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十五、最後的傑作——《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 作為高爾基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經過了作者數十年的醞釀。當高爾基剛剛身處知識界圈子時,他就發現了不少自私自利者。他們為了在世界上苟活,以個人主義為武器來把自己裝備起來。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惜採取各種恥辱、卑鄙的手段,包括利用革命和背叛革命來獲取一己私利。有感于這一點,高爾基從很早開始就在構思一部長篇小說。《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就是凝聚了高爾基數十年的心血寫成的。它對舊俄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作了典型的刻畫和深刻的批判。 《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不僅僅是講述一個靈魂空虛、自私自利的人的歷史。它通過這個人物的活動,反映出了俄羅斯十月革命前40年裡社會的發展,展示了40年紛繁複雜、風起雲湧的社會面貌。因此,《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同時還是一部恢宏的社會的編年史。為完成這部史詩,高爾基在1925—1936年中始終辛勤耕耘,到臨死前仍耕筆不已。 克裡姆·薩姆金是個非常渺小的個人主義者。他出身于一個民粹派分子的家庭。父親從小就教育他「不負什麼責任」和做事要「標新立異」。這使薩姆金過份估計了個人對歷史的影響。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薩姆金沒有一定的政治立場。起初他相信民粹派,後來看見革命發展的勢頭,就戴上了馬克思主義的假面具。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起來了,薩姆金就成了社會民主黨人。他閱讀了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同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有了交往,甚至他還被捕過。但他從來沒有真正信仰過革命,他時刻準備著出賣革命。 薩姆金為了逃避革命,在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時逃往外省。1905年革命失敗後,薩姆金徘徊在繼續偽裝還是叛變革命的選擇當中。到了1907年,薩姆金走上了反動的道路。他敵視革命,也仇視列寧。 小說的結尾,是薩姆金被遊行的群眾踩死,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薩姆金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智力和毅力都不夠用,既當不了作家,又當不成政黨領袖,也幹不上臨時政府的部長。但他十分自負,狂熱地想在社會上取得有權有勢的地位,淩駕於眾人之上。他膽小如鼠,決不同對手進行任何正面衝突,並且最貪圖享樂,追求個人舒適和精神安逸。他在政治上本來是一個懷疑主義者,標榜超黨派立場。但他的思想的核心是極端個人主義,他為保護自己,見機而動,玩弄兩面取巧的把戲。這是他對革命運動起先持旁觀態度、繼而為革命潮流所裹挾、最後脫掉偽裝、暴露出反對革命的真面目的原因。無論是投機革命、革命、仇恨革命,都基於這同一個思想。 高爾基塑造這一形象的方法是把他放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背景中去。這些人物分別是不同的政治、哲學和美學思想的代表。他們或者是追隨薩姆金,成為他的影子;或者是為薩姆金所推崇——因為這個人可能代表了薩姆金自己個性中突出的某一個方面。如尼科諾娃、德洛諾夫等人。他們和薩姆金的思想親緣助長了薩姆金思想的傾向,最終形成「薩姆金精神」,這一精神的實質是小市民習氣和個人主義,以及對顛覆了他們腐爛而平靜生活的革命的瘋狂恐懼。 在展示、挖掘「薩姆金精神」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的歷史事件是通過薩姆金的觀感反映出來的。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有:民粹派的破產和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同政治上的敵人的鬥爭、1896年的全俄工業展覽會、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大典、20世紀初期的農民動亂、1905年1月9日事件和莫斯科十二月起義、反動統治時期帝國主義大戰、二月革命等等。《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裡龐大的歷史事件的容量,使它當之無愧成為一幅俄國40年波瀾壯闊的社會的全景圖。 這些歷史紀事並不是羅列式的,不是乾巴巴地被高爾基記錄下來的。它們充滿了藝術色彩。高爾基巧妙地讓薩姆金成為這些歷史事件的目擊者,通過他獨特的感受,讓這些歷史事件鮮明地、藝術性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看起來,各種事件的聲勢越來越大並且都在朝著一個方向迅猛地飛奔。他能記得的只是一些響亮的、像是閃光的連在一起的字眼,只是一些報紙標題那樣簡短的句子。報紙在大聲疾呼,一些諷刺性雜誌粗野地發出噓聲,賣報人在叫喊,人們都在叫喊,每天都有新的題目:「水兵起義!」——一個聲音這麼喊,跟著又有一個聲音隆重地宣稱:『爭取八小時工作日!』薩姆金還沒有來得及將這兩件事情聯繫起來好好想一想,又聽到:『彼得堡工人代表蘇維埃決定: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鬥爭暫停。宣佈舉行罷工,抗議殺害喀朗施塔得水兵;黑海艦隊起義。』每天都有人在講,農民搗毀地主的莊園,有的感到恐慌,有的感到高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