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位科爾博士在人際交往中,有時會情緒波動而顯得粗暴不堪。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他的溫文、可近會使人聯想到一位態度和藹的銀行家。因此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人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偶然的粗暴。 雖然阿爾特邁爾州長在任職期間曾經極力制止肢解萊茵蘭—法爾茨州的分裂行為,但問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科爾就任之前,情況更為不妙。該州北部的特裡爾區和科布倫茨區要求從萊法州脫離出來,歸屬到北萊茵—威斯特伐倫州名下;東部的蒙塔鮑爾區則接受「黑森—拿騷同鄉會」鼓動,要求歸屬於黑森州;「萊茵黑森協會」則理直氣壯地提出把魏瑪共和國時期屬巴伐利亞州的法爾茨地區還回來。不僅僅是「巴伐利亞—法爾茨協會」,「庫爾法爾茨聯合會」對法爾茨地區也虎視眈眈大有問鼎之意,提出將該區劃歸巴登—符騰堡州。 科爾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969年5月20日,在上任的第二天,這位州長就向公眾宣佈了行政改革計劃。頓時,四下譁然。人們議論紛紛,如此龐大的工程,剛剛上任的科爾州長有能力、有辦法解決嗎?有些人不置可否,冷眼旁觀;一些人不懷好意等待局勢的發展;而有一部分人則暗暗替科爾擔心。 作為國務活動家的科爾並不是未經周密的考慮和準備就提出這項計劃的,早年在海德堡撰寫博士論文時,他就翻閱了大量的年鑒,從中攝取了淵博的知識。他學會了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尊重歷史的規律、基本因素和特點,而不只是從簡單的表面現象入手。這種科學的、冷靜的思維方式使他練就了獨特的戰略眼光,並能夠一眼就看出龐雜、重疊的問題中,什麼是有利的,什麼又是不利的。 另外,他是一位從地方成長起來的政治家,這一段經歷使他有機會看到「制定各種法律的程序及實際情況」,並培養了駕馭行政機構的能力。這一切正如他所說的:「我17歲時就張貼宣傳畫,同政治觀點不同的人交鋒,組織和領導集會,安排演講,有時親自向聽眾講解各種安排。我上升的道路完全是從基層開始的。我得到任何東西都要經過一番周折,我瞭解青年們的願望,也瞭解中年人和老年人憂慮的問題。」所以,當行政改革剛一推行,便成效斐然,引起四方轟動。 這一改革措施克服了機構臃腫、區域劃分龐雜的弊病。使原有的5個行政區合併為3個,原有的39個縣合併為24個,原有的2460個市鄉改為212個。除此之外,萊茵蘭—法爾茨州頒佈了幼兒園法,並對醫院進行了改革。 改革之後,許多行政部門變得多餘了,它們的行政官員無事可管,需要另作安排。這時,科爾的對手們和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又紛紛站起來指責科爾,說他是想借此排除異己,但是這些可笑的論點在未來的事實面前不攻自破,萊茵蘭—法爾茨州經過科爾的規劃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這個時候,那些致力於解散該州的社民党和同鄉團體不再吵吵鬧鬧,人們驚喜地發現一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萊茵蘭—法爾茨州已經在科爾的領導下誕生了。於是,欣喜的人們在高興之餘紛紛打破舊的觀念,決心在州長的領導下,把家園建成一個民主、和平、充滿活力的極樂世界。1975年5月,在科布倫茨、特裡爾、蒙塔鮑爾和萊茵黑森四個地區進行公民表決,結果顯示:%的公民贊成保留萊法州。這樣,75阿爾特邁爾時代的和平危機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科爾在推行人事政策、行政改革的同時,文化政策也列入了一個重要的議題。在科爾的重視下,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私立的自由教育都得到蓬勃的發展。在科布倫茨、沃爾姆斯和蘭道等地區新創建的師範學校如雨後春筍,比比皆是,在特裡爾布還創辦了一所大學。沒有良好的教育就不可能締造出傑出的人才,作為政治家的科爾不但要給他的人民帶來富裕的生活,而且要把本州豐富的文化遺產留給後代。 