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明威 | 上頁 下頁
二三


  龐德向福特介紹說:「他是個有經驗的新聞記者,他詩寫得不錯,而且具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小說寫作風格。此外,他也很遵守規矩。」

  於是海明威就成了巴黎文壇上新出現的《美洲評論》的副編輯。

  但是沒有薪水拿。

  考慮到能佔據一片文學領地,有安營紮寨之所,海明威樂於幹。一封封退稿信像一根根毒刺紮在他的心裡。

  光在閣樓裡寫不行,得有地盤。

  「我要震撼全球」的海明威可不像冒牌的文人一樣只會誇誇其談,也不像迂腐文人一樣僅知終日伏案。他有猶太商人一樣精明的頭腦。

  2.又蹬翻一架梯子

  替福特當副手的時期,海明威創作熱情很高,越寫越好。他連續不斷地寫了一系列精彩的小說:《印第安人營地》、《醫生與他的妻子》、《歸來的戰士》、《終結》、《風刮了三天三夜》、《在積雪的鄉村曠野馳騁》、《落湯雞》、《史密斯夫婦》、《打不敗的人》、《滔滔的心河》、《五萬元》……等。這些作品大都在《美洲評論》上發表。

  跟福特鬧翻以後,海明威帶著哈德莉到了奧地利,在蘇黎世與莫斯布魯克之間的一個小山村住了一個冬天。

  他們本來是打算到瑞士去的。一個朋友主張他們去奧地利,因為奧地利正鬧通貨膨脹,1塊美元可以換7萬奧幣,那裡自然風光也很有特色,冬季不比瑞士差。

  海明威立即在他的藍色筆記本上算起來。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他們一家三口,在奧地利的生活費用只需28.5元。他們完全可以把巴黎的房子臨時租給別人,就用這筆租金,全家能夠舒適地在奧地利白雪皚皚的大山區裡度過整個冬天。

  巴黎的冬天又潮濕又寒冷,他們一家都過不慣,特別是約翰,總是感冒傷風。

  他是寫完《打不敗的人》去的。一路上心情很愉快,因為剛剛完成的這部小說,他認為是他已經創作出來的作品中最好的一篇。這篇小說凝聚了他3次去西班牙看鬥牛後的觀感。最早表現了他後來熱衷描寫的「硬漢子精神」。小說中糅合了榮譽、勇氣、暴力、復仇等種種成分,講了一個年老力衰的鬥牛士為保持往日的光榮,甘冒生命危險再次登場鬥牛的故事。

  主人公曼努爾大好的青春時光是在鬥牛場上度過的。他和他的哥哥都曾經是鬥牛場上的勇士,博得過無數歡呼和喝彩,殺死過無數猛牛,很受老闆的器重。

  九年前,他的哥哥被一頭公牛挑死。這頭牛因此也博得了「勇士」的光榮,它的頭骨被剝制出來,擺在鬥牛場經理的辦公桌上,還有一塊小銅牌記錄了它的「戰功」。如今,曼努爾已經年老體衰,臉上的氣色「白慘慘的」,老闆因他不叫座了,對他採取鄙視的態度,只肯出便宜的價錢雇他參加晚場鬥牛。願不願幹由曼努爾自己選擇。

  曼努爾不顧同伴的勸阻,再次走上鬥牛場。他驕傲地宣稱:「我是個鬥牛士。」「我既然走上鬥牛場,就要把槍紮到雄牛身上去。」

  他的動作畢竟不那麼靈便了;他被牛挑傷,躺在地上動彈不得,「覺得骨頭已經粉碎,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有人要他快下場,但他毅然拒絕。他頭腦清醒,勇氣猶在,他覺得一個鬥牛士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退出場地。於是他掙脫了身,又朝牛奔去,把槍準確地紮進雄牛身上的要害部位。

  他終於勝利了,「望著牛慢慢地倒向一邊,然後突然四腳朝天了。」曼努爾被抬到手術臺上,在奄奄一息時,他無比欣慰地說:「我幹得不壞,我幹得很出色。」

  對於自己的年老力衰,曼努爾無法阻擋,但他精神不老,勇氣不衰,永遠是一個敢於隻身麈戰的「硬漢子」。他對痛苦無動於衷,蔑視死亡,對於用勇敢取得的榮譽感到驕傲,為維護自己的榮譽而甘願犧牲。

  這個小說從一個十分新穎的角度,寫出了人的尊嚴,表現了海明威推崇的那種「處在壓力下的優美」。

  他隱約感到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佳作。他是趕在聖誕節前寫完的。從動筆到完成將近兩個月。其時他已與福特鬧翻,《美洲評論》也即將

  「壽終正寢」。他很想在國內文壇上也造成一點影響,把稿子給了美國的《代耳》雜誌。然後就同哈德莉到了奧地利斯奇倫斯山谷裡的一個小山村。

  這裡確實景色宜人,不亞於他們去年過冬的瑞士,而且民風淳樸,當地居民對外來客人非常友好,以致讓海明威感到奇怪,自己19歲的時候為什麼會跟奧地利人打仗,而奧地利人為什麼會把自己打得像個「篩子」。

  他們在一家旅店租了一個二樓的套間,站在窗口可以看到白雪覆蓋的山峰和在山腳下吃草的牛。

  他們在羚羊出沒的山坡上踩著雪橇追趕羚羊;哈德莉用本地產的未經染色的羊毛給海明威編織毛衣和滑雪帽;店主人特地給哈德莉抬來一架鋼琴;店裡那個天天帶著約翰玩的女傭人很漂亮,這裡還有鮮美的牛肉,上好的杜松子酒和風味獨特的梅醬布丁;每天晚上,樓下廳堂裡都有人玩小賭注的撲克牌,海明威經常參與,有次還贏過43萬奧幣。

  這裡的人很友好地稱他為「黑鬍子酒鬼基督」。

  海明威在小山村裡的生活非常愉快。

  更愉快的是,他在這裡找到了「福特第二」。

  巴黎《季度》雜誌的主編也在這裡休假。他與海明威同名,叫歐內斯特·華爾斯。海明威經常到華爾斯下榻的旅居去找他聊天。

  華爾斯清楚海明威的來意,紅火一時的《美洲評論》垮臺了,海明威與福特分道揚鑣,急於想尋找新的盟友。華爾斯也正需要幫手,他身體不好,正患肺病,也知道海明威精明強幹,又正是聲譽鵲起的時候。

  於是,海明威又加盟華爾斯的《季度》雜誌,成為華爾斯的副手。

  這個雜誌規模小,遠沒有《美洲評論》當初的那份雄心,可是不會有經費之虞,它的資助人莫赫德女士富有、慷慨,一諾千金。

  從奧地利的斯奇倫斯山谷回到巴黎以後,海明威就投入以《季度》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之中。也許是因為增加了一員強將,《季度》雜誌將版面一下增加到250頁,與剛剛夭折的《美洲評論》不相上下了。

  在福特手下的副編輯生涯使海明威具有豐富的辦刊經驗,他又從小就從他父親那裡秉承了韌性和耐心。增版的《季度》雜誌確實出現了全新的面貌。海明威從文字內容到美編設計,從敦促印刷廠務必準時印出到防止老鼠咬壞新刊,從採用龐德像為封面到杜絕校對錯漏,事事都向華爾斯出謀劃策,並且事事都樂於奔走躬親。他還推薦哈德莉擔任了校對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