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二〇


  接著,高爾基又把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在大會上的發言做了對比。普列漢諾夫「穿著禮服,扣上所有的紐扣,像一個新教牧師他堅信他的意見是不可辯駁的,每一個字眼都是極有價值的,就是字句間的每一停頓,也是極有價值的。他很巧妙地向代表們頭上的空氣裡播出流利又漂亮的語句。」列寧則「匆匆登上了講臺,用喉聲喊了一聲『同志們』。我覺得他不會講話,但過了一分鐘,我也像所有人一樣,被他的演說給『吞沒』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能把極其複雜的政治問題講得如此簡單明瞭他的演說的和諧、完整、明快和強勁,他站在講臺上整個形象——簡直就像一件古典藝術作品:什麼都有,然而沒有絲毫多餘,沒有任何裝飾正如臉上的兩隻眼睛、手上的五個指頭那樣天生不可少似的。」

  高爾基還對比了工人們對普列漢諾夫和列寧的評價。一個工人說,列寧最顯著的特點,是「樸素,像真理一樣樸素」。另一個工人則說:「普列漢諾夫是我們的師尊,是我們的老爺,而列寧是我們的領袖和同志。」

  1907年的党代會高爾基對列寧產生了深深地崇敬之情,他渴望走近列寧。這成為高爾基和列寧親密交往的開始,從此他們建立了更友好的通訊聯繫。

  列寧總是密切關切著高爾基的創作,當《母親》發表後,他欣喜地稱它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

  在1907年前後,高爾基寫了大量的文章來對國內思想界與文學界的消沉和變節進行了抨擊。這些文章,如《個人的毀滅》、《論犬懦主義》等得到了列寧的贊同。但漸漸地,特別是在1908年,因為複雜的鬥爭,他們的思想有了分歧。

  1908年,高爾基向列寧發出了邀請。4月,列寧來到了喀普裡島,這是列寧第一次到意大利專程訪問高爾基。

  但這不是一次輕鬆的會面。因為高爾基的主要目的,是試圖「調解」列寧與「召回派」的波格丹諾夫、巴劄羅夫、盧那察爾斯基的矛盾。這三個知識分子,在1905年革命高潮中歸附了布爾什維克黨。在革命失敗後則陷入了修正主義,他們主張放棄公開和合法的鬥爭,召回參加國家杜馬的工人代表。他們攻擊唯物主義、宣傳「尋神論」和「造神論」,想尋找和創造一種新的宗教,把馬克思主義和宗教結合起來。

  而列寧堅決地對修正主義思潮進行批判,並正在緊張地創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

  高爾基受了「召回派」的影響,也主張「造神論」。但他又敬佩、擁戴列寧,於是就力邀列寧前來,試圖使他們和解。

  列寧在意大利島上逗留了六天,結果當然不可能產生和解。因為兩人周圍總是有許多人,他們一直沒能充分地交換意見。而且列寧每天都是在與波格丹諾夫等人的激烈爭辯中度過的,氣氛不可能愉快得起來。

  兩位朋友的思想分歧越來越大。

  1908年,高爾基發表了《懺悔》這部小說,這說明了高爾基仍在堅持造神論的思想。列寧針對這部作品,給高爾基寫了一封批評的信,但考慮到種種原因,列寧並沒有寄出這封信。但從此以後,他們的通信中斷了。

  不久,在意大利喀普裡島上創辦了一個黨校。高爾基積極投入到創作工作中去,並在黨校講授《俄國文學史》課。但是這所學校其實是「召回派」為了網羅黨羽而開的。不久高爾基就看到了這種派別之爭,他憂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裡,他讓布爾什維克革命家米哈伊爾去巴黎,去尋找列寧的幫助,這一舉動改善了他們的關係。

  1909年11月,在會見了米哈伊爾的當天,列寧就給高爾基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來鼓勵和幫助這位朋友。在這封信裡,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新黨校的本質,並鼓勵高爾基不要在困難面前被嚇倒。從這時起,他們之間曾中斷了一年半之久的通訊又恢復了。

  這時,在資產階級報刊上出現了許多謠言,它們涉及到列寧對高爾基的態度,宣稱高爾基已被開除出黨,列寧立即寫了《資產階級報紙關於高爾基被開除的無稽之談》進行了反擊,維護了高爾基。

  1910年8月,列寧再一次應邀前往喀普裡,這一次,是真正的友誼的呼喚。列寧難以掩蓋他的歡樂心情。這一點從列寧給母親寫的信中可以看得出來。

  他高興地說:「我在那不勒斯衷心地向您問好。我是從馬賽坐船到這兒來的,又便宜,又舒適。就像在伏爾加河上航行一樣。我要從這裡到喀普裡去住幾日。」

  高爾基陪同列寧遊覽了喀普裡島上的古跡:公元1世紀羅馬皇帝提庇留宮殿的遺址、14世紀島上一位封建主建築的修道院等等。高爾基講解得極為生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