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高爾基受了「召回派」的影響,也主張「造神論」。但他又敬佩、擁戴列寧,於是就力邀列寧前來,試圖使他們和解。 列寧在意大利島上逗留了六天,結果當然不可能產生和解。因為兩人周圍總是有許多人,他們一直沒能充分地交換意見。而且列寧每天都是在與波格丹諾夫等人的激烈爭辯中度過的,氣氛不可能愉快得起來。 兩位朋友的思想分歧越來越大。 1908年,高爾基發表了《懺悔》這部小說,這說明了高爾基仍在堅持造神論的思想。列寧針對這部作品,給高爾基寫了一封批評的信,但考慮到種種原因,列寧並沒有寄出這封信。但從此以後,他們的通信中斷了。 不久,在意大利喀普裡島上創辦了一個黨校。高爾基積極投入到創作工作中去,並在黨校講授《俄國文學史》課。但是這所學校其實是「召回派」為了網羅黨羽而開的。不久高爾基就看到了這種派別之爭,他憂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裡,他讓布爾什維克革命家米哈伊爾去巴黎,去尋找列寧的幫助,這一舉動改善了他們的關係。 1909年11月,在會見了米哈伊爾的當天,列寧就給高爾基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來鼓勵和幫助這位朋友。在這封信裡,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新黨校的本質,並鼓勵高爾基不要在困難面前被嚇倒。從這時起,他們之間曾中斷了一年半之久的通訊又恢復了。 這時,在資產階級報刊上出現了許多謠言,它們涉及到列寧對高爾基的態度,宣稱高爾基已被開除出黨,列寧立即寫了《資產階級報紙關於高爾基被開除的無稽之談》進行了反擊,維護了高爾基。 1910年8月,列寧再一次應邀前往喀普裡,這一次,是真正的友誼的呼喚。列寧難以掩蓋他的歡樂心情。這一點從列寧給母親寫的信中可以看得出來。 他高興地說:「我在那不勒斯衷心地向您問好。我是從馬賽坐船到這兒來的,又便宜,又舒適。就像在伏爾加河上航行一樣。我要從這裡到喀普裡去住幾日。」 高爾基陪同列寧遊覽了喀普裡島上的古跡:公元1世紀羅馬皇帝提庇留宮殿的遺址、14世紀島上一位封建主建築的修道院等等。高爾基講解得極為生動。 作為一名文學家,他善於用幾句話就描述出一幅風景畫,或是描述一件事或一個人。安德列耶娃回憶道:「他這一特點使列寧甚為欽佩我覺得,正是從這時起,列寧親切地愛上了高爾基。」到晚上,列寧傾聽高爾基講有關俄國和農村的故事。列寧發現這位朋友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羡慕地感歎說:「我對俄國知道得太少了。辛比爾斯克,喀山,彼得堡,流放地——幾乎就沒有別的了!」而高爾基,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相處,更加發現了列寧是「一個極好的同志,一個愉快的人,對於世界上的一切懷著強烈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對人們抱著異常溫和的態度。」高爾基跟列寧在南方曬燙了的喀普裡石徑上散步,欣賞金黃色的金雀花和漁人們的肮髒的孩子。」高爾基還饒有興味地觀察著列寧:「他有一種磁力吸引著勞動人民的心靈和同情,他不會講意大利語,但是曾經見過夏裡亞賓和其他不少俄國著名人物的喀普裡漁民,卻出於某種本能,一下子就對列寧特別看待。他的笑是富有魅力的老漁民喬凡尼·斯巴達洛談到他說:『只有正直的人才能這樣笑』。」 「在猶如晴空一般碧藍而又澄清的水波上划船的時候,列寧學習用手指釣魚——只用一根釣絲,不用釣竿。漁民們向他解釋道:當手指覺得在晃動的時候,就一定是釣著魚了。『這樣:叮鈴—叮噹。懂得嗎?』他立刻釣到了一條魚,把魚拉起,大叫起來,像小孩一樣歡喜,像獵人一樣興奮。 『哈哈!叮鈴叮鈴』漁民們也像孩子一樣快樂地哄笑起來,並且稱呼這個漁人道:『叮鈴—叮鈴先生。』『叮鈴—叮鈴先生好嗎?他不會被沙皇抓住吧,不會吧?』」 這兩位朋友——一位文學家和一位革命家,在美麗的喀普裡度過了許多這樣的快樂時光。他們性情相投,相互的瞭解一天比一天深,友情也一天比一天濃,他們互相向對方學習,並相互指出工作上的問題和提供自己的幫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