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在會上,兩位競爭者相繼發了言。科爾發言時雙手緊緊抓著講臺的邊,在講話中他詳細闡述了改革的必要性。不同尋常的是,科爾在發言前,曾坐在會議休息廳的一個角落裡,對自己的發言稿做了潤色。 賴納·巴澤爾發言時曾從五個方面對自己的綱領進行了闡述,並且和科爾不同,提出了幾個人的名字,說他們可以擔任党的領導職務,如提議讓康拉德·克拉斯克當基民盟秘書長,讓瓦爾特·萊斯勒·基普當司庫等。在他們兩人講完後,格哈德·施羅德發了言。與其說施羅德的講話是為了支持科爾,倒不如說他的講話主要是反對巴澤爾封官許願;他要求對党的領導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施羅德的講話只贏得一陣稀稀拉拉的掌聲。 最後發言的是基辛格,但他在講話中,首先讚揚了巴澤爾在議會中的工作成績,而且當眾承認,是他動員科爾作黨主席候選人的,同時他又指出,如果聯盟黨在1973年的聯邦議院大選中獲勝,科爾就必須把党的主席一職讓給格哈德·施羅德。他認為沒有必要把總理的職務和党的主席職務集于一人。 事先科爾曾對基辛格的發言抱有很大希望,但是基辛格講話的調子則使人深感意外,科爾的支持者對此大失所望。就其本意來說,基辛格是支持科爾的,但他講話產生的效果卻適得其反。 在討論決定人事問題的關鍵時刻所發生的這一切,使科爾感到已不可能在薩爾布呂肯與巴澤爾一決雌雄了。對科爾來說,党的主席這次是當不上了。但是,在選舉党的副主席時,他卻獲得了最好的選舉結果。這說明,他仍有機會成為巴澤爾的繼任者。說不準哪一天他仍有可能成為新的基民盟的希望之星。 在基民盟聯邦主席競選的當晚,薩爾布呂肯州凱澤斯勞滕的一家飯店燈光如晝,笑語喧嘩,觥籌交錯,完全是一種喜悅的節日氣氛。聽他們的口音,你不難發現這是一群來自萊茵蘭—法爾茨州的快樂朋友。 這些人衣冠楚楚、談吐不俗,時而舉杯豪飲,時而發表一些充滿政治色彩的言論,時而又風趣地開開玩笑。其中一位身材魁梧、風華正茂的中年人特別引人注目,他正是在基民盟黨主席競爭中敗北的科爾。 在科爾的臉上,看不到痛苦,也看不到沮喪,他舉著酒杯談笑自如,兩眼依舊閃耀著自信、堅毅的光芒。 在選舉之前,科爾曾經研究過一份編號為「A31/71」關於基民盟聯邦主席選舉結果的分析報告。他知道,如果按照他的原定計劃同巴澤爾進行角鬥,希望是很小的。但是,他沒有退縮,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完成,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更何況,這世上沒有風險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第十三章 失敗為成功之母 成功了,科爾樂得其所;失敗了,他亦能泰然處之。成功和失敗有時僅僅只有咫尺之遙。科爾高舉著酒杯,他的笑聲豪放開朗,氣衝霄漢。他說:「幹一番事業,就要敢於挑戰!」 也許,正是出自科爾對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也許,是上天有意安排了這一次挫折,要把科爾磨煉成一位真正的鋼鐵巨人,大約歷經了20個月,赫爾穆特·科爾——這個「土生土長」的法爾茨州長,在1973年6月12日波恩舉行的第21次黨代會上,終於戴上了夢寐以求的基民盟聯邦主席的桂冠。選民們最終的選擇仍是科爾!600張選票,科爾居然佔據了500張。 大約在1969年9月份的時候,科爾曾在《明鏡》週刊上讀到了一篇關於討論民主德國應不應該被看成一個外國的文章。撰文者——社會民主黨人士維利·勃蘭特外長對外公開聲稱,「承認民主德國為一個外國是可能的……」不僅如此,直到兩德統一即將成為現實的1988年,他仍然執拗地認為,德國統一對於「聯邦德國是一個永世謊言」。 科爾不明白勃蘭特外長為什麼對兩德統一如此缺乏信心?成功和失敗作為兩個事實,在風起雲湧的政治變幻中是司空見慣的。任何事情在發展中不能肯定是成功或是失敗,這兩者的導致不僅取決於內因,外因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德國重新統一決不能一味釘死在「白日做夢」的框架上。 在科爾看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衝突和發生的障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正如很多人期待著實現兩德統一一樣的順理成章。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眾心所向,歷史的規律沒有誰能夠阻止! 從中學時代開始,政治家舒馬赫的主張——德國「應當走原德意志帝國的路子,建立在州,也就是聯邦的基礎之上」,就深深印入科爾的心裡。帶著這種思想他離開中學又步入大學,之後又攜著它從事各種政治活動,直到德國的統一真正得以實現的那一刻。在萊法州州長就職演說中,科爾這樣說道:「只要瞭解我們州的歷史和它數百年的疆界變遷,就會懂得,我們理所當然地是統一的德國的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州政府將全力支持儘早結束我們祖國分裂的政策。」 在當時,科爾並不是找不到政治知己。俾斯麥在大學時代曾同他的美國朋友達特肯·索爾打賭說,德國將在「20年內實現統一」。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吧,20年之後,當時間指到1989年11月28日的時候,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發表的十點計劃足以佐證俾斯麥的預言。俾斯麥的預言實現了,赫爾穆特·科爾的戰略抉擇和戰略目標亦實現了。 到了那個時刻,勃蘭特才不得不匆匆改口表示支持德國統一。這一例足以證明,科爾的政治才能和遠見卓識比起勃蘭特、施密特兩位總理何只是略高一籌? 有人評價科爾濃厚的法爾茨語音,是聞其言而知其人。作為「土生土長」的萊茵蘭—法爾茨州長,科爾受到了來自各界同鄉人士的熱烈歡迎。這種待遇,科爾的前任阿爾特邁爾州長是從未享受過的。這時,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和科爾的政治對手又借此大作文章進行冷嘲熱諷,譏諷說方言的人是沒有文化的土包子。但是在1990年的弗萊堡大學所進行的民意測驗結果表明,德國的方言依舊深得人心。那些對科爾進行肆意詆毀的人在事實面前難免會顯得有些尷尬了。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在1975年舉行州議會選舉時科爾的政績得到了選民們的確認。科爾領導的基民盟獲得了53.9%的選票,這是聯邦德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最好選舉結果。同年5月20日,科爾再次當選為萊茵蘭—法爾茨州州長。6月23日,在曼海姆舉行的黨代會上,科爾以707張選票中的696票的好成績再次摘取基民盟聯邦主席的桂冠。 捷報頻傳,春風得意的赫爾穆特·科爾在聯邦德國已經成為屈指可數的政治領袖。這時,不僅是萊法州人,而且全聯邦德國的人都在關注著:在1976年10月3日聯邦總理的競選中,科爾能夠擊敗他的對手施密特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