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十四、在最後的日子裡 1933年5月,高爾基第5次從索侖托回到了蘇聯。從這時起,一直到他逝世的最後三年裡,高爾基就一直住在祖國。 高爾基已經成為了蘇聯人民的驕傲,他被授予了列寧勳章。世界文學研究所、莫斯科藝術劇院、列格勒大劇院都以高爾基命名。他的家鄉下諾夫戈羅德也改為高爾基市。 這位已經60多歲的老人正打算為祖國人民更積極地貢獻餘熱的時候,遭到了一個意外的打擊——他的愛子、37歲的馬克西姆·彼什科夫突然病逝。可憐的父親親眼看見了兒子死前痛苦的掙扎,這令他更為痛苦。高爾基是個慈父。馬克西姆小時候,高爾基從來沒對他端過父親的架子。他們的交往像朋友一樣友好。 《童年》是高爾基送給15歲的馬克西姆的禮物。 在作品的卷首題辭上親切地寫著:給我的兒子。 馬克西姆則一直因為有這樣一位好父親而感到驕傲。受父親的教誨,他也成了一個正直的人。後來還加入了布爾什維克。 20年代初,高爾基去德國養病的時候,馬克西姆作為外交信使正出使德國。從那時候起,高爾基就和馬克西姆夫婦住在一起。兩個可愛的孫女給高爾基的晚年增添了很多的樂趣。馬克西姆則成為父親最得力的助手。他掌握了4門外語,經常為父親作翻譯,打印手稿,還經常為父親開汽車或單獨完成父親的委託。高爾基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工作上都離不開馬克西姆。命運卻跟高爾基開了一個沉痛的玩笑。人們雪片般湧來的唁電安慰了這位老人。他重新振作起來,回到了繁重的工作中。 1934年8月,在高爾基的主持下,第一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開幕。這是蘇聯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它標誌著蘇聯文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高爾基在大會上作了題為《蘇聯的文學》的總結報告。在這次大會上,他被推選為全蘇作家協會主席。 1935年底,高爾基改寫了《瓦薩·日列茲諾娃》。1910年,高爾基完成了劇本的第一稿。劇本反映的是1905年革命失敗的低潮時期。主人公瓦薩·日列茲諾娃是一個大輪船公司精明強幹的女老闆。她出生於資產階級家庭,野心勃勃、貪得無厭、手段毒辣、熟諳資本主義的商業經營。她的丈夫日列茲諾夫犯了強姦幼女罪,法院要提起公訴。為了避免家醜外揚和公司的破產,她強迫丈夫服毒自殺。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瓦薩的鐵石心腸和兇狠面目。 劇本不僅揭露瓦薩毒死親夫這樣的駭人聽聞的醜行,而且進一步展示了這個家庭的醜惡關係。大女兒聽到父親死亡的消息,並不感到難過,只慶倖他「不受審判」了,二女兒也把父親的死當作兒戲。瓦薩的哥哥唯恐外人知道妹夫死亡的真實原因,一聽到女僕說瓦薩曾勸丈夫「服藥面兒」,立即毒打女僕,責駡她不該「憑空捏造」,最後逼得女僕自殺。同時,他馬上去吻瓦薩的手,稱讚她:「瓦薩,你真是個女英雄,了不起!」 瓦薩雖然毒死了丈夫,卻沒有換來安寧,她最大的威脅是她的「事業」後繼無人。她的兒子菲多爾同女革命家臘塞爾結了婚,不久就脫離了家庭。她的兩個女兒也都不成材。因此,這個擁有萬貫家財的女老闆只有把希望寄託在五歲的孫子、臘塞爾的兒子柯裡亞身上。她希望這個幼小的孫子將來成為她的「繼承人」,這就是為什麼她千方百計要佔有孫子,把他藏起來,不讓臘塞爾接走的原因。 臘塞爾是個革命者,她深刻瞭解瓦薩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的腐朽與罪惡,知道她的兒子在這樣的家庭裡會被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她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回來,就是為了爭奪這新的一代。所以,臘塞爾和瓦薩一見面就展開了尖銳的鬥爭,這一衝突是全劇的中心。在這場衝突中,臘塞爾顯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瓦薩這個一向好勝的女人在她面前相形見絀。儘管瓦薩對臘塞爾又是恫嚇又是威脅,但她那種聲嘶力竭的叫喊只不過是垂死的掙扎。加上瓦薩的哥哥和女兒都慫恿臘塞爾把孩子偷走,這對瓦薩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可是瓦薩還不死心,她命令心腹安娜去憲兵隊告密,讓他們把臘塞爾抓走。然而她的陰謀沒有來得及實現,無情的死亡已經降臨到她的頭上,她因心臟病猝然發作,突然死去。同1910年版本相比,改寫本中的瓦薩的形象更加鮮明、深刻,更有說服力,而且新增加了女革命家臘塞爾的形象。這樣一來,劇本的中心就不是通過一個富商家庭來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和道德的淪喪,而是強調指出:資產階級不可能有繼承人,未來世界的主人一定是無產階級。 從1925年就開始動筆的長篇巨著《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也在這時漸漸接近了尾聲。他把這本書獻給了他的秘書瑪麗亞·依格納季葉芙娜·查克列芙斯卡婭。然而,《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並沒有最後完成。從1935年開始,高爾基的健康就越來越差,有時每天得為他準備大量的氧氣袋。1936年3月,高爾基開始大量吐血,感覺很疲倦。 1936年5月,高爾基乘火車從克裡米亞的泰斯裡回到莫斯科。莫斯科的天氣悶熱異常。6月1日,高爾基在莫斯科市郊的哥爾克村患上了重感冒,這使他的肺病和心臟病變得更加嚴重。 6月6日起,《真理板》、《消息報》和其他各報開始發表高爾基的病情公報。人們十分關心高爾基,慰問電和慰問信雪片似的向哥爾克飛來。為了安慰高爾基,《真理報》還專為他印了一份不刊登病情公報的報紙。氣喘使老人不能躺下來,他終日坐在圈椅裡,頑強地忍受著疾病的折磨。當他感到輕鬆一點的時候,他就同周圍的人們說笑,嘲笑自己的軟弱無力。有時候他還談論文學,談論生活。高爾基在這個時候經常懷念列寧。高爾基讀的最後一本書是《拿破崙傳》。 它由著名歷史學家塔爾列在1933年完成。在這本書的書頁上,至今保留著高爾基畫的記號,但他最終沒能夠讀完這本書。 1936年6月18日上午,高爾基在哥爾克逝世,享年68歲。高爾基的遺體由哥爾克村運抵莫斯科,停放在圓柱大廈中。6月20日,莫斯科的紅場披上了黑紗,高爾基追悼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會後人們將高爾基的骨灰葬在克里姆林宮牆內。高爾基就這樣離開了他深深愛著的人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