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明威 | 上頁 下頁 |
二 |
|
「外祖父去世不久,我們就搬家了……有許多東西集中放在後院天井裡焚燒。我還記得一些從閣樓搬下來的盛著酒精的瓶子,扔進火堆裡,瓶子一發熱,砰的一聲炸開來,酒精一遇大火迅速燃燒,冒出藍色的火苗。」 他的興奮與父母的喜悅毫無關係,他畢竟還是孩子。 於是,在海明威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天地裡,就擁有了對比鮮明的兩個世界:「中產階級之都」的橡園鎮,和風光綺麗的貝爾湖。這兩個世界正代表了兩種文明,共同哺育著未來的文壇鉅子。 在橡園鎮他是「小紳士」,在貝爾湖他是「野孩子」。 2.母與子 而在家裡,埃德蒙和格萊絲似乎也成為了「兩種文明」的代表。他們按照自己的期待視野,密切關注海明威,努力引導他走「正道」。 海明威也循著自身天性的呼喚,邁開了人生最初的步伐。 海明威是在貝爾湖最初享受了童年的快樂。1900年夏天,他們全家第一次住進新建的溫德米爾別墅。剛剛一歲的海明威已能單獨行走。他爸爸買了一條小木船,整個夏天,海明威和他姐姐就像水裡的青蛙一樣坐著這條船在湖上劃來劃去。他筋骨健壯,肌肉飽滿,喜歡光著身子在淺水灘上嬉戲,學獅子吼叫,學大象走路,拿棍子當馬騎,模仿西部電影中的牛仔「砰砰砰」打槍的動作,還不忘記「唏唏唏」地策動胯下的坐騎。在白浪、沙灘和藍天、碧樹的懷抱中,他無比歡欣。從這時起,他就萌發了畢生葆有的對大自然的熱愛。 埃德蒙醫生為孩子們訂了一份《自然界的禽鳥》的畫冊,它使海明威對書籍發生了最早的興趣。其中的圖畫使他著迷,特別是那些滑稽有趣的動物漫畫,常逗得他哈哈大笑,埃德蒙醫生不失時機地教他辨認,給他講關於鳥和其它動物的故事。到他一歲半的時候,他媽媽驚詫地發現,他指著《自然界的禽鳥》中的圖畫,竟能準確地說出七八十種鳥的名稱。 貝爾湖的沙灘和這本畫冊是最早呈現在海明威面前的兩個不同世界。 童年海明威更多地得到母親的慈愛。埃德蒙經常在外行醫,子女主要是由格萊絲照料。 格萊絲記錄了很多海明威的童年趣事,海明威從小表現出來的性格畢生都沒有改變。 他一碰到不如意的事,總是又喊又叫,暴跳如雷,但遊戲時候卻循規蹈矩,一點不發脾氣。 他媽媽做禱告時,他也跪在旁邊。可是,他媽媽還沒說上幾句話,他便一躍而起,大喊一聲「阿門」,表示祈禱結束了。 他很小就表現了駕馭語言的特異才能。一歲多時,就把種牛痘留在皮膚上的斑點說成「壞了的蓓蕾」,把身上碰破的傷口說成「貓頭鷹的眼睛」,還喜歡給人和物取各種各樣的名字。媽媽寫的歌曲「啊,月光下的瓦倫湖」被他惡作劇地改成「啊,月光下的老狒狒」。 他很小就有以男孩為榮和對男孩親近的意識,當別人沖他臉上的酒窩叫他作「玩具娃娃」時,他一邊跺腳,一邊抗議:「我不是玩具娃娃,我是波尼·比爾(西部電影中的英雄),砰!我要開槍打死你。」他喜歡玩家裡一支半舊的老式步槍,扛著它昂首挺胸地邁正步。任何他拿著順手的東西,都可以變成槍和炮。玩起「戰爭遊戲」來,他滿頭大汗,非常投入。他渴望有個弟弟。三歲時,他母親生下妹妹厄休拉,他很失望,難過得流下淚來,又寬慰自己說:「我想明天耶穌基督會賜給我一個弟弟。」 