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科·夏奈爾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她喝醉了?她可什麼也沒有喝! 人們一直說我神經系統有問題。兩年裡我一直沒敢過馬路,也不敢進教堂,連出於禮節而做的彌撒也不做了。音樂會當然也去不成了。只要到了人多的地方我就會頭暈。博伊表現了非凡的耐。心,消除了我的心病。他把我帶到人多的地方,對我說: ——你怕暈倒?好,你就暈倒吧,我在這裡,不會有事的。 好幾次我被人送回家來。我昏迷了半小時,大家都以為我死了。還沒昏厥時我就怕暈倒,有時為了過馬路我也要乘出租車。博伊又一次地消除了我的精神障礙,他說: ——你想暈倒嗎?你就暈倒吧!聽其自然,我很樂意看你一次次地暈倒。 後來,只要他在我身邊,我就再也沒有暈倒過。醫生們說的都不可信。一次,博伊把我帶到他的一位朋友家去,他的朋友說: ——這種病常常發生在年輕的女人身上,應當讓她們心情安寧。 這種病與過分激動、經歷坎坷、生活變化太大有關。後來,我靠讀小說來打發日子,但日子過得很糟糕。德庫塞爾先生幫了我的大忙,我把自己比作了小說裡的女主人公了。 ——你在說什麼?博伊問道。 我像江湖牙醫一樣隨便撤了一個謊,因為我不想被人看成什麼也不懂的鄉下小姑娘。博伊提醒我說: ——你在撒謊,你說的都是你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 ——我只是作了一些小小的編排。 ——你最好還是講實話。 我是大家議論最多的人,但我自己卻一無所知。所有的人都想認識我,都想知道我的衣服是哪裡做的。一個可憎的時代即將結束,一切醜陋的東西都要改變。女人們穿得很差,一件緊身裙就是她們最好的衣服了。這種衣服挺胸凸臀,裹得很緊。這就是服裝,這就是裝扮婦女的服裝!時尚是由喜劇女演員和風塵女子們創造的。那些可憐的上流社會的太太、小姐們跟在後面。那時的帽子插各種羽毛,到處流行假髮,裙子長得拖地。 我記得一位名叫馬爾特·勒泰莉埃的漂亮女人,她穿的就是一襲白色呢料長裙,裙擺上鑲著毛皮,可以把地上的灰塵掃得一乾二淨。在奧特伊爾還是在隆尚,我記不清了;我穿的是很難看的平跟鞋。但是,如果穿高跟皮鞋,我就連路也不會走了,甚至還會摔跤。 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突然成了知名人物。我不知道什麼叫名望,也從來沒有去追逐過。對我來說,名望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瞧,為了名望我推出了一種時尚:現在裁縫們也都在趕時髦了,而在我之前,他們可不是這樣的。人們對杜塞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一無所知,只要看一下他的書架,您就可以知道他曾經為藝術家們做過多少漂亮的服裝,但是就因為他是一個裁縫而沒有被人知曉。即使與他交管而過,他的那些女主顧們也不會向他致意。這種事情很奇怪,但卻是真的。幸而在1914和1919年間,人們的生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戰爭幫了我的大忙。災難使人顯出了本來的面貌。我發現自己是在1919年出了名的。當時如果我懂得什麼叫出名,我一定會躲在桌子底下哭了。我真傻,太容易動感情了,真是愚不可及。 科科在巴黎的初創階段很艱難,但很快就獲得了成功。這不僅是因為她做的帽子式樣獨特,而且圍巾和騎士外罩都很有新意。她把阿德裡安娜和妹妹安托瓦內特都叫到身邊。穆蘭的「美惠三女神」在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又相聚了。