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一四


  1766年3月,英國政府迫於北美人民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不得不宣佈廢除臭名昭著的《印花稅法》。華盛頓松了一大口氣,和大家一起拍手稱快,滿以為烏雲已經消散,公正與自由又回到北美大地。

  非常遺憾,正當這些善良的人們歡慶廢除《印花稅法》的時候,英國王室又開始策劃新的陰謀,變本加厲地進行反撲。

  1767年初,查爾斯·湯森接任英國財政大臣後,制定了一個向北美殖民地徵稅的新法案,史稱「湯森稅法」。規定英國向北美輸出的商品,如茶葉、玻璃、紙張、顏料、鋁錠等,都需徵收新的關稅。預計每個財政年度可獲稅金4萬英鎊。此款名義上是殖民地的司法和行政費用,實際上是專門支付在殖民地任職的皇家官員的薪俸。這一法案的用意可謂一石二鳥:既搜刮了殖民地的錢財,又能削弱當地議會的權力。因為這之前皇家官員的薪俸掌握在殖民地議會手中。

  湯森稅法激起了北美人民第二次反抗怒潮。

  同年11月,《賓夕法尼亞記事》上發表了《一位賓夕法尼亞農民的公開信》。文章尖銳地指出,湯森稅法和印花稅法是一樣的貨色。它從根本上侵犯了殖民地的自由,悍然剝奪了紐約立法機關的權力。

  1768年2月,馬薩諸塞議會發出了聯絡全大陸的《通告書》。號召北美13州團結一致,共同抵禦英國的壓迫。儘管通告書是「向我們最仁慈的君主提出謙卑、恭順而又忠誠的請求」,但仍然遭到當局的嚴厲懲罰,議會被解散,《通告書》被撤消。

  9月28日,來自馬薩諸塞州各城鎮的代表,聚會抗議英國政府的暴政。就在這一天,英國正規軍兩個團和7艘艦艇奉命進駐波士頓。英國內閣認為波士頓是北美騷亂的中心。可是事與願違,高壓政策反而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波士頓市政委員會當即拒絕為英軍在城內安排住所。

  部分帶有帳篷的英軍便在廣場安營紮寨,其餘的由總督命令駐進議會大樓和法納伊交易廳。這樣一來,議會大樓前擺著大炮,鬧得滿城不安寧,群眾對立情緒上升。

  局勢頓時緊張起來,可以嗅到戰爭的火藥味。

  一心指望住在弗農山莊過太平日子的華盛頓,再也太平不下去了。

  他的客廳成了一個信息交流場所,不斷有四方賓朋帶來令人震驚的消息。在他的朋友中,有兩位值得特別提及。

  一位是布萊恩·費爾法克斯——就是費爾法克斯勳爵的兒子。他家住貝爾沃莊園,與弗農山莊是近鄰。布萊恩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紳士,深受歐洲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思想開明,待人寬容,態度和藹。他與華盛頓情趣投契,頗有共同語言,他們之間友誼很深。但是自從反印花稅法,漸漸變得話不投機。布萊恩在政治上效忠於王室,主張君主立憲政體。他的觀點在初期對華盛頓是有影響的,可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華盛頓認清了英國政府的真面目,思想立場發生了重大變化,緊跟時代脈搏前進了。布萊恩呢,日益感到與周圍的政治氣氛格格不入。到後來獨立戰爭爆發,費爾法克斯全家離開北美,遷回英國長期定居去了。

  他的另一位好友喬治·梅森上校,也是鄰居,家住離貝爾沃不遠的莊園裡。他也受過高等教育,專修政治學與法學,知識廣博,一派學者風度。最崇信天賦人權和自由原則,最痛恨專制暴政。他與華盛頓有較長時間的交往,經常相互拜訪。他那淵博的學識和進步的思想,使華盛頓茅塞頓開,面前展開了一片聞所未聞的新境界。從而接受了革命理論——自然權利說,堅信人人生來就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有的生存權和自由權,神聖不可侵犯。自從反對印花稅法以來,與梅森的友誼日趨密切。他們常常徹夜長談,縱論北美形勢。每次長談之後,華盛頓常有「如坐春風」之感。革命理論顯示出了強大威力,它使得華盛頓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面前,變得態度鮮明、立場堅定。

  這兩位鄰居,都是華盛頓的良師益友。在獨立運動的初期,兩位好友都力圖把他朝自己的方向吸引。難能可貴的是華盛頓不盲從、不迷信,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偉人所獨具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1769年4月5日,華盛頓在弗農山莊給喬治·梅森寫了一封重要的信件。這封信標誌著他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堅定,投身革命鬥爭的決心:

  「為了保衛與我們生命的一切息息相關的無限寶貴的天賦自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義無反顧地拿起武器……,這就是我直截了當的意見。但我想補充一點,即武器……應該是最後手段,就是最後一件法寶。」

  接著他在信中設計了若干具體措施抵制英國貨物。主張從1769年9月起,拒絕進口酒類飲料和奴隸,不購買按湯森稅法規定徵稅的商品。

  並且充分預見到,這場對抗極有發展成為武裝衝突的可能性。這些意見經過與梅森反復研究,最後起草文件,名為《不進口協議》。5月16日華盛頓帶著文件去威廉斯堡,交弗吉尼亞議會討論。

  弗吉尼亞新任總督巴特圖特,是個典型的老官僚。他到了弗吉尼亞就惟我獨尊,當聆聽了議員們慷慨激昂的演說後,不由大為吃驚。第二天他便下令解散議會。

  議員們沒被總督的命令所嚇倒,全體憤然退出會場以示抗議。當天,議員們轉移到一處私人宅邸裡繼續開會。這次半地下狀態的議會特別會上,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核心,起到左右形勢的作用。這個核心共有4人,他們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帕特裡克·亨利和理查德·亨利·李。他們在正式開會之前,就重大內容先進行秘密協商,基本取得一致意見後再提交會議談論。結果是華盛頓和梅森起草的《不進口協議》得到一致通過。與會的89名議員一起簽署了文件,還將文件送往各地宣傳,廣泛徵集簽名。這個倡議很快被北美各州所採納,人們形成了共識:

  凡繼續進口或使用英國貨物的,就是北美人民的敵人,將受到委員會的懲處!

  這就是說,革命先從自我革起。簽署過文件的議員們,首先有義務抵制英國貨物。停止相互貿易,意味著將蒙受經濟損失。而生活中享樂奢侈之品,百分之百皆由英國進口。抵制英國貨,就必須禁用奢侈物品,放棄優裕的生活享受。華盛頓也身體力行,全家整整一年多都用一種樹葉代替茶葉,由此可見抵制行動之堅決徹底。

  這一年(1769年)從英國進口的商品額急劇下降,幾個月工夫,英國的廠主和商人在對美洲貿易中,損失就高達90萬英鎊。

  1770年3月5日,英國內閣不得不宣佈《湯森稅法》作廢。

  現在,經過彷徨、等待、充分審時度勢的華盛頓,開始登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政治舞臺亮相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