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肯尼迪 | 上頁 下頁
一四


  他談話時仍然不提這些。他沒有在任何一個時刻或任何一個場合表示過要在1960年競選總統的決心。和往常一樣,他只不過打定主意要在自己所處的新形勢下,去掌握時代的潮流和事態的發民並且看看形勢會把他向前推得多遠。在1956年的民主黨代表大會之後,我看得很清楚,競選總統職位已成為他政治生涯中,而且確實也是他的生活中的首要目標了。不過在他確信他有可能獲得提名以前,他謹慎地避免捲入1960年的競選——即使在私下裡,在他良己的思想上,也是如此。我們還要求那些申請物資或許可,以便籌組「肯尼迪競選總統」俱樂部的志願人士停止活動(儘管他們的姓名、住址已全被妥善地保存在一份「基層群眾的支持」的卷宗裡了)。

  1959年10月某日,在印第安那州伊凡斯維爾市一家旅館的房間內,我們就總統提名問題談到深夜的時候,他說:「我認為現在我可以幹了」——這句話使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我從來不曾想到他會有另外的想法。但即使在這時,在他所認為的既必要又適當的時候到來之前,他仍沒有作出最後的公開的決定。1959年11月在堪薩斯州威奇塔市,有個採訪者請他至少舉出他認為合意的候選人的名字,參議員沒有陷入圈套,回答說:「我確有一位合意的候選人,不過在他有膽量宣佈他是候選人之前,我不打算宣佈我對他的支持。」他對一個假裝對肯尼迪謝絕宣佈表示迷惑不解的記者說。因為「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時間和場合的呀」。

  §民意測驗與宣傳

  肯尼迪的旅行、寫文章、宣傳以及對勞工改革所進行的鬥爭,使人們日益注意到他的品質,反映在全國和少帥民意測驗中,肯尼迪的實力在不斷地增長。不管是同其他的民主黨候選人還是同兩個有希望的共和黨候選人進行較量,他在比賽中總是名列前茅,民主黨的其他逐鹿者只不過在他們本地區顯示出了實力,而肯尼迪則在所有各地區都顯示出了實力。

  不論怎麼說,從1957年到1959年,凡是私下和公開舉辦的民意測驗都使肯尼迪越來越寬心而使他的對手越來越洩氣。「競選中的領先者」總有一些不利之處。批評參議員的人變得更加公開、更加暢言無忌了,他們對他的一字一句都加以政治性的解釋。共和黨政府在某兩晝夜的時間內,對它以前似乎贊成的三項肯尼迪的提案突然轉持反對的態度了。這三項提案是:對印度的援助,同波蘭的經濟關係以及勞工改革。老資格的政界人士曾告誡他說,他動手動得太早了,逼得太緊了,這樣會使自己的精力耗盡的。有一個人建議他不要再到馬薩諸塞州以外去發表演說。不止一個專欄作家說,從肯尼迪的年齡和政治上成熟的程度來看,他在1960年競選總統時機還未到,最好還是「放慢下來」。公共關係專家們也告誡他,不要在新聞界過於出頭露面。

  參議員有時確曾嚴格地壓縮自己到外州去演說的次數,以便專心致志于參議員的本職工作和他在馬薩諸塞州的再次競選。他還設法限定了自己在全國電視上露面的次數,並把宣傳的重心從宣傳他的家庭和他本人轉向宣傳他的信念和成就,不過他對於「不要過早動手」這句至理名言卻抱懷疑態度。他寧願同對消息很感興趣的新聞記者合作,而不願自費力氣試圖去耽擱他們的這種興趣。

  此外,他的步子快也有一些好處。它回答了對他健康的一切懷疑。它有助於選民們不去在意他那副不夠成熟的外表。它強調的是他的品質而不是他的宗教信仰。它還產生了一種其他逐鹿者無法阻擋並且望塵莫及的自發的勢頭。肯尼迪深知,一個具有他這種不利條件的候選人在競選中必須領先並早日贏得勝利,否則就乾脆放棄競選。在1958年,他對我說:「他們談到我時,至少不再說只好先當副總統了。」那年夏天,另一位友人說,看來只要他提出,副總統一職就可以是他的。對這句話,他咧開嘴笑著回答道:「我們不要老是談論副職了。我對任何形式的副職都反對。」

  §宗教問題

  有些民主黨人,包括其他有獲得提名希望的人物在內,希望有個天主教徒當副總統候選人,這樣既可以獲得天主教徒的支持,又不至於失去反天主教人士的支持,關於副總統的議論就是由他們掀起來的。甚至象沃爾特·李普曼那樣聰明絕頂的人,也把宗教問題稱為是「肯尼迪參議員所引起的問題」,他建議把肯尼迪放在候選人名單上的第二位作為解決辦法。據說有個重要的耶穌會知識分子曾經評論說:「情況一向是如此。天主教徒做一名董事很不錯,可是做董事長就不妥了。」

  參議員肯尼迪沒有那麼達觀。他說,「我覺得這種見解非常令人討厭。它把大主教徒當作政治棋盤上的小卒子,可以任人擺佈。」這種見解還認為由於1928年天主教徒阿爾·史密斯的慘敗,最高職位之門對全體天主教徒已經永遠關閉了。肯尼迪開始向這種設想挑戰——而且儘早向它挑戰,希望到1960年這個問題會減少一些神秘色彩和熱度。1928年史密斯曾經引用神父的講道和教皇的聖諭為自己的教會辯護。肯尼迪則援引自己的政績和見解為自己辯護。他只談論立法方面的問題,而不談論神學問題,並且他只代表他自己說話。關於這個總策略他曾對我說:「我想我們就應當堅守一項總的原則,即決心履行我們憲法上的義務。」

  ①阿爾·史密斯(1873—1944),美國民主黨人,天主教徒,曾四任紐約州州長,頗得人望,於1928年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但終因宗教教派關係敗于胡佛之手。——譯者

  ◎第五章 預選

  1月2日,星期六,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參議員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大步走進一個坐滿了人的記者招待會,宣讀了一份關於他參加競選總統的一頁紙的聲明。

  他當時四十二歲——還從來沒有一個這麼年輕的候選人當選過美國總統,甚至在本世紀內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也從來沒有提名過這樣年輕的候選人。他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徒——信仰這個教的教徒從來沒有人當選過總統,而且在1928年以後,甚至從來也沒有人認真地從中考慮過人選。他是合眾國的參議員——參議院過去只選出過一個共和黨人的總統,沒有從中選出過一個民主黨人的總統,而民主黨人在這一百年中甚至從來沒有提名一個參議員當總統候選人。他們在更長的時期裡也沒有提名過一個新英格蘭人當總統候選人。

  然而肯尼迪的一舉一動毫不氣餒。他從牙買加休假歸來,臉曬得黑黑的,講話乾脆而自信:

  今天我宣佈我參加競選美國總統……在過去的三年零
  四個月裡,我訪問了聯邦的每一個州,並和各界的民主黨人交
  談過。因此,我參加競選是以這一信念為基礎的:即我能在提
  名和大選中獲得勝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