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茲華斯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在華茲華斯看來,自然不僅是與人依存的,平等的,融合的,更多的時候,自然還是高於人類的,它能給人以啟示。所以,華茲華斯在《忠告與回答》 (1798年),《轉守為攻》(1798年)兩首詩中,都表達了「讓自然做你的老師」的思想。在《轉守為攻》中,詩人認為自然能教育人,遠勝於空洞的書本。 她有著無數的現成寶貝 給我們的心靈、理智—— 健康裡自然會散發智慧, 歡愉中會洋溢真實。 春天的樹林給人的衝動 能幫你把善良、邪惡, 把什麼是人的問題弄懂—— 聖賢講得沒她透徹。 在《忠告與回答》中,詩人構想了威廉與馬修兩個人物的一對一答。馬修問威廉為何坐在石頭上發呆,讓冥想消磨掉時間,威廉的回答則認為他眼看、耳聽、官能感受,自能使心受感染,內心充實,因為「萬物永遠在不停地招呼」,獨坐能與天地萬物親密地交流。 虛心、靜心地與自然呆在一起,就能得到教益與啟示。 大自然究竟能給人哪些啟示呢?華茲華斯在一些詩裡表達了大自然的快樂原則。因為大自然中的一切充滿生機與活力,它們在詩人眼裡,都是有生命意識的,花草樹木的一搖一動,都在表達它們的歡樂。 《寫於早春》(1798年),以「鮮花」、「鳥雀」、「嫩枝」作為範例,說明了這一思想。 這是我的信仰:每一朵鮮花, 對自己吸的空氣都很喜歡。 鳥雀在我的周圍跳躍嬉戲, 它們的想法我沒法子猜測—— 但它們的動作哪怕再微細, 看來全都帶著極大的歡樂。 四個伸展的帶嫩芽的枝梢, 扇子般地招引輕柔的風兒; 我雖盡自己所能,還是想著; 帶嫩芽的枝梢也有著歡樂。 詩人認為人應該向自然學習這一法則,使生命充滿活力,人生充滿快樂與幸福。然而現實中的屠殺、流血、戰爭;工業化過程中競爭的殘酷、弱肉強食,都背離了「上天的旨意」與「大自然所做的神聖安設」。 詩人最後兩句寫,人沒有學到大自然的法則而遭罪,「難道我沒有理由為此歎息:/人把自己同類變成了什麼?」 華茲華斯認為,大自然不僅教人快樂,因為日月星辰晝夜不舍地運行,所以,大自然也教人勞作。人的生活應合乎天律。詩人在《吉卜賽人》這首詩中,表達了反對懶惰的思想。在《老獵人西蒙·李》(1798)、《邁克爾》(1802),《決心與自立》(1802)中均寫了年邁的老人,在貧窮與苦難中,仍堅持勞作,並且從中獲得了戰勝苦難的信念與毅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