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肯尼迪 | 上頁 下頁
三一


  肯尼迪認識到,他在種族隔離主義者,反天主教的人們和農場主中沒有得到什麼選票,但他並沒有因此就任命他們中的任何人入閣,就象他不願僅僅為了裝點門面而任命任何一個婦女或黑人為閣員那樣。他曾問過我有關亨利·福勒的背景,因為他想任命他做財政部副部長,我說,我相信福勒在弗吉尼亞州曾反對過財政委員會主席哈裡·伯德的強有力的政治機構。當選總統說:「這就他說來是一個有利條件,不是一個不利條件。」這就是肯尼迪不願意投人所好的一個事例。

  雖然很明顯,如果他的內閣閣員都是天主教徒,那他將會感到關切,但是他在選擇閣員時並沒有考慮到宗教問題。我提出來的三個白宮助理-邁克·弗爾德曼、李·懷特和迪克·古德溫,祖先都是猶太人。當我感到必須使他注意到這個事實時,他乾巴巴地回答說:「那有什麼?人家還告訴我這是第一個包括有兩個猶太人的內閣呢。我所關心的只是他們能否稱職。」

  4.肯尼迪內閣只有一個羅斯福-杜魯門時代的官員——迪安·臘斯克。他曾做過副國務卿幫辦。同時,在肯尼迪的內閣裡通過選舉而擔任公職的人,任職期沒有一個比他長久的。在內閣一級,特別是在助理閣員一級上,有許多人對公共事務具有豐富的經驗,但是新進的人代替了那些老的、熟悉的臉孔。肯尼迪的內閣是二十世紀最年輕的內閣。盧瑟·霍奇斯是唯一出生在1900年以前的閣員。肯尼迪並沒有致力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間取得平衡。相反地,在很早時期,當我談到保羅·塞繆爾森曾經提議讓羅伯特·魯薩做財政部長,並且提醒肯尼迪,魯薩只有四十三歲時,肯尼迪回答說:「一個四十三歲的財政部長……嘿——可能跟四十一歲的國務卿麥克·邦迪是個好搭檔。」

  ①盧瑟·霍奇斯是肯尼迪政府的商務部長。——譯者

  ②即麥喬治·邦迪,肯尼迪總統任內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總統助理。——譯者

  5.它裡面只有四個曾謀求擔任公職的人(裡比科夫、尤德爾、弗裡曼、霍奇斯),他們中沒有一個是全國知名的人物,並且內閣裡只有四個是「威斯康星州預選前支持肯尼迪俱樂部」的成員(鮑勃·肯尼迪、裡比科夫、尤德爾和戈德堡)。這四個人是由弗裡曼和霍奇斯拉進競選運動裡來的,不過肯尼迪跟臘斯克(他曾經支持提名史蒂文森當總統候選人)或共和黨人麥克納馬拉並沒有政治關係,甚至也沒有私人交情,而且肯尼迪還知道狄龍支持過尼克松。五角大樓裡一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留用人員、研究處處長赫伯特·約克向我指出了一個奇異的事實:在新國防部的高級官員中,他是最早支持肯尼迪的人,當所有別人都擁護洛克菲勒、賽明頓、約翰遜或史蒂文森的時候,他就支持約翰·F·肯尼迪了。跟傳統決裂的另一個事例是,郵政總局局長一職並沒有派給一個支持肯尼迪的政客或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而是給了一個熟練的行政官員——J·愛德華·戴,他是史蒂文森的支持者,約翰·F·肯尼迪以前只偶爾見過他一面。

  ①裡比科夫、戈德爾、弗裡曼分別擔任肯尼迪政府的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長,內政部長和農業部長。——譯者

  ②戈德堡是肯尼迪政府的勞工部長。——譯者

  有一種傳說認為,任用艾森豪威爾的副國務卿狄龍,是跟肯尼迪作出的對所有艾克的人「來個大清除」的保證相矛盾的。實際上,肯尼迪在競選中宣佈的錄用人材的唯一明確的標準是:「要有高超的工作能力」。肯尼迪也簡略地提到他不喜歡的事。他不願要他的內閣閣員完全來自社會的一個階層,例如企業界。而且凡是個願「作出保證長時間穩定在工作崗位上以學習其必須學習的東西」的人,他全不想要。

  要求閣員們在經濟方面作出的犧牲也是相當大的。甚至根據州和地方政府的標準來看,聯邦行政官員領取的薪金也是低得驚人的。密蘇裡州拉杜的督學拿的薪金比國防部長還要多(前一年,麥克納馬拉在福特汽車公司的收入是四十一萬美元)。伊利諾斯州庫克郡的首席遺囑查驗法官的薪金比國務卿還高。單單洛杉礬市就有二十八個官職的薪俸比任何內閣官職的待遇都高。

  肯尼迪需要的是一個人材內閣。他在搜羅最優秀的人材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限制和壓力。他過去所接觸的人士和朋友大多數是屬￿政界和新聞界這兩個領域裡的。他們多數是東部人。許多最優秀的國會議員寧願當議員,不願進入行政部門,他們認為議員的位置既穩定又有資望,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呆在自己原來的位置上倒可以對我們更有幫助。在諸如勞工、農業這些特殊領域裡,每個私人的壓力集團都提出了同一領域內其他集團所不能接受的人選,當選總統發現要想悄悄地查核一下一個人的能力及其思想而不致引起他的種種期望,不致惹惱他的民主黨參議員,或招致某些黨派的反對,那是很難做到的。那些傳說已被考慮到的人選的消息——有些是肯尼迪從來都沒有聽到過或考慮過的——不斷地走漏出去,傳給了新聞界,新聞界於是很快便得出結論,認為這些人選是肯尼迪方面故意放出的「試探氣球」。甚至一些人品問題也暴露出來了。例如,肯尼迪對於史蒂文森遲遲不就駐聯合國大使一職表態,感到十分惱火,因此公開宣佈,提出這個職務為的是要使他更難拒絕。

  還有時間因素造成的種種壓力。克利福德和諾伊施塔特都催促他似乎立即應任命一個預算局長。新聞界強調指出,艾森豪威爾在12月1日宣佈了他的內閣的最後一項任命,而肯尼迪卻在這天宣佈了他的內閣的第一個人選(裡比科夫)。甚至在12月17日他的內閣全部組成之後(最後一名是戴),還有大約六十個制定政策的其他重要職位和幾百個重要的職位尚待填補。同時,他決定,在挑選「次一級閣員」方面不授權內閣全權辦理。

  安排新政府人選的過程既是漫長的、審慎的,又是艱苦的。一天夜晚,當我們在棕櫚灘厭煩地審查著人選名單時,當選總統微帶嘲弄的口吻說:「我原來希望這會是很有趣的一部分工作,但是這些對人選的決定竟然關係到我們大家的成敗哩。」他既不缺乏顧問,也不缺乏助手。在一個新當選的政黨從未進行過的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工作中,拉裡·奧布賴恩和薩奇·施賴弗的工作做得很幹練,他們細緻地審查了數以千計的為獲得高級和低級職位而提出申請和受到推薦的人的資格。在鄧根、沃福德、多納休和亞當·亞莫林斯基的幫助下,他們不僅獲得了一些名單,而且物色了一些新人。他們掌握的大量評價候選人的檔案卡,並不象某些新聞報道所說的那樣有系統,但是比它們所說的更切合實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