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一九


  高爾基開創了一種新的創作方法。《母親》展示了俄國運動的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必然規律,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小說中的巴維爾、尼洛夫娜等人的形象,既集中了20世紀初期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品質,又熔鑄著作家的浪漫主義思想,具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

  《母親》的創作實踐為後來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定了基礎,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後來成為極大地影響整個蘇聯文學的一種創作方式。

  就以上兩點來說,《母親》不愧為無產階級文學的藝術豐碑。《母親》在當時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在於它具有的時代意義。

  在1905年革命失敗以後,國內一片白色恐怖,而革命之所以失敗,正是由於很多群眾和工人還沒有覺醒。在當時,如果能寫出歌頌工人的革命鬥爭,宣傳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堅信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作品,那將會促進人們的覺悟,塑造高大的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會使人們找到行動的榜樣。細緻、真實、典型地展示這一形象的成長過程,又會使人們比照自身,發現行動的道路。這樣的作品將會有力地支持革命。所以,列寧對《母親》的面世報以很大的熱情,稱它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及時」的意義就是由此而來的。

  今天看來,《母親》在藝術上或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比如說:人物的性格不夠豐富。在巴維爾身上體現得比較突出,就整體藝術效果來看,《母親》也稍為粗糙了些。但它巨大的時代意義、思想意義卻使《母親》最終仍然成為一本成功的書。正如盧耶察爾斯所說的,這本著作成了歐洲無產階級的「案頭必備書」。

  1929年,夏衍把《母親》譯成了中文。它也同樣激起了中國青年,為革命事業而不惜赴湯蹈火的熱血。

  §十一、偉大的友誼——列寧與高爾基

  1906年年底,高爾基由美國來到了意大利。

  高爾基說過:「假如我不是一個俄國人,大概我寧願做一個意大利人。」因為,意大利不僅給高爾基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環境,還孕育了一段偉大的友誼。

  高爾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灣前前後後共停留了15年之久。除了故鄉下諾夫戈羅德以外,這裡是他一生當中逗留得最久的地方。

  他驚歎於這個國家的美麗。他多次說過:「意大利是歐洲大陸一個最美麗的國家。」絢麗的陽光,碧藍的海洋,遠處維蘇威火山冒著煙,繚繞著淡紫色的雲靄,海上漂浮著星星點點的漁舟,居民們的建築依山而起,建築前面是石灘,一級級向海中延伸。四處可以看見葡萄、蜜桔、檸檬、無花果的黑沉沉的葉子和橄欖樹銀灰色的葉子。它們都在顯示地中海沿岸的美麗與富饒。這給他提供了優雅的創作環境。

  他還驚歎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他更驚歎於這個國家人民的熱情。到達那不勒斯的第一天晚上,高爾基去劇場看戲。序曲已經開始了,但因為他的到來,音樂驟然停止,大廳裡的燈光都亮起來,觀眾們向高爾基歡呼,這時,軍隊改為演奏馬賽曲,表示對高爾基的光臨的歡迎,劇院經理獻上了鮮花。

  三天以後,在那不勒斯舉行的歡迎會上,高爾基說:「我不懂你們的語言,你們也不懂我的話,但我瞭解你們的夙願和希望,你們也同樣瞭解我的夙願和希望。」

  無論走到哪裡,高爾基都受到熱烈的歡迎。人們以發表文章、寫信、打電報表示自己的喜悅。高爾基,就像幾十年前初到意大利的司湯達一樣,把意大利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高爾基居住在喀普裡島上,完成了《母親》的創作。除此之外,從1906年—1913年,還寫完了長篇小說《童年》和《沒用人的一生》、《懺悔》、《夏天》、《奧吉洛夫鎮》等6部中篇小說,《最後一代》、《怪人》、《瓦薩·日列茲諾娃》、《偽金幣》、《崔可夫一家》等5個劇本、3個短篇小說和若干特寫、論文。可以說,在喀普裡島上,高爾基的創作獲得了豐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