量我們最出 色的能力和技術…… 許多年以前,偉大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他後來 死在埃非爾士峰②——在被問及他為什麼要登上該峰時,他 說:「因為它在那兒。」不錯,太空在那兒……月球和其他星 球在那兒,取得知識與和平的新希望也在那兒。 ①查爾斯·林德伯格,美國飛行員,1927年5月21日,他從紐約獨自駕駛飛機持續飛行,越過大西洋,在巴黎降落。——譯者 ②即珠穆朗瑪峰。——譯者 肯尼迪加速實行空間探索計劃,對美國外交政策也很有助益。別的國家和我們合作,跟蹤探索我們的空間載運工具,並從我們的氣象、航行和通訊衛星中得到好處。許多國家制訂了同我們的計劃相聯繫的太空研究計劃。但是直到1962年約翰·格倫進入宇宙軌道飛行之後,蘇聯才第一次表示有興趣進行太空合作。 格倫的飛行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轉折點。那次飛行曾延遲了十次。在五小時、三條軌道的飛行期間,未料到的危險使格倫多次面臨活活被燒死的威脅。總統喜歡在每個宇宙航行員安全返回後立即同他交談,他本人特別喜歡格倫。的確,他發現所有的宇宙航行員都是一些才幹出眾、容貌漂亮的人。他的前任允許他們還在服役期間就可利用自己的名聲和宇航員的經歷大獲其利。他對他們的這種權利是不贊成的,他也不想讓他們參加遊行和發表演講的時間和次數達到干擾他們的工作的程度。但是他認識到他們的勇氣和成就應該享有特殊的榮譽。他當天大部分時間都從電視裡觀看著格倫的飛行情況。在格倫安全著陸以後,他說:「格倫上校的輝煌成就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越了我們這個時代以及我們這個國家。我們前面還有漫長的路途。我們起步晚了。但這是一片新的海洋,我認為美國必須在這片海洋上航行。」 在維也納,赫魯曉夫否定在發射火箭方面進行科學合作的重要性,聲稱從事這項工作主要是為了提高威信。他曾說,合作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不想讓人觀察他的火箭。在後來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把空間航行的進步與昆蟲的進化相比,說他的國家已進入飛行階段,而美國人僅僅在跳躍。但在格倫飛行之後,各國首腦紛紛拍來的電報中,有一份是赫魯曉夫拍來的,他在電文中不僅表示祝賀,還對雙方合作第一次表示有興趣。肯尼迪指出,蘇聯對於他在就職演說、國情咨文和聯合國演說中提出的類似建議,始終沒有作出這樣的反應。「可是我們……現在在桌子上有更多的籌碼了……也許前景會有所改善。」 總統就進行合作的特殊領域問題寫給赫魯曉夫的信中,大半重複了一年以前他在第一份國情咨文中所提出的建議:建立聯合氣象衛星體系、通訊衛星協作、交換太空醫學情報、合作跟蹤衛星的安排,以及其他較為一般的領域裡的合作。蘇聯的反應是有限度的。共產黨人的懷疑態度和保密措施很難打消,談判進展得很緩慢。肯尼迪本人的一些顧問抱怨說,以過多的合作代替競爭會挫傷國會的興趣和削減撥款。但是最終達成的有限安排——截止寫本書時蘇聯人還從未履行過——至少是朝著實現總統在賴斯大學關於太空問題所作的誓言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我們不會聽憑空間內敵對國家的征服旗幟所統治, 而應由自由與和平的旗幟來統治……我們不會聽憑空間…… 充斥著大規模毀滅的武器,而應充滿著為各國人民謀進步的 ……知識與諒解的工具。 四、對外援助與和平隊 約翰·肯尼迪關於和平的概念不僅意味著不存在戰爭。它要求建立一個穩定的由自由和獨立的國家所組成的共同體,擺脫共產主義賴以生存的動亂和鬥爭;它要求豐衣足食的國家幫助因貧窮而孱弱的國家。他一進入白宮後,最優先考慮的就是美國援助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計劃。他說:「今天,保衛自由和擴大自由的巨大戰場」是在地球的整個南半部——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是在日益覺醒的各國人民的國土上。他們的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他們謀求結束不公正、暴政和剝削。他們不只是謀求結束,而是尋求新的開端。 他把使那些國家獲得新的動力的經濟援助計劃看作是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從頭幹起的主要手段。這項計劃不僅是理想主義或慷慨解囊的問題。這些幅員廣闊的不發達的大陸在沒有重大戰爭的情況下,是東西方衝突的關鍵地區。它們社會的現代化和成熟將會加強我們的安全。他認識到每一個窮國(它們甚至不能全都稱為「發展中的」國家,雖然為了避免「落後」或「不發達」這些字眼,這是正式使用的稱呼)都處於不同的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他強調指出,除非受援國根據一個長期的經濟計劃利用本國的資源,否則任何數量的美國援助也不會是有效的。可是他爭取使受援國做到自我幫助和自己革新等方面的努力,只部分取得了成功。在爭取其他工業化國家進行較大的合作方面,他所作出的努力也同樣只取得了部分成功。最後,在他對美國援助計劃進行徹底的整頓和提供長期的資金方面,他所作努力的效果也不例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