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九、獨立與分治 1945年下半年,國際形勢發生了有利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極大變化。反法西斯戰爭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秩序,推動了戰後世界的進步。英國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卻元氣大喪,維持其龐大殖民統治的基礎受到了嚴重削弱,經過反法西斯戰爭考驗的一大批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從世界各地衝擊著英國的殖民統治。 同時,隨著戰爭勝利的來臨,印度國內的革命形勢也日益成熟。1945年下半年起,罷工運動更趨活躍,幾乎所有工業部門的工人都轉入了鬥爭。農民鬥爭也開始活躍,並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差不多蔓延到印度所有省份。軍隊也表現出極大的不滿與騷動情緒。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經過20~30年代的政治鬥爭鍛煉,影響強大且日益成熟。 長期經受印度民族解放運動衝擊,至今心有餘悸的殖民政府在新形勢下不得不改弦易轍,加快了它的非殖民化過程。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在面臨工農運動強大威脅的情況下,也急於通過與殖民當局的合作來解決印度的獨立問題。 1945年6月14日,印度總督魏菲爾發表廣播講話,表明了英國的立場。其要點是:①英國政府不能將一個自治機構強加給印度,新憲法由印度自擬。同時政府將竭盡所能根據現行制度,與印度人民及各教派合作;②中央政務會議(行政議會)即將改組,除總督及統帥外,所有其他委員均由印度人士擔任,印度政治領袖、印度教及穆盟領袖各占三分之一,外交部長及國外代表也考慮由印度人充任;③總督準備立即召集會議,以便改組行政議會,會中將由各黨領袖、各省現任及前任首席部長提出政務委員會參考名單;④中央合作,各省自當推行責任政府制。 25日,改組行政議會的籌備會議由總督主持在西姆拉舉行。國大党的活動家中,除甘地外,有尼赫魯、帕迭爾,他們是剛從監獄中放出來的。儘管真納認為國大党只能代表印度教派,堅決反對國大党穆斯林代表出席會議,但阿薩德還是應邀出席了西姆拉會議。甘地沒有參加會議,他主要在會外指示。 出席會議的各派代表依總督建議,提出了組成政務委員會人選的參考名單。國大黨堅持其名單中要包含2名國大党藉穆斯林的代表,即蕭克·阿裡與阿薩德。真納則要求議會中的穆斯林成員都必須由穆斯林聯盟提名。雙方立場不可調和,使會議再陷破裂。 1945年7月26日,為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的丘吉爾保守黨政府因漠視人民進步要求與頑固堅持帝國主義政策而被主張改革的工黨政府取代。工黨政府針對新形勢下殖民統治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的現實情況,決定加快推行英帝國非殖民地計劃,他們認為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要從印度開始。 8月21日,英國政府宣佈印度中央與地方議會選舉將於1945年~1946年冬季舉行。9月19日,新任首相艾德禮發表廣播講話:一旦印度選舉完畢,經與各方代表磋商後,英國將盡速促成印度的制憲機構,使其立即考慮英印關係的最後安排,同時希望政務委員會早日建成。 9月18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的孟買會議通過決議:主張由民選的制憲會議制定能為各方所接受的印度憲法。印度應組成聯邦,採取中央與地方分權制,人民的基本權利應列專章載入憲法。 11月10日,總督韋維爾約見甘地,他希望利用甘地的威信和非暴力主張,協助英國人解決印度問題,以保證英國政權平安地移交給以國大黨為主的資產階級手中,防止爆發內戰以避免英國在印度泥足深陷。 甘地為「不辱使命」,立即開始在各地旅行演講,宣傳他的非暴力主張和社會政治觀,既為防止獨立時刻可能出現的大規模宗教衝突與流血事件,也為防止工人階級暴力鬥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針對當時共產黨與社會黨十分活躍的形勢,甘地竭力宣傳自己不同於社會主義者的社會政治思想:社會主義者與共產主義者說如果他們執政,就可以強迫平等;依我的計劃,國家應照著人民的意志行事,而不是強迫人民屈服於國家的意志。我勸人民接受我的主張,用愛勝恨,用非暴力求得經濟平等。我並不需要等到整個社會都接受了我的主張才開始實行,我自己首先來作。我並不認為假如我有50輛汽車、1000畝土地便不能作到經濟平等,我可以使自己的財產減到與窮人相等,這便是過去50多年我所努力的。 針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人類又面臨原子彈威脅,非暴力再次面臨挑戰的情形,甘地仍表示他對「非暴力」堅信不疑。「在真理與非暴力面前,原子彈不發生絲毫作用,而且二者間截然不同。一個代表道德的精神力量,一個代表純物質的力量。要比較他們之間的優越性,就看到何者能達到有價值的目的,精神力量是進步、無止境的。它的發揚可使舉世無敵。同時這種力量存在於每一男女老幼身上,不分膚色,不過有的是潛伏著,只需加以適當訓練,便能奮發。我們如果不承認真理,不實現真理,就難逃自我毀滅。」 印度獨立的曙光在現,令甘地精力充沛,情緒高昂。他不僅不辭辛勞,往返各地演講,鼓吹非暴力,而且還不時激發印度人民的生活熱情。他一再說他能活到125歲。他解釋道,人類的身體是為了服務而不是為了享樂而存在的。生活愉快的秘訣就在為而不有,為而不有便是生活。享樂加速死亡。所以人如服務而不計收穫,便有權且應能活到125歲。這樣的生命應該是完全貢獻於服務,為而不有所獲的至樂來自內涵,所以非任何人所能剝奪,因此便沒有憂傷與苦惱。如果不是這樣,長壽實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不值一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