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一個操勞了一生的老婦人竟然在喪失勞動力之後被吝嗇的丈夫趕出了家門。生活在阿遼沙的面前展現了多麼殘酷的一面。高爾基沒有評論,卻留下了讓讀者充分感受的空間,讓讀者體會到生活在一個幼小的孩子的心靈上造成的摧殘。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仿佛如繪畫般形象,一切卻可以在眼前浮現。但它並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的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裡的一段生活。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無論是美的(外祖母、父親、茨岡等),還是醜的,(祖父、舅舅等)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衝擊著讀者的心靈。我們不得不一次次捺住激動,繼續看下去。這種巨大的神奇的感染力,是為許多批評家所稱道的藝術效果。有的西方評論者甚至認為《童年》是高爾基最傑出的作品。

  《在人間》是在《童年》發表後兩年完成的。它接《童年》的結尾——阿遼沙被外祖父趕出家門開始敘述,一直講到他打算去喀山上大學。在《在人間》裡,小阿遼沙接觸到的就不僅僅是家庭了。他看見了大量的社會的貧窮、痛苦,也更多地接觸了不平等現象。高爾基保持了《社會的童年》的特點,他所描繪出來的圖畫依舊色彩鮮明,既清晰,又引人入勝。人物性格特徵也刻畫得真實,這部作品在當時頗受好評。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當中的最後一部。這部作品,無論是從主題探索還是從寫作手法上,都與前面兩部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的大學》講1884年,高爾基到喀山生活的故事,是一個青年人的精神歷程的真實寫照。它講的是「我」在俄羅斯大地上徘徊流浪、四處觀察,目的是要瞭解自己的祖國。「我」內心豐富,善於思索,對生活抱有浪漫主義的幻想,對人民的命運思考得很多。這種過程又是和主人公為了生活,而在喀山的碼頭、大雜院四處奔波的過程齊頭並進的。在主人公與流浪漢、小市民、知識分子的交往中,一個青年人的心靈世界向讀者開啟。生活閱歷、精神思考這兩者在《我的大學》中佔據了同樣的份量。作者不再是《童年》中那個冷靜、客觀、藏匿了自己的敘述者,他變成了痛苦的精神追求者和激情洋溢的評論者。

  然而,無論是作者描寫的生活閱歷,還是思考,都具有貫穿在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靈魂——真實。

  在《我的大學》裡,我們看到了一個青年人的世界,它比《童年》中兒童的世界顯然要廣闊許多倍,而且涉及了人最深處的心靈世界。但《我的大學》仍然和《童年》一樣,具有驚人的真實性。

  高爾基在《我的大學》中記下了在碼頭上的一個勞動場面。他充滿詩情地刻畫了這一場面。他熱情地謳歌了勞動者:「船舷外面波浪翻滾,甲板上的大雨嘩嘩地落,河面上狂風咆哮,在黎明的薄霧裡,這群水雞兒似的半裸的人們,一個勁兒地跑來跑去,喊著、笑著,誇耀著自己的力氣和勞動。」

  「好像無論什麼東西也抵擋不住那般快活、奮發的強大力量,它能夠在大地上創造奇跡,能夠像神話故事裡所講的那樣,一夜工夫就遍地建起美麗的宮殿和城市。」

  這種觀察是真切的,和環境契合的;這種謳歌是有感而發、毫不做作的,它們都令人信服、接受。

  但清醒的作者同樣看到了「勞動的人們」——流浪漢的陰暗面。他們生活在污濁的環境裡,儘管保持著勤勞、能幹的優點,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觀念和庸俗習氣的感染,在他們身上,粗野、下流等污垢尤為明顯。他把這一些同樣記錄了下來,而沒有陷入盲目的謳歌當中。

  茨威格曾經對高爾基這樣讚美過《我的大學》的藝術成就:「我已經多年沒有感受過只有在您寫的帶回憶性的作品中才感到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那種開朗、人性的真摯之情我承認,我很羡慕您善於如此樸素清晰地描寫事物的才華。在歐洲,誰也沒有這樣的才華,甚至托爾斯泰也沒能寫出如此高度的樸實無華。」

  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因為真實而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這種真實不僅僅指書中敘述的內容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也不僅僅指作品的敘述語調是公允的,它更多的是指作者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客觀真實的。三部曲展示的其實是高爾基對於生活的主觀體驗,但嚴肅的生活態度使這一切變得客觀。這也是為什麼在三部曲中描寫的是最苦澀的、「鉛一樣沉重」的世界,洋溢的卻始終是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的原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