第十二章 操之過急 如果我們縱覽科爾的政治生涯,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特點:他始終是作為反對黨或反對派的一員,一步一個臺階走上來的。 1960年10月,在路德維希港市議會選舉中,科爾雖然出任基民盟的最高候選人,並為選舉煞費苦心,但是最終沒有戰勝社民黨而以失敗告終,甚至在一番周折之後,基民盟連聯合執政黨的地位也未撈到。 在萊茵蘭—法爾茨州議會中,基民盟雖然是以執政黨的身份出現,但是科爾並未因此而改變充當反對派頭目的命運。州長阿爾特邁爾和州議會黨團主席都不喜歡他,同他的思想格格不入。這樣一來,科爾為了在州議會中佔據一席之地,又成了執政黨的對立面。 到了1971年10月4日基民盟選舉聯邦主席時,科爾又站到了聯盟党議會黨團主席賴納·巴澤爾角逐對手的位置上。但是這一次,科爾對對手缺乏正確的估計,而且頗不識時務,使得他在520張選票中,僅占了175張。 當時的巴澤爾比科爾州長實力顯然強勁得多。1971年8月初,基民盟的絕大多數組織包括州一級的黨組織、黨的主席團以及地區的基民盟組織,就一致提名巴澤爾為黨主席候選人。而科爾的支持者只有漢堡、下薩克森、萊茵蘭—法爾茨三個州的基民盟執委會。懸殊如此之大,科爾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放棄競選,等待時機成熟。但是,他仍然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競選計劃。他表示,在必要的時候準備迎接挫折和失敗。 在阿爾特邁爾擔任州長的時候,科爾曾經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拒絕出任某部長的缺額。可是,在1971年10月他卻犯了操之過急的大忌。從政治策略來講,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後來,科爾就此錯誤進行了反思,並承認,自己當時實屬「不識時務」。 現在,我們不妨隨著原基民盟的代理發言人沃爾夫岡·貝格斯多夫的回憶,看看科爾是如何在薩爾布呂肯遭受挫折的。 1971年10月,德國的一場重要演出在薩爾州大廳舉行。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歷史上,首先有兩位政治家為了繼承康拉德·阿登納的遺產而競爭該黨主席的職務。從1966~1969年在大聯合政府擔任總理的庫特·格奧爾格·基辛格辭去了基民盟主席的職務,決定把這個位子讓給一個較為年輕的人。 當時擔任基民盟和基社盟議會黨團主席的賴納·巴澤爾利用其反對黨領袖的身份,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已大大加強了自己的地位。他想使自己在預計1973年舉行的聯邦議院大選中,理所當然地成為聯邦總理勃蘭特的競爭對手,而在薩爾布呂肯舉行的黨代會上他能否當選為黨的主席,則是他成為基民盟總理候選人的先決條件。 對於被社民黨和自民黨聯合政府在1969年取而代之的聯盟黨來說,這意味著繼續推行其迄今為止的反對黨綱領,批評家一再稱之為等待中的執政黨。聯盟黨還一直沒有進入反對黨的新角色,他們在聯邦議院中的所作所為,在別人看來好像還擔負著政府重任,或者好像勃蘭特政府馬上就要垮臺,他們又要掌權似的。赫爾穆特·科爾這位年輕的萊茵蘭—法爾茨州州長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很早以前他就主張對基民盟的綱領和組織進行徹底的改革,他要求基民盟接受反對黨的角色,從而為未來承擔政府責任進行充分準備。在一些人看來,只有對基民盟進行徹底的改革,才有可能在大選中獲勝。 正因為這樣,科爾才提出要競選党的主席一職,他和曾長期擔任過內政、外交和國防部部長職務的格哈德·施羅德交換過看法,並一致認為,應由施羅德出任總理候選人。按照科爾的意見,巴澤爾的任務就是繼續擔任反對黨的領袖,在聯邦議院充任經改革而面貌一新的聯盟党的頭面人物。 在德國這場重要演出的高潮尚未到來之際,已可以從代表們的表情中看出,爭論是多麼激烈,氣氛是多麼緊張。兩個競爭者都在動員各自的力量。賴納·巴澤爾已經爭取到大部分州的執委會以及聯邦執委會多數成員的支持。而支持科爾的僅有他自己本州和東道主薩爾州的執委會以及青年聯盟、基民盟社會委員會和幾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如尚在位的黨主席基辛格博士、基民盟秘書長布魯諾·黑克博士以及被科爾視為可以當總理候選人的施羅德博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