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在這種情況下,科爾依然保持冷靜的頭腦,有條不紊地在聯盟黨和社民黨之間周旋。對於施特勞斯和德雷格爾採取妥協態度,以求息事寧人。對於社民黨則以攻為主毫不隱匿鋒芒。而對於自民黨人則表示出友好。他從來沒有放棄同自民黨結盟的政治主張,雖然在1969年和1976年遭到了這方面的失敗。科爾表示,如果自民黨繼續同社民黨組成執政聯盟,必然陷於地位下降的漩渦。 對於科爾這種友好、歡迎的態度,根舍並非熟視無睹。他本人雖然沒有就此發表意見,但是,他卻讓他的副手希爾德加德·哈姆布呂歇爾對外宣稱:「自民黨必須明確表示,它不是同社民黨組成聯邦聯合政府的附屬品。」根舍的用意不言而喻,自民黨並不拒絕聯盟党的友好。另外,社民黨內的派系鬥爭使得根舍惴惴不安。他強調如果聯合政府破裂,責任將不在自民黨身上。這樣一來,根舍完全有理由把聯盟党看成未來的可能的執政夥伴,並以禮相待。 社民黨雖然對外津津樂道地散佈科爾地位不保,但是,他們卻不希望果真如此。如果有朝一日科爾垮臺既成事實,那麼自民黨很可能另起爐灶,不再成為社民党的執政夥伴。這樣一來,社民黨執政聯盟不得不在瓦解和重新改組兩種結果中抉擇。 1978年1月,施密特有保留地克制了那種趾高氣揚的態度,對科爾開始尋求和解,希望能夠藉此息事寧人。科爾對施密特的友好立即心領神會。6月中旬,他表示聯盟黨將同政府合作,特別在有關對付恐怖主義活動方面將全力支持。但是,這時候社民黨又開始對「合作」猶豫了。1978年6月29日《前進報》上登載著一則醒目的標題——《我們可以拋開科爾》。 對於社民黨的出爾反爾,科爾一笑置之。他知道施密特決不會委屈總理的大駕對反對黨表示友好,更談不上什麼「合作」了。這兩位政治家經常有所爭議,甚至超過了執政黨和反對黨「順乎自然的」激烈程度。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從1976年到1982年科爾接替了施密特的總理職位為止,他們倆人很少真正地開誠佈公地交談過。 被外國新聞媒介宣稱為科爾的「祖父」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有一次操著他萊茵地區的方言說:「這位科爾先生是一條好漢。」 但是這位「好漢」多年以來一直沒有享受過應有的待遇,總是被人低估,至少在他1982年成為聯邦總理之前是這樣。許多製造輿論的人和預言家們對這個幽默和藹的法爾茨人並不看重,可選民們卻認定了他。他們很多年以來就那樣堅定不移地認為,科爾是值得信賴的,他的工作能力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將給他們帶來好運。 科爾永遠是科爾,沒有任何困難可以嚇倒他。明年聯邦議院總理競選即將拉開序幕,人們不禁要問:這位路德維希港人數年之前,告別了舒適的萊法州州長職位抵達波恩,含辛茹苦經營著反對黨領袖的角色,決心同施密特一決雌雄。在來年,他能否在下一屆聯邦總理的競選中,贏得一片喝彩? 第十七章 又是一個勝利者 施特勞斯決心不再放過這一次機會。他已經快65歲了,他明白,自己的政治生命是十分有限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必須叫赫爾穆特·科爾從總理候選人的位置上滾開,否則,他將永遠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施特勞斯只要想到這一點,心中那股追求事業的火焰就熊熊燃燒起來。1980年10月5日——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聯邦德國將從無數英雄中角逐出一位新總理。他要向世界證明,這位應運而生的新總理,非他施特勞斯莫屬。在比登科普夫和漢斯·卡策爾等人的策劃下,1976年的聯邦議院選舉科爾成為了聯盟党的候選人,以48.6%的選票敗給對手施密特。施特勞斯不只一次地認為:如果當時他能代替科爾領導聯盟党進行競選,他將勝券在握,使施密特一敗塗地。在一次被洩露給公眾的談話中,施特勞斯斷言,科爾缺乏成為聯邦總理的性格和頭腦。而基民盟的政治家們,也缺乏一種足以壓倒對手的戰略戰術。 從那以後,施特勞斯處處同科爾作對。甚至示威性地宣佈結束27年以來同基民盟組成的共同議會黨團。但是,施特勞斯知道如果他想擊敗所有的對手成為聯邦總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基督教社會聯盟只存在於巴伐利亞州(基民盟在這裡不提出自己的候選人),最多只能贏得相當於全國選票的十分之一。因此,施特勞斯一直醞釀著,在巴伐利亞州之外組建一個新黨,來擴充他的勢力。 但是,施特勞斯的計劃剛剛問世就遭到科爾的強烈反對。科爾聲稱,如果基社盟執意那麼幹的話,基民盟將首次在巴伐利亞州提出針對基社盟的候選人。施特勞斯退縮了。如果惹惱了擁有80萬黨員之眾的姊妹党,他將什麼也撈不著。雖然在他看來科爾是那樣無能。但是,施特勞斯有時不得不依靠科爾,利用科爾。為了兩黨的共同利益,基民盟和基社盟又站到了一塊兒。然而,兩黨間的這場明爭暗鬥卻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痕。 1979年上半年,基社盟許多代表人物對施特勞斯的建樹大肆吹捧,力圖將他推到總理候選人的位置上。與此同時,庫特·比登科普夫——這位在科爾的提攜下成長起來的路德維希港人、科爾的同學、一年後的威斯特伐倫—利珀州委員會主席的前秘書長,這時候也反戈一擊,要求將科爾党的主席職務與議會黨團領袖職務分開。 眼前的形勢對科爾來說,顯然是不利的。這時,這位反對黨領袖不得不當機立斷作出戰略抉擇。是暫時放棄總理候選人的資格以求息事寧人;還是接受以「施特勞斯—比登科普夫為軸心」的聯盟党反對人士的挑戰?科爾想到這些,不由暗自苦笑,這個抉擇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 儘管許多人對科爾寄予厚望,但是,科爾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決定放棄競選總理,而在5月28日提議恩斯特·阿爾佈雷希特為聯盟党總理候選人。基社盟則一致推舉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7月2日,聯盟黨通過一次投票表決,結果施特勞斯以135票的多數獲得該党總理候選人資格。 這個結果公佈之後,立刻引起相當多的基民盟成員的不滿。他們不甘心也不願意看到這個好處落到比基民盟小5倍的基社盟手上。阿爾佈雷希特和維爾弗裡德·哈塞爾曼在下薩克森州帶領96000名情緒激動的基民盟成員示威性地舉行聯名信行動,責問科爾,為什麼扮演了一個「低頭忍讓的聯合議會黨團主席」的角色,拱手把總理候選人讓給基社盟?阿爾佈雷希特提議,要求在基民盟和基社盟各自推舉一位最高候選人參加聯邦議院競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