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茲華斯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在藝術上,情感、夢幻、記憶相交織,是《序曲》的一大特色。《序曲》缺乏整體性,正是回憶、夢幻與詩人對昔日的那份情感將詩人生活的碎片與無邊的遐想熔於一體。作品中沒有一貫的時間,只有心理時間。在詩人的記憶中沒有明確的日期,季節成了詩人回憶的主要標誌。回憶所幻化出來的縹緲的昔日世界,具有一份獨特的詩意的美、朦朧的美、誇大的美,它使作品感染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與情調。 此外,《序曲》使哲理詩鮮明地融匯進強烈的個人色彩。個人的回憶、情感的敘述與深刻的思考和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並存,同時又共存於充滿激情的詩的語言中,一氣呵成,既有激情的雄渾,又有詩意的輕柔,藝術上富於巨大的感染力。 《序曲》不愧是華茲華斯的代表作,也不愧為英國詩歌史上的經典名詩。 政治詩與反映現實的詩華茲華斯生活在法國大革命發生、英國工業革命深入的時代。詩人大部分的時間隱居田園,與社會隔絕,但他也有過投身社會、熱心政治的時候。即使後來歸田園居,逃向自然、逃向宗法制的過去,華茲華斯也不可能完全與當時的社會與政治絕緣。事實上,在華茲華斯的詩歌中也留下了一些很有影響的政治詩,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倫敦,一八〇二》(1802年)與《有感於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1802?—1807?)。 《有感於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是詩人針對1797年,威尼斯為拿破崙所佔領,遭到肢解,領土被併入奧地利等國的慘狀有感而發的。詩人面對威尼斯的覆滅,緬懷它過去的功德,緬懷它極盛時期的光榮歷史。威尼斯在其鼎盛的15世紀,曾是西方對東方貿易的中心,在軍事上又是抵禦強大的土耳其入侵歐洲的第一壁壘,因此,詩人稱頌威尼斯在歷史上起過的作用: 她一度擁有燦爛豪華的東方, 也曾護衛過西方; 同時,詩人也緬懷過去威尼斯人民暴力不能夠侵犯,狡詐難以引誘的自由不屈的精神: 威尼斯呀,自由的第一個兒郎。 如今,這一偉大的城市被侵吞、被肢解,詩人感慨萬千,痛心疾首: 哪怕是一度偉大事物的影子, 我們作為人也為其悲傷。 《有感於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是對異國今非昔比,國家淪落的哀歎,而《倫敦,一八〇二》所表現的是對本國現實的強烈批判。前邊一首的主旋律是悲傷,後面這首則洋溢著詩人高揚的鬥志。詩人呼喚英國革命時期無畏的革命家彌爾頓再世,變革眼下英國沉悶的現實。 彌爾頓,這時刻你該活在世上, 因為英格蘭需要你;她可真是 一潭死水;祭壇、刀劍以及筆, 家庭和豪奢富麗的廳堂、閨房, 已使英格蘭祖傳的內心歡暢 喪失殆盡。我們這些人很自私, 回到我們這兒來吧,把我們拉起; 給我們德行、剛毅、自由和力量。 詩的第二個內容是讚頌彌爾頓,謳歌彌爾頓的精神與彌爾頓的境界。彌爾頓一直是華茲華斯最崇拜的詩人。 你的精神像一顆遙遠的星星, 你崇高的說話聲音像大海, 像無雲的晴空壯麗而又自在; 你這樣沿著通常的生活旅途 愉快而虔誠地走去;而你的心 卻還把最最平凡的義務擔負。 華茲華斯的這兩首詩都採用西方傳統詩歌的形式的一種——十四行詩的體裁,因此,在形式上,它們又是詩人寫得非常出色的十四行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