她們把巴爾桑留下的單身公寓改作店鋪,在那裡營造著一種自由的氛圍。但是這個店鋪不久就顯得太小,需要搬遷了。1910年她們搬到了康邦街。科科覺得這裡很不錯,是她的事業之路。這幾年裡她生活得很愉快。博伊·卡佩爾常常帶著他心愛的人外出。他們的生意很好,在生活上也可以說結成了伴侶。戰前在多維爾和戰時在比亞裡茨開設的兩家店鋪對科科來說意義重大。由於戰爭的原因,多維爾和比亞裡茨先後成為特權階層,即「快活的少數人」的幸運的避風港。從生活樂趣上來說,相當於今天的蒙特卡洛、列支敦士登這些花錢天堂。當時科科沒有去當護士為苦難的祖國效力的念頭。她為戰爭出力主要是給幾個當兵的兄弟寄些包裹,而她在事業上卻已一下于發達了。科科是這樣描繪她當時裝店老闆的初期生活的。 我將一件舊毛織套衫的前片剪開,裝上一條飾帶,這樣就可以不必從頭上套下去了(她用拇指和食指在上衣上做了一個從上到下的動作)。 我又在套衫上裝了一個領子和一個領結,大家都讚歎不已。有人問: 「您是從哪里弄來這件衣服的?」 我說,如果您喜歡,我可以賣給您。 他問我要多少錢,我說我得打聽打聽行情。這樣的衣服我一下子賣了10件。親愛的,這件套衫是因為多維爾天氣冷我才穿的,而我就是靠了這件套衫發了一點小財。在英國這樣還行,沒有人會注意這件套衫,也不會有人對我說您穿這身衣服真漂亮。一天,我在看一些英國人玩馬球,我感到有些冷,就穿了一件男式套衫,我不知道這件套衫是誰的。後來我用手帕把它捆紮了起來(原文如此)。戰爭爆發了,大家都在談論戰爭,但多維爾的生活仍一如既往。我討厭戰爭,但我一點也沒有想過德國人發動戰爭會影響我賣帽子。我只想靠工作獲得自身獨立,別的都不關心。夏奈爾的式樣誕生了。當時有一位名叫羅迪埃的面料製造商,他有大量淺灰色針織面料積壓在倉庫裡,擔心賣不出去。夏奈爾找到了這位供應商。這個故事讓人想起讓·普魯沃斯特的故事。普魯沃斯特說他的報紙是因為用了造紙商貝甘用不完的庫存上光紙而賺了錢的。博伊很會做生意,他大膽果斷。他在1917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寫道:法國大革命是一批年齡不到30歲的男人搞起來的,這是因為老年人扼殺了青年人。而科科則相反,她憑著在馬球場上偶然構思出來的松腰長裙一舉成名,難道不該受到讚譽嗎?一位美國記者也許就是在比亞裡茨注意到這一點的。1916年有一期《哈潑市場》雜誌獨家刊登了夏奈爾設計的第一個款式:「迷人的夏奈爾襯衫式連衣裙」。這種款式在戰後才出現在法國報紙上,美國人則是在1954年夏奈爾回歸法國後才知道的。在美國人眼裡,夏奈爾就是第三街服裝商日夜盼望的時裝救世主。 為什麼科科沒有嫁給博伊·卡佩爾?1918年勝利即將到來時,博伊娶了一個漂亮的英國姑娘黛安娜·利斯特。她是裡布爾斯戴爾男爵的女兒,是一名野戰醫療救護人員,丈夫已在戰時犧牲。這是不是四海為家的卡佩爾的蓄意報復?婚禮在博福特堡洛瓦特勳爵的私人小教堂裡舉行,與巴爾桑和埃米莉埃娜·達朗松的婚禮明顯不同。在巴爾桑一家歡天喜地安排的婚禮上,埃米莉埃娜穿著白色婚紗,兩旁站著穿著撒馬利亞服裝、扮作男演員的科科和女演員的多爾齊亞特。卡佩爾跟在後面。魯瓦亞利厄到處喜氣洋洋,但婚禮多少有點土氣。這時博伊在博福特堡的教堂裡想些什麼?對他來說是功成名就。他有錢了,妻子又以嫁妝的形式使他得到了貴族的頭銜。科科是怎樣對待他的?訂婚後的很長一段時期裡,每當博伊為煤炭生意到巴黎去時,她就和他住在一起。不是住在博伊家裡就是住在科科那裡。她早已償清了博伊給比亞利茨店鋪的貸款,至於多維爾那裡的店鋪,貸款是否已經償還不得而知。他們之間在經濟上是否有書面協議?博伊在遺囑裡寫著留給科科的是3萬英鎊,數目巨大。多麼奇怪的結合!他們什麼事都在一起,但卻是同床異夢。 「我們彼此相愛,本來可以結婚的,」科科咕咕嚷嚷地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