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茲華斯 | 上頁 下頁


  閃電初戀

  劍橋畢業前,也就在1790年,華茲華斯第一次徒步旅行歐陸。這次旅行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也許由於經濟的關係或自身心境的原因,舉世聞名的瑞士風光沒有激起華茲華斯的熱情,沒能打動這位敏感的自然詩人,然而歸途經由法國、比利時,兩國人民的革命豪情卻給了詩人巨大的感染,尤其法國人民攻陷巴士底獄一周年的歡慶場面,給予了華茲華斯強烈的震撼。如果要問華茲華斯所受的影響,所得到的收穫是什麼,那便是他開始對政治發生興趣,對社會制度與現實產生了思考。他在《序曲》中稱頌法國:

  「法蘭西是站在黃金時代的頂峰。」華茲華斯回國後,從劍橋辦了離校手續,結束了劍橋的學習。他到處求職,因為種種原故他沒能找到一份固定工作,因而缺乏經濟來源。華茲華斯又無家可歸,泰森太太因年邁體衰,也無力接待。當時華家經濟一直很拮据,羅德家拒不還錢,他們一直在打著官司。華茲華斯從劍橋畢業時,華家在官司中勝訴,但羅德家仍拒絕還錢,所以,華家繼續借錢打官司。由於華茲華斯無處安身的漂泊,也出於對法國革命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的不滿,他又向大哥借了40英鎊,再度去法國遊歷。在法國的奧爾良,他認識了一位出身保皇黨家庭的少女安妮特·伐隆,並與她發生戀情。安妮特長華茲華斯4歲,他們在一起同居。

  1792年秋末,在安妮特預產期在即的情況下,華茲華斯提出回國籌錢而離開了她。安妮特在華茲華斯走後1個月,即11月15日生下一女孩,取名凱洛琳。而華茲華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並未直接回英國,他先跑到巴黎去體驗法國革命的狂潮。他看到巴黎充滿血腥氣味,屠殺未能被遏止,遂開始對激進派的武力與殘暴感到不安。從巴黎再回到英國,婚事遭到主宰他經濟來源的舅舅們的強烈反對,華茲華斯只好自己籌錢。1793年,他到倫敦出版了他的詩集《景物素描集》與《黃昏信步》,以期能賺到錢返回法國,然而幾乎沒有經濟效益可言。

  正在華茲華斯苦心籌措之際,也就在華茲華斯回國不到三個月,英國向年輕的法蘭西共和國宣戰,形勢急劇變化,戰爭隔開了這對戀人,使華茲華斯重返法國與安妮特完婚的願望化為泡影。

  傾心革命

  如果說華茲華斯第一次經過法國,只是作為旁觀者,看到了法國人民慶賀攻陷巴士底獄一周年的輝煌場面的話,那麼,隨後的第二次赴法則在法國短期居住,並在居住中結識了參加革命的上尉。他還與一些革命者有來往,同時結識了許多溫和的法國吉倫特黨人。在他們的影響下,華茲華斯成了法國革命的支持者與鼓吹者,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並積極參與一些政治活動。要不是因為不諳軍事,不通語言而被友人說服的話,華茲華斯很有可能就已經直接參與了戰鬥。1793年,剛從法國回來的華茲華斯熱衷於政治。他當時血氣方剛,有激情,有理想,全是一套言辭激烈的革命論調,常感歎英國的沉寂、落後,欽慕法國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他經常與年輕志士聚在一起,激情澎湃通宵達旦地討論改革英國政治的事情。

  他出版的詩作《黃昏信步》是描寫早年故鄉的湖區美景的,而《景物素描集》則是在法國期間完成的,洋溢著嚮往革命的激情,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法國革命給人間帶來自由,使自然生光增色。在《一個共和派致蘭道夫主教》這封無人敢承印的信中,詩人勇敢地表明自己反對專制、同情革命的立場。英國當時懼怕也發生像法國那樣的大革命,所以採取高壓政策。

  官方下令嚴查並控制思想激烈的激進人士。華茲華斯屬￿此中之一人。英國對年輕的法蘭西共和國宣戰,華茲華斯寫道:「作為一個英國人感到恥辱。」他還在1795年拜著名的激進思想家哥德汶為師。在同一時期的藝術創作中,也表現出詩人的革命立場。長詩《犯罪與愁苦》(1793—1794年)就是在哥德汶的小說《凱萊布·威廉斯》的影響下完成的。它通過一個從戰場上歸來的士兵的遭遇,譴責社會的不正義。

  這個士兵不能容忍上司在結帳時欺騙他,就報復性地打傷一名旅者並搶了他的錢,然後與一個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婦女一起浪跡全國。長詩以主人公被處決和他的被貧窮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妻子的死結束,揭露了社會對無辜弱小者的迫害,抗議社會與法律的不公正。1795年創作的唯一劇本《邊地居民》,哥德汶的觀點進一步得到發展。劇中主人公馬墨杜克是被拋棄的哲學家與強盜頭子,他的性格的形成是對社會現存秩序的強烈抗議。可以看出,華茲華斯當時是極為推崇法國革命而對英國現狀不滿的,是極力鼓吹革命要求變革現實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