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明威 | 上頁 下頁 |
八 |
|
§第五節 太陽升起來了 正當海明威沉迷於寫作和無休無止地漫遊歐洲列國時,哈德莉告訴他,她懷孕了。這個消息沒有給海明威帶來多少要當父親的期待和欣喜,相反,海明威對此憂心忡忡,認為哈德莉約束與限制了他的自由,而他自己要作父親還太年輕了一點。他甚至認為「一個人一旦結婚就倒了黴」。 由於哈德莉認為加拿大多倫多的醫院設備、醫療水準以及醫生、護士的業務水平都比巴黎要好,海明威不得不離開他極為留戀的巴黎,和哈德莉一起於1923年8月底回到了多倫多。為了承擔家庭經濟的重擔,海明威在《每日星報》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然而正是這份工作使海明威倍受羞辱,並迫使他提前返回巴黎。 作為一位頗有名氣的駐歐洲記者,海明威無緣無故地遭到助理主編哈裡·欣德馬什的蓄意迫害。欣德馬什是一個野心勃勃而又無德無能的蹩腳文人,靠著娶了《每日星報》社長的女兒而爬上助理主編的位置,他妒忌其他人的才華和成就,想方設法挫傷成功者的情緒。雖然他和海明威從來沒有什麼過節,但海明威的才華和已經取得的成就,足以招來他的迫害。海明威經常被打發去採訪一些毫無價值的新聞,甚至發表文章時不能署名,在哈德莉分娩前夕依然被派去其它城市採訪,使得海明威不能目睹自己兒子的降生。海明威憤憤地說:「在欣德馬什手下工作,如同在德國軍隊裡一位最蹩腳的指揮員手下工作一樣。」他厭惡這個耗費精力、乏味無聊的工作,討厭多倫多這個枯燥的、道德上極為拘謹的城市,懷念巴黎的輕鬆、活躍,渴望回到那種充滿友誼、刺激和成功感的文學圈子中。在他看來,如果不迅速擺脫多倫多和《每日星報》,不擺脫那個該死的欣德馬什,他的靈魂,他的創作靈感將會迅速枯竭,他的文學生命也就會因此完結。這一切,促使海明威最終和《每日星報》決裂。 他辭去了每週125美元的工作,匆匆地看望了住在奧克帕克的父母後,攜夫人和剛剛三個多月的嬰兒約翰尼卡諾爾·海明威一起,於1924年1月底重返法國。 回到巴黎後,海明威成為了專業作家,以寫作謀生。他接受龐德的建議,協助馬多克斯·福特主編短命的《泛大西洋評論》。福特是一位老作家,他在文學界朋友眾多,在小說創作和編輯工作上都頗有成就。 他對海明威評價甚高,在1925年初版的《在我們的時代裡》普及本的護封上,福特寫道:「當今美國最優秀的作家,最嚴肅認真的,寫作技巧最嫺熟、最精湛的是厄內斯特·海明威。」在後來的《永別了,武器》的序言中,福特把海明威與康拉德、W·赫德森相提並論,認為他是「我50多年來所讀過的作品中三名無懈可擊的英文散文作家之一」。儘管如此,海明威對他稱之為「有出息的矮胖子」的福特越來越反感,在他的眼裡,福特是個不修邊幅、假裝斯文、口有惡臭的勢利小人。在海明威的許多小說和回憶性的散文中,福特都遭到了指責和攻擊。或許正因為這一點,許多批評家和文學史家認為海明威的個性中,有「忘恩負義」這一條。 由於要負擔一家人的生活,又沒有固定的薪水,海明威在經濟上比較拮据。但他堅定地抵制了金錢的誘惑,努力維護創作的嚴肅性和藝術上獨特的追求。 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在平靜安定中寫作對我來說比陷入毀滅美國作家們的金錢陷阱重要得多,我要盡力去創作,從不去考慮銷路問題,也從不考慮它會給我帶來什麼,甚至也不想它能否發表。」 在海明威看來,文學創作是一項需要終身孜孜以求的事業,它好比是文壇上競爭激烈的職業拳擊賽。 同時代的人都相互競爭,他們又與前輩大師們競爭。 「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作家要作的事情是,寫出前人沒有寫出的作品,或超過已去世的人寫出來的東西。」 為了在文壇拳擊臺上威風八面,立於不敗之地,海明威認真地研究和學習了前輩大師及同時代卓有成就的作家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伊凡·屠格涅夫、弗雷德裡克·馬裡亞特、亨利·菲爾丁、斯蒂芬·克萊思、康拉德、勞倫斯、馬克·吐溫、喬伊斯、吉卜林、龐德等等,都曾經或多或少地影響過海明威。其中,托爾斯泰是海明威心目中的文學英雄,在許多文章中,他都高度讚揚了托爾斯泰不朽的藝術成就,並把托翁看作是評判作品優劣的藝術標準。 和世界文學史上許多著名的作家一樣,海明威在文壇上並非一開始就春風得意,雜誌編輯和出版商們對海明威的作品並沒有表示出多大的熱情。《口是心非》雜誌是美國第一份發表海明威詩作的刊物,但1922年6月發表他的四行詩《終極》之後,一分錢稿費也沒給他。1923、1924年,海明威雖然設法在《小評論》、《泛大西洋評論》、《橫斷面》、《本季度》等刊物上發表了一些詩和文章,但1924年全年他只拿到了50美元的稿酬。1925年3月,《打不敗的人》被斯科菲爾德·塞耶主編的《日晷》雜誌退回。1926年秋末,已經頗有名氣的海明威的《阿爾卑斯山牧歌》被共產黨刊物《新群眾》退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