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黑格爾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黑格爾還經常陷於沉思,以致有時鬧出笑話。有一次上課,他心不在焉地提前了一個小時,下午3點的課,他兩點就去了。講堂裡聽課的是另一批人,可是他沒有覺察到,就在講壇下坐下,講起課業。有個學生向他暗示搞錯了,他壓根兒沒有理會。按照課程表,這時應該由奧古斯蒂教授來上課。他來到教室門口,聽到黑格爾的聲音,以為自己遲到了一個小時,於是趕緊退了回去。到了3點鐘,黑格爾的學生們都來了,他們已經知道這件事,就好奇地等待著,看看他們的老師如何擺脫這個尷尬局面。黑格爾說:「諸位,感官可靠性究竟是否真正可靠,首先取決於自身的意識經驗。我們一直認為感官是可靠的,本人在一小時以前卻對此有了一個次特別的經驗。」說完,嘴角間浮起一絲微笑,便又接著講課了。 在耶拿大學發生了一件對謝林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這就是他與卡羅列娜的愛情。卡羅列娜是一位大學教授的女兒,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還有著傳奇般的坎坷經歷。1796年她與浪漫派作家威·施萊格爾結婚。當謝林初到萊比錫結識施萊格爾兄弟時,卡羅列娜就對謝林產生了好感。謝林到耶拿大學任教後,她與謝林交往密切。卡羅列娜把自己的女兒鮑萊爾許配給謝林。不幸鮑萊爾因病夭折,謝林十分痛苦,本想就此斷絕他與卡羅列娜的關係,沒想到她卻毫無保留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愛情,而與威·施萊格爾的婚姻也日益失去意義。幾經周折,1803年3月她終於在歌德的幫助下解除了與施萊格爾的婚約,並與比她小12歲的謝林結婚,婚禮是由謝林的父親主持的。 謝林與卡羅列娜的婚姻對他的哲學活動有重大影響。德國哲學史家費舍爾指出:「卡羅列娜的情感對謝林精神的蓬勃發展比世界上任何贊助都更有推動作用。」當代民主德國哲學家布爾也說道:「謝林與卡羅列娜的結合是一個崇高的範例,表明一位天生感情豐富,才智出眾的女人的愛情會如何鼓舞與提高男子的創造;在1809年卡羅列娜去世以後,我們則可以發現他的思想創造性在日益衰退。」 然而,這段羅曼史在耶拿引起不少流言蜚語。謝林覺得還是離開這裡為好,遂與新婚妻子離開了耶拿。 謝林雖然離開了耶拿,離開了好朋友黑格爾,但他對黑格爾的著作仍抱有很大的期望。1807年1月11日,謝林寫道:「我翹首以待,你最終能發表你的著作,如果你時間充裕,成果一定會成熟起來的!但願你有更安靜的時間和閒暇縷述你的厚實的、也可以說是不朽的著作。」 謝林的離去,席勒和歌德益發關心黑格爾的狀況。 1803年11月,席勒函告歌德:「哲學並未沉寂,黑格爾博士博得了許多聽眾。」很顯然,這是因為謝林的「餘蔭」,一些學生很自然的轉到黑格爾的班上來。 黑格爾在1806年9月17日致尼塔默的信中惟恐戰爭有爆發之勢,「希望上帝與我們同在」;然而,拿破崙在班堡接到了普魯士的最後通諜(10月7日),並在他的軍隊中公佈了戰爭宣言,黑格爾對「柔和的十月」能吹來的和平的微風的希望落空了。 眼前的一切按拿破崙的方式亦即閃電式地進行。戰爭爆發了。 普法戰爭期間,黑格爾和歌德一樣認為拿破崙是法國革命的繼承者,是個革新家,他將摧毀舊的秩序,並為法國開闢新的道路。黑格爾熱烈歡迎把《拿破崙法典》介紹到萊茵聯盟各國來,他認為拿破崙的政策將促進德國的民族復興。 1806年10月13日清晨,法軍佔領了當時黑格爾居住的耶拿。30日拿破崙皇帝進入耶拿。黑格爾不顧個人的得失,不抱民族偏見,而是以十分敬慕的心情描繪這位征服者。就在這一天晚上,黑格爾在給尼塔默的信中寫道: 我見到皇帝——這位世界精神——騎著馬出來在全城巡察。看到這樣一個個體,他掌握著世界,主宰著世界,卻在眼前集中於一點,踞於馬上,令人有一種奇異的感覺。 從星期四到星期一,只有這個使人不能不五體投地的傑出人物,才能採取這樣一些出乎意料的步驟。 夜23時,黑格爾從他的寓所注視著法國兵營的火焰籠罩了整個市場,注視著他的理象學後稿的最後部分。 黑格爾非常景仰拿破崙,但是這位「世界精神」的士兵們並不客氣,他們將黑格爾的錢財洗劫一空,使黑格爾流離失所,不得不寄居在一位朋友那裡。 10月18日歌德致耶拿諸友人的一份傳單,打聽他們的近況和他們在戰爭的日子裡遭受到了什麼損失。其中一個姓名、地址就是寫的「送舊劍術館黑格爾教授」。黑格爾因戰亂一時困頓無依,急需用錢,歌德託付克涅柏爾送來了十塔拉,解了燃眉之急。黑格爾在給克涅格爾的信中寫道:「我已經把《聖經》上一節話做了我領路的明星,它的真理是我從經驗中體會得到的,『先把衣食弄到手,天國的門才能在你死後為你開啟』。」 耶拿時期的黑格爾曾經是謝林哲學的追隨者,但是他並沒有停留在謝林哲學那裡,而是要著手建造自己的哲學體系。經過幾年的努力,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在耶拿被法軍佔領的前夕基本上完稿。黑格爾在逃難時尚帶著《精神現象學》手稿的最後部分。他借著營地和爐灶的火光,把倖免於難的手稿整理出來,並寫完了最後幾頁。黑格爾後來功成業就,想到自己在一場大戰前夜寫完《精神現象學》一書,常為此感到自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