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茲華斯 | 上頁 下頁
二五


  「永生頌」只是詩的簡稱,其正式標題「頌詩:

  憶幼年而悟不朽」——本身就體現出詩歌的哲理色彩。

  在整首詩前邊冠有三行引詩,可以看作是對全詩所作的提綱挈領的概括:

  兒童乃成人的父親
  我願用天然的虔敬
  貫穿於我的一生。

  它說明了這首詩的主旨,是思考童年之於人一生的意義。

  全詩共205行,分11節。

  前4節宛如一曲哀歌,哀傷童年光景的消逝。

  有一個時候,牧草地、樹叢和小溪,
  這世界和每一種普通景物,
  在我的眼睛裡,
  似乎都有神聖的光輝射出,
  顯得壯觀瑰麗和夢想的新奇
  現在,同以往那個時候不一樣——
  無論朝哪個方向看,
  不管黑夜白天,
  我再也看不到以前看見的景象。

  第1節,將「從前有個時候」與「現在」作了對比,現在再也看不見以前那個時候眼前縈繞的玫瑰色的光環。第二節進一步詠歎:彩虹照舊、玫瑰依然,星光仍在閃爍:

  但不管我在哪裡,我知道
  有一種輝煌已從地球上消失。

  詩的第3節渲染了周圍鳥雀、山羊、瀑布等自然界中萬物的快樂,第4節描繪眼前嬰兒、兒童、放牛娃等生靈的歡暢。前兩節,詩人將自己童年時的靈光與成年時的鈍遲對照;後兩節通過眼前自然及兒童世界的生機與自己灰沉沉的心境對比。詩人用了4節的篇幅在反復吟歎、反復對照中提出問題:

  眼前這光輝如今逃向何方?

  當年的榮光如今棲於何處?

  也就是說:為什麼童年時那種快樂情調、奇異色彩一到成年就消逝得無影無蹤?

  詩人在第5節對這個問題作了回答。他認為童年為人生的極盛時期,生命的頂峰,然後經由青年,到成年而衰退。第6、7、8節則以一個具體的6歲小孩為例作了說明。詩的第9、10、11節寫幼年的不朽,它的靈光仍將照耀到成年,所以,成年階段也無需悲哀。

  童年是生命的輝煌頂點,「兒童乃成人的父親」,這是詩人的一個核心思想。詩的第5節對此作了集中闡述:

  天堂只在我們嬰提時代降臨!
  隨著歲月的成長
  人的牢獄之戶開始垂下簾幕
  這成長中的「孩子」留意著光芒,光芒
  流到何處?
  他就歡慰地看著:
  到了青年,他便要踏上旅途,
  每天離東方越走越遠,
  可仍把大自然崇拜頌揚,
  在他的旅途陪伴他的,
  有那種瑰麗的想像力;
  這靈光在成人眼前黯淡,
  終於消失在尋常的目光之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