他有小男子漢的勇氣,希望別人把他當大人看,如果有人問他害怕什麼,他總是大聲回答:「我什麼也不怕!」 他又有軟心腸。格萊絲說:「他看見一隻蒼蠅死了也哭,想方設法把它放到糖水裡,希望能救活。」他喜歡各種動物,把它們當作人看待。也許是家裡只他一個男孩,他感到孤獨,常常同他喜愛的動物說話。 他凡事都好奇,而且非要試著去做。有一段時期竟想在縫衣服上顯示才能,常常去格萊絲的縫紉間裡忙乎:「一心想縫件衣服給他爸爸穿,樂意為他爸爸補褲子。」他媽媽找了一些舊衣服讓他練「手藝」。他很有耐心,竭力想去做好。 過第5個生日時,他外祖父送給他一台顯微鏡,「他興致勃勃地看著放在顯微鏡下的岩石和昆蟲的標本,一看就是一個小時。」 這些趣事顯示了海明威童年時代的許多天性,而且日後都得到了發揚。 海明威的雙親都有足以使橡園鎮的居民肅然起敬的文化修養,他們經常組織孩子們在家裡舉行「把生日之樹帶回家」,「美國革命英雄兒女紀念會」之類的活動。他們又有不同的愛好、追求和性格,都試圖把海明威培養成為自己的才能和志趣的傳人。 二者時而協和,時而碰撞。小海明威既收穫了終生受益的東西,也常有無所適從的煩惱。 他們那棟三層樓的新居裡,有兩間大房子,一間是格萊絲的音樂專用室,帶有陽臺,寬敞明亮。房裡擺著閃光發亮的大鋼琴,旁邊是鋪著地毯的學生獨唱練習台。這是格萊絲引以自豪的地方。 另一間是埃德蒙醫生的書房兼診療室,橡木書架上立著一排排書籍,房裡還陳列著許多動物標本,有飛禽,有走獸,都是埃德蒙親手獵取製作的。靠牆的一個大壁櫃裡放著各式各樣的瓶瓶罐罐,還掛了一具蒙著白布的人體骨架。 藝術和科學在這裡爭奇鬥豔。海明威從小就接受了來自「音樂室」和「診療室」裡的影響。 父親和母親都教導海明威要懂得生活,熱愛生活。 但對格萊絲來說,這特別意味著要懂得藝術,講究禮儀,接受傳統,信奉基督,這才像個上流社會的好孩子。而埃德蒙醫生則更強調要擁有知識,擁抱自然,樂於嘗試;善於自律,總之,要做身心健康,不虛度時光,不虧待自己也有益於社會的人。 海明威剛離開幼兒園就從母親那裡得到一把大提琴。從此,格萊絲就像當年盼望自己登臺演出歌劇那樣,熱切期待出席兒子舉行的音樂會。她創造一切條件讓海明威接受以音樂、美術為核心內容的薰陶。她認為這是一個上流社會的孩子應接受的文化教養。 她領孩子們去聽交響音樂演奏。一手牽著海明威,一手牽著海明威的姐姐瑪絲琳。 芝加哥的劇團來橡園鎮演出,觀眾席上幾乎場場都有他們母子的身影。 海明威和他姐姐都參加了鎮上公理會教堂的少年歌唱班,而這個歌唱班的藝術指導和領唱者正是格萊絲。 由於母親的鼓勵,姐弟倆很早就進入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少兒輔導班學習繪畫。一有機會,母親就帶他們去參觀畫展,向他們講解這幅畫那幅畫的奧妙。 由於母親的策劃,童年、少年時代的海明威有過許多溫馨快樂、符合上流社會文明禮儀的生日慶祝會。 1910年夏季,11歲的海明威跟隨母親進行了一生中第一次長途旅行。他們從溫德米爾別墅啟程,目的地是數千公里外美國東海岸的南塔克島。在那裡,海明威第一次見到了真正的大海。他歡欣地躍入大海的懷抱,在沙灘上把皮膚曬成了暗褐色。回家時還特地帶了一個劍魚的鰭,準備讓他爸爸製成海產標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